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7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灰中二噁的分布

严建华 , 陆胜勇 , 李晓东 , 陈彤 , 池涌 , 倪明江 , 岑可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

对某热电厂150吨/天垃圾和煤混烧焚烧炉百叶窗分离器收集的灰进行筛分和二噁英含量测定.灰样中>100 μm的颗粒占到了86%以上.随粒径减小,二噁总量浓度增大,且粒径<37μm灰的二噁浓度最高.二噁的毒性当量I-TEQ值在100μm的左右两侧均随粒径增大而降低.大于100 μm的颗粒是构成原始灰样品二噁总量和I-TEQ值的主要部分.呋喃氯代物是灰中主要的二噁,PCDDs/PCDFs比值小于1.本文还分析了影响灰中二噁生成的其它因素.

关键词: 垃圾焚烧炉 , , 粒径 , 二噁

水对垃圾焚烧灰二(噁)从头合成的影响

章骥 , 李晓东 , 严建华 , 陈彤 , 陆胜勇 , 岑可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垃圾焚烧灰在小型管式炉上进行了二(噁)的从头合成试验,通过控制水分在气流中的比例,研究不同的水分对二(噁)的总量、毒性当量以及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整体上对二(噁)从头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并提高了二(噁)排放的毒性当量,但没有发现对分布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可能的反应途径水分通过活化灰的活性位置,从而促进了二(噁)的生成.在氮气反应气氛中的试验表明,水分可以为二噁的生成提供氧.

关键词: 二(噁) , 水分 , 从头合成 , 垃圾焚烧 ,

碳化硅增强颗粒含量和尺寸对铝基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表面的影响

, 徐九华 , 杨辉 , 罗松保 , 傅玉灿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7.06.004

用聚晶金刚石刀具(PCD)研究了增强颗粒的含量、尺寸等对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SiC增强颗粒的去除方式主要有拔出、破碎和切断等,SiC颗粒的含量和平均尺寸越大,其拔出和破碎现象就越多,复合材料获得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值也越大;当SiC颗粒主要以切断方式被去除时,可望获得含有较少坑洞和裂纹等加工缺陷的超精密切削表面.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 超精密车削 , 表面粗糙度

SiCp/Al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

, 徐九华 , 杨辉 , 傅玉灿 , 罗松保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7.10.003

选择天然单晶金刚石和聚晶金刚石刀具,研究了增强颗粒质量分数(0~20%)、进给量(1~10 μm/r)、刀尖圆弧半径(0.4~1.6 mm)和刀具材料等因素对SiCp/Al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加工表面粗糙度Ra随SiC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且加工表面的微坑洞、微裂纹和划痕等缺陷也显著增多;增大进给量,刀具-工件相对振动幅度增大,且加工表面的增强颗粒拔出、破碎现象增多;刀尖圆弧半径减小,表面粗糙度轮廓波动幅值增大,频谱图中进给分量对应的峰值更为显著;虽然单晶金刚石和聚晶金刚石刀具可获得相同或相近的Ra,但后者获得的表面含有更多的加工缺陷.

关键词: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 超精密车削 , 表面粗糙度 , 频谱分析

聚晶金刚石刀具高速铣削SiCp/2009Al复合材料工艺参数的优化

张帅 , 徐九华 , , 傅玉灿 , 边卫亮

机械工程材料

使用聚晶金刚石(PCD)刀具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不同体积分数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了高速铣削试验,建立了刀具耐用度和表面粗糙度经验公式,以最低单件成本、最低表面粗糙度、最高刀具耐用度为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对高速铣削工艺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增强颗粒体积分数φ是影响刀具耐用度的最显著因素,切削速度v次之,而每齿进给量fz和径向切削深度aw的影响不显著;诸因素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显著性从高到底依次为fz、φ、v、aw,优化的工艺参数为切削速度v=760m·min^-1,每齿进给量fz=0.08mm,径向切削深度aw=3mm,增强颗粒体积分数φ=17%。

关键词: PCD刀具 , 复合材料 , 高速铣削 , 多目标优化

SiC_p/Al复合材料高速铣削加工表面质量及切屑形成机制

, 徐九华 , 傅玉灿 , 张帅 , 边卫亮

机械工程材料

使用聚晶金刚石(PCD)刀具,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进行高速铣削加工,研究了加工表面质量及切屑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刀具进给波纹、工件材料塑性侧流、刀具-工件相对振动和增强颗粒去除过程留下的孔洞、微裂纹、基体撕裂等是SiCp/Al复合材料高速铣削加工表面的主要形成机制;增大切削速度、使用冷却液、降低增强颗粒体积分数、减小增强颗粒尺寸均有助于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切屑形态为不均匀锯齿状,增强颗粒体积分数、热处理状态等对切屑形成有显著影响,绝热剪切、孔洞/微裂纹动态形成和扩展是切屑的主要形成机制。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 高速铣削 , PCD刀具 , 切屑形成 , 加工表面

温度和应变率对原位合成钛基复合材料动态压缩性能及破坏机制的影响

, 徐九华 , 宦海祥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118.003

使用分离式 Hopkinson压杆(SHPB)系统,在温度293~973 K、应变率6000~10000 s-1下,对原位合成TiC颗粒和TiB晶须混合增强钛基复合材料(TMCs)的动态压缩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373~573 K、673~773 K和873~973 K 范围内 TMCs 流变应力随温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在较低温度(低于373 K)和较低应变率(6000~8000 s-1)下,TMCs呈现小幅的应变率硬化特征,而在较高温度(573 K及以上)时各应变率下TMCs均存在应变率软化特征,且温度越高材料应变率软化效应越明显。材料失效/断裂机制分析表明:应变率软化机制主要是绝热软化及其产生的绝热剪切带(ABS)中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的综合作用;在较高的应变率和较大应变下 ABS中会产生微裂纹,温度较低时 TMCs 塑性不足以抑制或阻碍微裂纹的扩展,从而导致 TMCs 在宏观上迅速破坏;材料破坏时以钛合金基体塑性断裂为主,但在局部伴随部分增强相脆性断裂。

关键词: 原位合成 , 钛基复合材料 , 霍普金森压杆 , 高温高应变率变形 , 动态压缩性能 , 破坏断裂机制

垃圾焚烧炉氯源对氯化氢和二噁排放的影响

李晓东 , 杨忠灿 , 严建华 , 陆胜勇 , 倪明江 , 岑可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研究了150 t/d垃圾与煤混烧流化床锅炉在不同含氯水平和添加钙基脱硫时氯化氢和二噁的排放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烟气中的氯化氢和二噁浓度随燃料中垃圾比例的增加而上升,在含氯量一定的情况下,炉内燃烧状况决定了二噁的生成量,烟气中的二噁随燃料中含氯量的增加而增加,灰中的二噁则随燃烧状况的改善而增加.钙基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氯化氢和二噁的排放.在我国目前的垃圾组分条件下,全煤工况和垃圾与煤混烧工况的二噁排放量很低.

关键词: 垃圾焚烧 , , 氯化氢 , 二噁

二垩与资源回收-Ⅲ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热力学计算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模式剪的APC系统

延津

钢铁

介绍了不同于回转剪的模式剪.给出了模式剪APC系统的结构,推导出模式剪APC系统的控制算法及位置,给定信号产生原理及算法.绘出了模式剪与带钢行进中的路径波形.给出了APC系统实际的定尺精度等运行结果.带钢被剪端口光滑、整齐.该APC位置控制系统在本钢带钢剪切生产线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 模式剪 位置自动控制系统 APC APC算法 定尺剪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