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清
,
陈明剑
,
蒋琪英
,
张志朋
人工晶体学报
在甲醇中用三氯化铋或三氯化锑分别与L-色氨酸(Htrp)和8-羟基喹啉(8-Hhq)合成了三元配合物M(trp)_2(8-hq) [M=Sb(Ⅲ),Bi(Ⅲ)].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对三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热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对XRD数据进行了指标化,结果表明:2种三元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 Sb(trp)_2(8-hq)的晶胞参数为:a=1.9322 nm,b=2.3938 nm,c=1.8736 nm,β=99.981°;Bi(trp)_2(8-hq)的晶胞参数:a=1.8938 nm,b=1.6168 nm,c=1.0482 nm,β=95.020°.
关键词:
三元配合物
,
锑(Ⅲ)
,
铋(Ⅲ)
,
L-色氨酸
,
8-羟基喹啉
张欢
,
郭忠诚
,
蒋琪英
,
胡文远
,
唐敬友
,
樊北旭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03.027
采用腐蚀溶液浸泡、绘制阳极极化曲线和中性盐雾试验三种方法研究了稀土(RE)-Ni-W-P-SiC脉冲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镀态条件下还是在400℃热处理条件下,脉冲RE-Ni-W-P-SiC镀层在各腐蚀溶液中的耐蚀性均优于相应的直流镀层,更优于不锈钢(1Cr18Ni9Ti);镀层在HCl、H2SO4、H3PO4溶液中的腐蚀速率都比较低,而镀层在FeCl3溶液中的腐蚀速率远大于前三者;脉冲频率f=33Hz,占空比r=0.6时获得的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表面形貌分析表明稀土-Ni-W-P-SiC脉冲镀层比其直流镀层平整细腻;相结构分析表明脉冲镀层经400℃热处理后非晶态减少并产生Ni3P新相.
关键词:
脉冲
,
稀土-Ni-W-P-SiC复合镀层
,
耐蚀性
邓洪权
,
蒋琪英
,
胡亚敏
,
沈娟
,
钟国清
中国稀土学报
以多氨羧酸为配体,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两个同时含Bi3+和Eu3+两种金属的晶态配合物BiEu(edta)(NO3)2·6.5H2O和非晶态配合物BiEu(dtpa)(NO3)·4(H2O).采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采用热分析仪对产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室温下采用紫外可见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固态产物的光学性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产物既发Eu3+的线状特征荧光,又发Bi3+的带状荧光.
关键词:
双金属配合物
,
Eu(Ⅲ)
,
Bi(Ⅲ)
,
合成
,
光谱性质
蒋琪英
,
DENG Hong-Quan
,
沈娟
,
ZHONG Guo-Qing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8.025
采用NH4Bi(edta)·2H2O和硝酸镨为原料,二者按摩尔比为1∶1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含铋(Ⅲ)和镨(Ⅲ)的双金属配合物PrBi(edta)(NO3)2·6.5H2O,产率为45%,该配合物在空气中稳定,不吸湿.用元素分析、FT-IR、XRD和TG-DSC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相应晶胞参数为a=0.988 5 nm,b=2.347 2 nm,c=1.375 6 nm,β=93.375°.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共同研究了热分解过程.配合物在热分解时,经过脱水、配体热分解、金属盐分解,最后在600℃失重恒定,残余物为BiPrO3.
关键词:
双金属配合物
,
铋(Ⅲ)
,
镨(Ⅲ)
,
热分解
钟国清
,
蒋琪英
,
张志朋
人工晶体学报
在水溶液中采用固液相反应法合成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的含铋双金属配合物CaBi(dtpa)·5H2O(1)和MnBi(dtpa)·5H2O(2).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和热重分析等方法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对XRD数据进行了指标化.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为单斜晶系,CaBi(dtpa)·5H2O的晶胞参数为:a=1.2837 nm,b=0.8682 nm,c=1.3593 nm,β= 97.909 °;MnBi(dtpa)·5H2O的晶胞参数为:a=1.4359 nm,b=0.8666 nm,c=0.7369 nm,β =96.295 °.
关键词: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
,
铋配合物
,
双金属配合物
,
合成
,
表征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钢铁
氯来源、种类和燃烧物中氯浓度对燃烧过程中二垩英生成有重要影响.在实验燃烧炉中研究1 073K温度下上述三种因素对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影响.二垩英生成浓度在相同氯源和种类条件下与燃烧物中氯含量几乎成正比,且受氯源明显影响.如有机氯化合物或无机氯化物.即使对无机氯化物,在有活性氯存在时也会生成高浓度二垩英,如由盐和面粉形成的水化物中的活性氯.
关键词:
氯源
,
氯种类
,
燃烧过程
,
二垩英/呋喃
,
水化物
,
PVC
仝丽珍
,
刘靖
,
蒋海涛
物理测试
对棒材厂微钒合金英标460钢筋φ40弯曲断裂试样进行金相观察、断口扫描及能谱分析,发现钢中成分不均、非金属夹杂及连铸坯内裂纹等是造成钢筋弯曲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冶炼、连铸过程中的改进措施,从而使英标钢筋冷弯试验达到100%合格.
关键词:
钢筋
,
微合金化
,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