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渗碳体石墨化制备无铅易切削石墨黄铜的组织及性能

, 唐建成 , 卓海鸥 , 叶楠 , 吴桐 , 周旭升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4.00380

以共晶铸铁(eutectic cast iron,ECI)作为C源,通过熔铸时渗碳体的原位生成及渗碳体石墨化工艺制备石墨黄铜.利用SEM和EDS分析石墨黄铜的显微组织,探讨了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和切削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铸造过程中原位生成的渗碳体通过石墨化退火后分解成石墨颗粒均匀弥散地分布于黄铜基体上,颗粒尺寸为3~6 μm,铸铁添加量为7%时石墨颗粒出现偏聚随着铸铁添加量的增加,基体组织不断细化,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增加,伸长率降低;随着石墨体积分数的增大,石墨黄铜的切屑形貌得到不断改善.当铸铁添加量为5%时黄铜的切屑形貌最好,为短片状和C型,其切削性能与铅黄铜HPb5 9-1相当.

关键词: 石墨黄铜 , 渗碳体石墨化 , 显微组织 , 切削性能

添加碳对氧化钨氢还原制备纳米钨粉的影响

叶楠 , 唐建成 , 卓海鸥 , 吴桐 ,

稀有金属

针对氧化钨氢还原过程中因“挥发-沉积”作用而导致W粉晶粒快速长大和异常长大现象,利用添加碳的方法抑制氧化钨挥发,制备了平均粒径56.4 nm的球形W粉,并研究了添加碳对还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W粉的粒度和纯度与前驱体配碳比有关,最佳配碳比为2.6.W粉粒径随还原时间延长不断增加,长大趋势与还原温度密切相关.随着还原温度由680℃升高至760℃,W粉晶粒长大速率变慢,粒径和残余碳含量显著降低,分散性变好;继续升高温度,W粉粒径略有增加.在710℃以上,还原产生的水蒸气与碳反应生成CO和H2,显著降低体系中水蒸气的分压,抑制挥发性水合物WO2(OH)2的产生,W粉的主导长大方式也由挥发-沉积转变为原子扩散机制.

关键词: 纳米钨粉 , 还原机制 , 晶粒长大 , 挥发-沉积

碳辅助氢还原制备纳米钨粉的工艺及机理

吴桐 , 唐建成 , 叶楠 , 卓海鸥 , , 周旭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偏钨酸铵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碳辅助氢气还原的方法制备出纳米W粉,并研究W、C摩尔比和还原工艺对W粉的平均粒度和残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产物、W粉的平均粒度和残C量与还原温度和W、C摩尔比密切相关,而当还原时间超过1 h后,还原时间对W粉的平均粒度和残C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还原产物决定于还原温度,W、C 摩尔比为1:2.6的前驱体在700、750、800℃还原以后得到的产物分别为 W+WO2、W+W2C+WC和W。W粉的粒度随着W、C摩尔比由1:2.0增加到1:3.0而由98 nm减小到42 nm,但W粉的残C量在W、C摩尔比小于1:2.6时都在0.05%(质量分数)以下,W、C摩尔比继续增加时,W粉的残C量显著增加。W、C摩尔比为1:2.6的原料经800℃还原1 h后得到无明显团聚的W粉,其平均粒度为46 nm,残C量为0.05%(质量分数)。

关键词: 纳米W粉 , 碳辅助氢还原 , 还原温度 , 还原时间

暗孤子传输中的双光子吸收效应的特性研究

沈廷根 , 谭锡林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2.04.009

用行波法求解了含双光子吸收效应的暗孤子非线性定格(NLS)方程,由此孤子解讨论了暗孤子传输特性.

关键词: 双光子吸收效应 , 暗孤子 , 行波法

变形功与冷却速度对金属组织细化的影响

任学平 , 唐荻 , 张海冰 , 崔光春

金属学报

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变形功、冷却速度、无形变时的品粒尺寸与有形变时的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相变的金属及合金,通过控制变形前组织,增大变形前冷却速度,提高变形功,可使金属组织得到有效的细化.

关键词: 变形功、铁素体晶粒、冷却速度

变形功与冷却速度对金属组织细化的影响

任学平 , 唐荻 , 张海冰 , 崔光春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2.03.016

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变形功、冷却速度、无形变时的品粒尺寸与有形变时的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相变的金属及合金,通过控制变形前组织,增大变形前冷却速度,提高变形功,可使金属组织得到有效的细化.

关键词: 变形功 , 铁素体晶粒 , 冷却速度

光电晶体中光折变空间孤子传输的数值模拟

钟卫平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7.03.017

给出了描述光折变光电晶体中空间孤子的非线性定鄂方程,利用分步傅里叶变换法研究了光电晶体的光折变空间孤子的传输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忽略光电晶体的克尔效应时,晶体中传输的光束失去了空间孤子的传输特性;在考虑晶体的克尔效应可以与外调制光强度相比拟时,随着外加光强的增加,空间孤子的形状可能发生变形,甚至失去其传输的稳定性;在考虑晶体克尔效应非常强时,空间孤子可以在光电晶体中稳定地、不变形的传输,具有理想信息载体的传输特性.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 空间孤子 , 光电晶体 , 数值模拟 , 分步傅里叶变换

FeSe超导薄膜的研究进展

方运 , 谭世勇 , 赖新春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17.004

FeSe及其相关化合物的高温超导性引起了凝聚态物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所有铁基超导体中, FeSe的成分和晶体结构最为简单,只存在铁基超导体最基本的结构单元FeSe层。FeSe超导体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物理特性,是铁基高温超导机制研究的理想平台。2012年,其坤组在SrTiO3(STO)衬底表面采用分子束外延(MBE)法生长了单层FeSe薄膜,发现该体系的超导转变温度(TC )有接近80 K的迹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先简要地介绍了FeSe晶体,FeSe/石墨烯薄膜的超导特性,再详细介绍了 FeSe/SrTiO3高温超导薄膜的输运性质、超导特性、电子结构以及可能影响单层FeSe/SrTiO3薄膜高温超导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 铁基超导体 , FeSe薄膜 , 电子结构 , 输运性质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