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62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不同工艺下马氏体不锈钢组织演变及其对表面光洁度和耐蚀性的影响

鲁思渊 , 陈蕴博 , 姚可夫 , 王淼辉 ,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金相、SEM和TEM观察,表面粗糙度测试和电化学实验方法,对经过不同温度淬火和回火的国产Cr13型马氏体不锈钢的微观组织演变及其对材料硬度,表面光洁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氏体是基体中的主要相,当回火温度为650℃时,铁素体变成基体中的主要相,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不锈钢基体组织发生了由回火马氏体到回火索氏体的演变.回火后,材料的硬度降低,当回火温度达到650℃,材料硬度降至22 HRC,其表面光洁度大幅度降低.同时,回火材料的耐点蚀性能低于淬火态材料,且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的点蚀电位降低,并在500℃时达到最差.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 热处理工艺 , 硬度 , 表面光洁度 , 耐蚀性

一种新型热作模具钢热处理工艺

夏鹏成 , 韩冠朋 , 谢鲲 , 杨磊 ,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一种新型热作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1100℃淬火,存在带状组织及偏析,硬度和磨损性能较低.1100℃淬火时,组织比较均匀,有较好的硬度和耐磨性.淬火温度升高到1150℃时,形成粗大的马氏体组织,硬度降低,磨损量增加.该热作模具钢经1100℃淬火后,在回火过程中,逐渐析出碳化物,析出的碳化物类型由渗碳体逐渐向合金碳化物转变,硬度和磨损抗力增加.当回火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合金碳化物尺寸逐渐增大,晶粒粗化,这些原因都导致该热作模具钢硬度下降,磨损量升高.该热作模具钢较佳的热处理工艺为:1100℃/油淬+2次560℃×2h回火.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 热处理 , 组织 , 性能

新型双二席夫碱的合成与谱性质

朱必学 , 阮文娟 , 袁瑞娟 , 曹小辉 , 朱志昻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10.017

由5-氯-2-羟基-苯甲酮(HCBP)与邻苯二胺(PHEN)的1个胺基缩合得到一苯二胺半体(HCBP-PHEN),再将该半体分别与α,ω-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取代烷(即1,2-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乙烷、1,4-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丁烷、1,6-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己烷和1,10-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癸烷)反应,得到系列新型双二席夫碱化合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讨论了烷基链长度和溶剂对双二席夫碱谱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二席夫碱随桥连烷基链增长,其分子内两端亚席夫碱单元间采取伸展式构型,两端亚席夫碱单元性质愈与其相应单二席夫碱的相似.

关键词: 双二席夫碱化合物 , 合成 , 性质

有限方法在贵金属材料中的应用

陈松 , 管伟明 , 张昆华 , 孔建稳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7.01.005

简要叙述了有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征和步骤,阐述了该方法在贵金属材料中所具有的应用价值,并给出将该方法用于给定贵金属材料领域得出的研究结果.研究了Ir坩埚铸造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特点,通过有限方法计算得到的预测与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相一致;对有限大小的Au-Ni扩散偶、互扩散系数与浓度有关的复杂扩散浓度分布进行了计算;对某Ag基氧化物电触头在电弧作用下的静态和瞬态温度场进行相应计算,得到了液态Ag熔池形状、体积等信息及瞬态温度场温升曲线.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有限 , 贵金属 , 电接触温度场 , 扩散

(Ca,Mg)-Sialon在一醇润滑下的摩擦研究

张文光 , 刘维民 , 张俊彦 , 薛群基 , 李雅文 , 王佩玲 , 孙维莹

无机材料学报

考察了(Ca,Mg)-Sialon陶瓷与钢对摩时在一醇润滑下的摩擦及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一酵对(Ca,Mg)-Sialon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与干摩擦时相比,磨损量降低了1~2个数量级,摩擦系数从干摩擦的0.81降低至0.09;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着碳链的增长呈现复杂变化,而Sialon的磨损体积则随碳链的增长而递减.红外光谱(FTI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一醇润滑下陶瓷表面生成了Si-O-R基聚合物,这层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效果.根据试验结果并参照文献,提出了一醇的润滑机制.

关键词: (Ca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Ca,Mg)-Sialon在一醇润滑下的摩擦研究

张文光 , 刘维民 , 张俊彦 , 薛群基 , 李雅文 , 王佩玲 , 孙维莹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1999.06.023

考察了(Ca,Mg)-Sialon陶瓷与钢对摩时在一醇润滑下的摩擦及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一醇对(Ca,Mg)-Sialon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与干摩擦时相比,磨损量降低了1~2个数量级,摩擦系数从干摩擦的0.81降低至0.09;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着碳链的增长呈现复杂变化,而Sialon的磨损体积则随碳链的增长而递减. 红外光谱(FTI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一醇润滑下陶瓷表面生成了Si-O-R基聚合物,这层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效果. 根据试验结果并参照文献,提出了一醇的润滑机制.

关键词: (Ca,Mg)-Sialon , 摩擦和磨损 , 摩擦化学 , 润滑机理

激光熔化沉积α/Fe9Cr9Si2三金属硅化物耐磨合金组织和摩擦性能

袁源 , 王华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为改善三金属硅化物Fe9Cr9Si2的室温脆性,利用激光熔化沉积方法制备了铁基固溶体α增韧FegCt9Si2三金属硅化物合金(简称α/Fe9cf9Si2合金),其组织由FegCr9Si2初生树枝晶和枝晶间铁基固溶体α组成,合金硬度随Fe9Cr9Si2初生树枝晶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与单相Fe9cr9Si2合金相比,铁基固溶体增韧Fe9Cr9Si2合金韧性明显改善;在干滑动摩擦条件下,α/Fe9Cr9Si2合金具有低的摩擦系数,并随Fe9cr9Si2体积分数的提高而降低.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 σ相 , Fe9Cr9Si2 , 摩擦系数 , 激光熔化沉积

富勒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三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磨擦性能

江贵长 , 官文超 , 郑启新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3.11.006

由自由基聚合合成了1种新型纳米级富勒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三共聚物,易溶于碱性水、甲醇、四氢呋喃等溶剂.用FTIR、UV-240等进行了结构表征.TEM分析表明,其在水溶液中为平均粒径约40nm的理想球形.四球机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质量分数为0.5%)的富勒烯共聚物可有效增强抗磨能力.磨斑表面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磨痕浅,磨斑小.随着富勒烯三共聚物含量的增加,摩擦系数从基础液(质量分数为2%的三乙醇胺水溶液和质量分数为0.5%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锌)的0.233快速下降到最小值0.061 5,承载能力从基础液的135 N上升至最大值490 N.

关键词: 富勒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纳米微球 , 合成 , 磨擦性能

轻稀土-2,5-噻吩二羧酸-1,10-菲咯啉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谱性质

张勇 , 廖莉玲 , 邹文静 , 李存雄 , 胡继伟 , 秦樊鑫 , 李秋华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11.04.002

合成了几种新型的轻稀土2,5-噻吩二羧酸-1,10-菲咯啉的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法确定其组成为Ln2(L)3(phen)2·nH2O(Ln=La,n=2;Ln =Sm,Eu,Gd,n =4).重点研究了铕配合物的荧光性能,并测定其荧光寿命为0.83 ms.另以Gd3+配合物为模型化合物,通过低温磷光光谱确定了2,5-噻吩二羧酸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为18200 cm-1,并通过低温磷光寿命的测定详细讨论了有机配体之间的分子内能量传递机制和效率.

关键词: 稀土 , 2,5-噻吩二羧酸 , 1,10-菲咯啉 , 配合物 , 性质

镧掺杂铕的2,5-噻吩二羧酸-1,10-菲咯啉四异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谱性质

李存雄 , 张勇 , 廖莉玲 , 邹文静 , 吴迪 , 秦樊鑫

材料导报

合成了5种新型镧掺杂铕的2,5-噻吩二羧酸(H2L)、1,10-菲咯啉(Phen)四异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TG-DTA、红外光谱法确定其组成为(EuxLay)2L3(Phen)2·4H2O(χ:y=0.90∶0.10、0.70:0.30、0.50∶0.50、0.30∶0.70、0.10∶0.90),配体的羧基与稀土离子以螯合双齿配位.荧光光谱测试表明镧对铕的配合物有荧光浓聚效应.

关键词: 稀土 , 2,5-噻吩二羧酸 , 1,10-菲咯啉 , 异核配合物 , 性质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26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