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圣银
,
胡锐
,
蒋力
,
李金山
,
寇宏超
,
常辉
,
周廉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605
采用玻璃熔体净化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深过冷凝固技术实现了Co80Pd20合金的深过冷,获得了高达415 K的最大过冷度.采用OM观察了不同过冷度下凝固合金的微观组织,分析了枝晶形成的过冷度区间及过冷度对枝晶形貌的影响.运用BCT模型对深过冷凝固Co80Pd20中的枝晶生长进行了理论分析,获得了深过冷凝固过程中的枝晶生长速率、枝晶尖端半径、枝晶尖端溶质浓度及枝晶尖端过冷度组成与过冷度之间的关系,详尽探讨了过冷熔体中的枝晶生长方式.借助EDS分析近似测定了凝固过程中枝晶尖端液相溶质浓度,与BCT模型预测结果符合较好,表明BCT模型可成功运用于描述Co80Pd20合金中的枝晶生长.
关键词:
深过冷
,
快速凝固
,
枝晶生长
,
溶质截留
,
Co80Pd20合金
张文竹
,
许周烽
,
蒋力
稀有金属
对热轧态GH3535合金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固溶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和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固溶热处理后的合金组织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经过1177℃,20 min固溶热处理后,合金发生再结晶与晶粒长大,一次M6C碳化物发生部分溶解.在更高温度下(1220和1260℃)固溶热处理后,晶粒异常长大且一次M6C碳化物数量明显减少.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和固溶时间的延长,合金的抗拉强度随之降低,而延伸率提高.通过组织分析发现,不同固溶热处理后合金的拉伸性能的变化源于晶粒的长大和一次M6C碳化物的溶解.
关键词:
GH3535合金
,
固溶处理
,
拉伸性能
,
碳化物
郑锐
,
席生岐
,
刘新宽
,
周敬恩
材料导报
机械力活化由于能大幅度地降低AlN粉末反应合成温度、缩短反应时间,是制备AlN粉末经济有效的实用化途径之一.简要介绍了机械力活化合成AlN粉末的反应机制,并分析了机械力活化对AlN粉末合成过程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机械力活化
,
团聚
,
机械力化学效应
吴双成
,
储荣邦
电镀与涂饰
介绍了人体免疫力与镍过敏的基本知识及治疗方法.指出过分提高免疫力反而会加重镍过敏反应,反对在治疗镍过敏中滥用激素和自行购用激素,提醒切忌滥用药物或轻信打着提高免疫力旗号的广告.
关键词:
免疫力
,
镍过敏
,
镍痒症
,
激素
,
首饰病
谢慧才
,
李庚英
,
熊光晶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3.03.002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力的大小是衡量界面性能好坏的主要标志.本文通过对粘结界面的宏观力学性能和扫描电镜实验,探讨了界面力的来源,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界面作用力的形成机理.认为界面作用力来源于机械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化学作用力.其中,一般来说是机械啮合力起主导作用.但界面作用力受界面剂的影响极大,在某些情况下,如采用聚合物界面剂时,则以范德华力起主导作用;采用粉煤灰砂浆界面剂时,可以肯定地证明化学力的存在.
关键词:
界面粘结力
,
机械啮合力
,
范德华力
,
化学作用力
,
粘结机理
于同敏
,
焦旭
,
武永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注塑制品成型凝固时对型芯产生的包紧力大小及其分布,是影响制品脱模变形或开裂的主要因素.以简单矩形盒状制品为对象,设计制造了单型腔直浇口模具,并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材料,进行了不同工艺参数作用下的单因素成型实验及制品脱模力的测量,研究了工艺参数变化对制品包紧力产生的作用机理及对脱模力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制品凝固时其内部分子的结晶、收缩及不平衡应力等,是影响制品包紧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而提高脱模温度,会使制品对型芯的包紧力明显减小,脱模力随之减小.
关键词:
盒状制品
,
工艺参数
,
注塑成型实验
,
脱模力测量
孙建亮
,
彭艳
,
张永振
,
陈素文
,
韩辉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733
根据筒节和轧辊的几何关系,得到了筒节上下表面接触弧长的几何方程;根据现场数据和有限元方法,得到了筒节上下表面接触弧长的变形方程;结合几何方程和变形方程,并基于赫希柯克公式计算了考虑弹性压扁的筒节接触弧长。由于筒节外端对轧制力的影响远远大于接触摩擦的影响,结合接触弧长模型和材料变形抗力模型,基于现场数据和优化算法,优化得到了外端应力状态影响系数,从而建立了大型筒节轧制力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上下辊的接触弧长不等,上辊接触弧长稍大于下辊接触弧长,上辊压下量大于下辊压下量,上辊和下辊的接触弧长之比约为1.3左右;将模型应用到筒节轧制中,计算轧制力与实测轧制力平均误差为9.2%,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关键词:
大型筒节轧制
,
外端影响
,
轧制力模型
,
预报模型
杨立军
,
任建勋
,
宋耀祖
,
过增元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为研究自然对流流动和换热的实质,对重力场中自然对流的驱动力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自然对流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以二维封闭方腔内空气自然对流为对象,分别对三种不同的自然对流形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只要流体所受体积力为非保守力,即可产生自然对流.这为自然对流的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自然对流
,
非保守力
,
体积力
,
浮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