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聚苯胺@季铵盐阳离子改性粉煤灰漂珠的制备与电流变性能

雷西萍 , 韩丁 , 王悦 , 王明忠 , 王冰鑫 , 刘钟余 ,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1117.001

选用3种不同链长的烷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即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粉煤灰漂珠(FAFB)进行改性,并将改性产物与苯胺(An)共混进行乳液聚合,制备聚苯胺@有机改性粉煤灰漂珠(PAn@OFAFB)复合材料.采用化学元素分析、FTIR、XRD、SEM、TGA、数字四探针测试仪、LCR数字电桥和旋转流变仪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以及电流变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剂的碳链长度越长,改性效果越好,CTAB吸附在FAFB表面的量最多,且表面吸附率为1.91wt%,PAn和OFAFB复合程度越明显,FAFB表面包覆的PAn越多;聚苯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粉煤灰漂珠(PAn@FAFB-CTAB)的电导率最大为0.06 S·cm-1;将其作分散相制成的电流变液比PAn-十二烷基苯磺酸(PAn DBSA)具有更好的电流变效应,抗击穿能力较纯PAn提高了0.5 kV/mm;将FAFB作为PAn的载体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悬浮稳定性;引入FAFB-CTAB可以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且PAn的相对包覆量为28.07wt%.

关键词: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粉煤灰漂珠 , 聚苯胺 , 复合材料 , 电流变效应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粉煤灰漂珠/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王悦 , 雷西萍 , 宋学锋 ,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20.011

不同条件下利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粉煤灰漂珠(FAFB)进行有机改性;再以苯胺(An)为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和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有机改性漂珠/聚苯胺复合材料(FAFB-CTAB/PAn).利用FTIR、XRD、SEM、TGA、化学元素分析和四探针技术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试验方法可得到改性效果最佳的FAFB,其中CTAB浓度为0.20 mol/L,在80℃反应90 min,以及CTAB改性漂珠(FAFB-CTAB)与聚苯胺(PAn)为原位复合;TGA结果说明PAn的包覆量为9.80%,且随着FAFB-CTAB的引入PAn的耐热性能增强,PAn的分解温度滞后了25℃;利用四探针技术测试发现,随着PAn的包覆,FAFB-CTAB/PAn的电导率可达到0.06 S/cm,但仍处于半导体的范围.

关键词: 粉煤灰漂珠 , 聚苯胺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乳液聚合 , 电导率

APTES修饰粉煤灰漂珠/聚苯胺的制备及性能

, 雷西萍 , 宋学锋 , 王悦

硅酸盐通报

讨论了不同浓度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甲苯溶液对粉煤灰漂珠(FAFB)硅烷化反应程度的影响,再以获得APTES修饰FAFB (FAFB-APTES)表面引入的氨基为反应点,与苯胺(An)发生聚合,制备出以FAFB-APTES为核、聚苯胺(PAn)为壳的核/壳结构复合材料(FAFB-APTES/PAn).采用化学元素分析、FTIR、XRD、SEM、TGA以及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对复合材料结构及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PTES修饰FAFB的最佳修饰浓度为1.5 mol/L,且表面接枝率达到6.44%;SEM结果表明该种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TGA分析可知引入FAFB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且PAn的包覆量达到28.2%;四探针技术分析可知复合材料FAFB-APTES/PAn的电导率达到5×l0-3S·cm-1,仍处于半导体的范围.

关键词: 粉煤灰漂珠 , 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 核/壳结构 , 聚苯胺 , 复合材料

氧化剂浓度对漂珠/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影响研究

王悦 , 雷西萍 , 宋学锋 , , 王冰鑫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漂珠/聚苯胺复合材料(FAFB-HDTMA/PAn),利用FTIR、SEM对产物的结构与形貌进行分析,并讨论了不同氧化剂过硫酸铵(APS)浓度对FAFB-HDTMA/PAn复合材料的产物颜色及其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FTIR和SEM分析证明HDTMA对FAFB修饰改性成功,FAFB-HDTMA被PAn包覆;通过观察复合产物颜色可知,随着APS:An浓度比的增加,产物颜色更趋近于掺杂态PAn的颜色;利用四探针技术测试发现,聚苯胺的电导率随着改性粉煤灰漂珠(FAFB-HDTMA)的加入而降低了近100倍;利用LCR数字电桥测试发现,在100 kHz~2 MHz的频率范围内,FAFB-HDTMA/PAn复合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外加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进而可知当APS::An浓度比为0.8时,FAFB-HDTMA/PAn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相对介电性能均为最优效果.

关键词: 乳液聚合 , 漂珠/聚苯胺复合材料 , 电导率 , 介电性能

聚苯胺@粉煤灰漂珠复合材料的导电及介电性能

, 雷西萍 , 宋学锋 , 王悦 , 王冰鑫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40923.003

为获得具有良好电流变性能的分散相粒子,利用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修饰粉煤灰漂珠(FAFB),将聚苯胺(PAn)以化学键的方式偶联在修饰后的FAFB (mod-FAFB)表面,形成以mod-FAFB为核、PAn为壳的核-壳结构复合材料.采用FTIR、SEM、数字式四探针以及LCR介电谱仪对PAn@mod-FAFB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讨论了不同mod-FAFB含量对PAn@mod-FAFB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化学键接枝聚合的PAn@mod-FAFB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电导率相对较高,且随mod-FAF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较低交变电场频率(100~2 000 kHz)下其相对介电常数较大,且随mod-FAFB含量的增多,PAn@mod-FAFB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明显减小;PAnd@mod-FAFB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相对较小,随mod-FAFB含量的增多而急剧减小.

关键词: 粉煤灰漂珠 , 聚苯胺 , 复合材料 , 电导率 , 介电常数

粉煤灰漂珠@BaTiO3@PAn的制备及其电流变性能

雷西萍 , , 宋学锋 , 王悦 , 王冰鑫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925.004

聚苯胺(PAn)作为电流变材料具有响应快、屈服应力大的特点,但因其良好的导电性能导致漏电击穿现象发生,为了进一步增加PAn的悬浮稳定性,引入了粉煤灰漂珠(FAFB),BaTiO3作为经典的电介质材料也引入其中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介电性能。采用逐层包覆的思路,利用溶胶-凝胶法在漂珠表面包覆 BaTiO3,获得FAFB@BaTiO3,再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以 FAFB@BaTiO3为核、PAn为壳的结构复合材料即 FAFB@BaTiO3@PAn。利用 FTIR、XRD和 SEM对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分析,借助四探针技术和 LCR 数字电桥对材料的导电与介电性能进行分析,利用自组装电流变仪进行了电流变特性测试,考察了7d 内的悬浮稳定性能。结果表明:BaTiO3、PAn确实发生了逐层包覆,且电导率、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剪切应力均符合复合效应规律,介于PAn与FAFB@BaTiO3之间,其中,剪切应力可达675 Pa (电场强度为3.0 kV/mm);漏电现象得到缓解,击穿电压提高了20%;比较悬浮稳定性发现,7 d后 FAFB@BaTiO3@PAn悬浮率仍为82%。

关键词: 粉煤灰漂珠 , BaTiO3 , 聚苯胺 , 电流变性能 , 介电性能

钢漏钢预报系统的开发与实践

田建良 , 陈开义 , 江中块

连铸

钢2号连铸机生产过程中,漏钢事故经常发生,同时误报的次数较为频繁,严重影响板坯质量和铸机的高效化生产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钢自主研发了适合钢二号连铸机的漏钢预报系统.模型投用后完全避免了粘结漏钢,解决了困扰钢2号连铸机正常生产的难题,并且为公司节约巨额费用.

关键词: 粘结漏钢 , 预报系统

钢中磷铁水低磷钢冶炼问题的探讨

唐洪乐 , 汪洪峰 , 孙晓辉

钢铁

钢铁水中磷含量偏高,冶炼低磷钢种有困难,通过对国内外降磷方法所采用的"铁水炉外预脱磷"、"SRP法"及"转炉双渣法脱磷方法"的比较分析,摸索出适合钢自身特点的方法--转炉同炉铁水脱磷炼钢工艺.通过在冶炼中采用前期造渣、中途倒渣的方法,将磷的质量分数降到≤0.01%,满足了生产低磷钢的要求.

关键词: TBM顶底复吹 , 脱磷率 , 中磷铁水 , 低磷钢

钢1420冷连轧机轧制力模型的开发及应用

张国兵 , 汪峰 , 翟承荣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3969/j.issn.1671-6620.2009.04.010

钢1420轧制力模型在Hill方程基础上,分解提炼3个关键因子,建立了显函数的轧制力模型,并进行变形抗力参数和摩擦系数参数的自适应修正以提高轧制力模型精度.经生产实践数据检验,该模型自适应系数在0.9~1.1以内,满足模型在线控制要求.

关键词: 轧制力 , 1420mm冷连轧机 , 模型

新型捕收剂C08在六金矿的应用

刘凤霞 , 韦根远 , 陈建华 , 刘长坚 , 韦连军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03.011

针对六金矿浮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新型捕收剂C08浮选金,成功地取消了浮选过程中使用硫酸,将在酸性条件下选金变为碱性条件下选金,金回收率由84.96%提高到90.59%,金精矿富集比提高了3.72,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新型捕收剂 , 金矿石 , 浮选 , 金回收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