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Ti6Al4V合金的磨损行为和磨损机制

, 崔向红 , 王树奇 , 李冬升 , 杨子润 , 孙瑜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3.2.008

采用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对Ti6 Al4V合金在20~ 400℃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Ti6Al4V合金的磨损行为并探讨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25℃时,合金的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加而逐渐升高;200℃时的磨损量略高于25℃,但当载荷高于200N时,磨损量急剧升高.当温度为400℃、载荷在50 ~100N时,磨损量降低且达到最低值,随后在100~200N之间磨损量略有升高,200N以后磨损量急剧升高.25℃和200℃下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400℃、载荷为100 ~200N时磨损机制为氧化轻微磨损.研究发现,磨损过程中形成机械混合层,当400℃,载荷为100 ~200N时机械混合层中出现氧化物Ti8O15和TiO2,这样硬的机械混合层具有显著地减磨作用.

关键词: Ti6Al4V合金 , 干摩擦 , 磨损行为 , 机械混合层 , 磨损机制

Ti6Al4V合金热浸铝研究

朱韬 , 王树奇 , , 王海帅 , 余建平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3.01.007

采用热浸镀法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出TiAl3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并在不同温度下对浸镀后的试样进行热扩散处理.通过XRD、SEM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结构和成分进行测试分析,探讨涂层形成机理.结果表明:Ti6Al4V合金经750℃ 5 min热浸铝后,在其表面形成了由纯铝和TiAl3组成的涂层,TiAl3合金层厚约1.5 μm;经550℃退火5h后,TiAl3含量增多而纯铝层含量则相应减少,纯铝层几近消失,合金层厚度约为40μm,涂层致密;经930℃退火5h后,表面的涂层转化为单相的TiAl3,产物纯净,但涂层中出现了较多的孔洞,自涂层表面到钛合金基体,孔洞浓度呈梯度变化.

关键词: Ti6Al4V合金 , 热浸铝 , TiAl3 , 化合物涂层

3Cr3Mo2V铸钢和3Cr13钢磨损行为的研究

, 崔向红 , 王树奇 , 李冬生

钢铁钒钛

采用销盘式磨损试验机对3Cr3Mo2V铸钢和3Cr13钢在环境温度25℃和200℃下进行干滑动磨损试验,研究了显微组织和摩擦氧化物对3Cr3Mo2V铸钢和3Cr13钢磨损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摩擦氧化物对25℃和200℃下的磨损行为和磨损机制有显著的影响,而摩擦氧化物的减磨作用取决于其数量和基体状态等,与钢的成分和显微组织密切相关.高的铬含量阻碍摩擦氧化物的形成,低硬度的回火索氏体加速氧化物剥落,故无摩擦氧化物的作用或作用降低.

关键词: 3Cr3Mo2V , 3Cr13 , , 磨损行为 , 干滑动磨损 , 摩擦氧化物 , 显微组织

显微组织对4Cr5MoSiV1钢室温和高温耐磨性的影响

杨子润 , 孙瑜 , , 庞绍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显微组织的4Cr5MoSiV1钢在25℃和400℃下进行了干磨损试验,研究了显微组织对其耐磨性的影响,并探讨了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4Cr5MoSiV1钢在室温下主要为粘着磨损,其耐磨性不仅取决于材料的硬度,还与其断裂抗力有关;400℃时的磨损为氧化磨损,但已超越了Quinn型氧化轻微磨损,其耐磨性取决于材料的硬度、韧性以及热稳定性。室温耐磨组织应具有高的硬度和一定的断裂抗力,而高温耐磨组织应具有高的硬度和热稳定性及一定的韧性。

关键词: 4Cr5MoSiV1钢 , 耐磨性 , 显微组织 , 磨损机理

微观组织对3Cr13钢冲蚀行为的影响

王海帅 , 王树奇 , 朱韬 , , 余建平

钢铁钒钛

在自制的射流式冲蚀磨损试验机上,对经过不同回火处理的3Cr13钢进行液/固两相流的冲蚀磨损试验,研究了微观组织对3Cr13钢冲蚀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冲蚀机理.结果表明,3Cr13钢三种回火组织均在45°冲角处观察到最大冲蚀率,200℃和500℃回火组织的抗冲蚀性能相近,均优于750℃回火组织,但750℃回火组织较先进入冲蚀稳定期.低攻角时,冲蚀机理以微切削为主;高攻角时,则以脆性剥落和疲劳破坏为主.

关键词: 不锈钢 , 冲蚀磨损 , 微观组织 , 热处理

0Cr17Ni7Al钢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房冠群 , 王树奇 ,

钢铁钒钛

采用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对0Cr17Ni7Al钢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该材料不同热处理状态、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磨损行为,采用EDS、XRD、SEM分析磨损表面成分、形貌和磨面剖面结构,探讨0Cr17Ni7Al钢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加,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在环境温度25℃和200℃低载时,磨损形式主要以磨粒磨损为主,随着载荷增加变成由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混合作用机制.200℃高载时候磨损形式主要以粘着磨损为主,400℃时开始出现疲劳磨损.环境温度25℃和200℃低载时固溶处理试样的耐磨性最好,而在400℃时最差.

关键词: 0Cr17Ni7Al钢 , 干滑动 , 摩擦磨损 , 磨损率 , 磨损机理 , 疲劳磨损

北苍术和苍术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曾志 , 叶雪宁 , 庞世敏 , 张涛 , 沈妙婷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23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北苍术和苍术的挥发油成分,分别鉴定出47和50种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采用色谱指纹图谱八强峰法和分区法,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把总离子流色谱图分为5个区,比较了北苍术和苍术的挥发油成分.结果表明,在总离子流色谱图Ⅳ和Ⅴ区中,从北苍术和苍术中均检出苍术的主要药效成分β-桉叶油醇、苍术酮和苍术素,且相对含量较高.这表明《中国药典》将北苍术、苍术统称为苍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关键词: 北苍术 , 苍术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挥发油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深中的巴坦钠和头孢哌酮钠

李发胜 , 徐智秀 , 肖红斌 , 梁鑫淼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0.06.011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定量法同时测定了普深中的巴坦钠和头孢哌酮钠.采用pH4.0的磷酸水溶液-乙腈(体积比为80:20)组成的流动相,在ODS柱上,于12min内同时测定巴坦钠和头孢哌酮钠.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在线性范围内巴坦钠的相关系数为0.999(n=5),头孢哌酮钠的相关系数为0.9991(n=5).方法适于对药品普深的生产过程及临床上该药的血药浓度的监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普深 , 巴坦钠 , 头孢哌酮钠

茨试剂测定钛中氢

张长均 , 王蓬 , 杨植岗 , 张之果 , 杜学强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4.z1.114

应用ELTRAOH900氧氢测定仪,高纯N2作载气,测定钛中氢含量,对是否需要茨试剂对样品气中CO净化并使用碱石棉去除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气中CO净化和不净化两种条件下测定钛参比物质中氢含量的测定值相对误差(准确度)几乎相同.证明样品气中CO不会干扰氢的测定,无需茨试剂净化样品气.

关键词: , , 茨试剂

平行催化氢波法测定非甾体抗炎药尼美

马淮凌 , 凌翠霞 , 马啸华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12.012

在KH2PO4-Na2HPO4(pH 6.24±0.1)支持电解质中,N-(4-硝基-2-苯氧基苯基)(尼美利,nimesulide)甲基磺酰胺产生1个催化氢波,峰电位Ep=-1.20 V(vs.SCE).加入K2S2O8后,该催化氢波被催化,峰电流增加约20倍,峰电位基本不变,产生1个较灵敏的平行催化氢波.其二阶导数峰峰电流i"p与尼美利浓度在4.0×10-7~8.0×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88 6,n=9),检出限为2.0×10-7 mol/L.该方法可用于药物制剂中尼美利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尼美 , 过二硫酸钾 , 催化氢波 , 平行催化氢波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