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宝利
,
王瑞生
,
范增为
,
王志发
,
卜景龙
,
王榕林
,
孙加林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8.06.009
首先以平均粒径为6 μm的预合成Al2TiO5为初始原料,分散在Zr4+浓度为0.06 mol·L-1的氧氯化锆溶液中,以氨水为沉淀剂,将液相共沉淀形成的前驱体经650℃焙烧1 h,制得纳米ZrO2含量(w)分别为2%、5%、8%的Al2TiO5-ZrO2复合粉体;然后在复合粉体中加入6%聚乙烯醇(PVA)结合剂,以100 MPa压力制成53 mm×10 mm×10 mm试样,1 10 ℃干燥2 h后,经1 350、1 400、1 450、1 500℃保温2 h烧成制备了Al2TiO5-ZrO2复合材料.对烧后试样的显气孔率、抗折强度、热膨胀率进行了分析测定,借助XRD、SEM分析了Al2TiO5粉体物相组成及烧后部分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并研究了烧成温度对不同ZrO2含量试样的烧结性能、热膨胀性能、抗热震性能与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和ZrO2含量的增加,显气孔率与抗折强度呈现不规则的变化趋势,此种情况与预合成Al2TiO5粉磨后微粉的物相变化有关;烧成温度为1 500℃时,ZrO2含量为2%的试样,在1 250℃的热膨胀卒为0.16%,显微结构致密,抗热震性能好.
关键词:
烧成温度
,
纳米氧化锆
,
钛酸铝
,
共沉淀法
王瑞生
,
范增为
,
喻善均
,
卜景龙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9.03.009
分别将平均粒径为2、6、10μm的Al2TiO5粉分散在Zr4+浓度为0.06 m01·L-1的氧氯化锆溶液中,滴加0.2 mol·L-1的氨水至溶液的pH值为9.1~9.3,使ZrO2沉淀于Al2TiO5颗粒表面,过滤,干燥,于650℃焙烧,制成ZrO2质量分数为5%的AL2TiO5-ZrO2复合粉体,然后以PVA为结合剂成型为53 mm×10 mm×10 mm的试样,经干燥和1 500℃保温2 h烧成后,检测烧后试样的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热膨胀率、抗热震性并观察其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用平均粒径为6 μm的Al2TiO5粉制备的Al2TiO5-ZrO2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显气孔率最低(5%),抗折强度最大(35 MPa),热膨胀率最小,抗热震性最好,结构较致密.
关键词:
钛酸铝
,
二氧化锆
,
复合材料
,
粉体
,
粒径
,
液相沉淀法
王瑞生
,
谷小华
,
王志发
,
卜景龙
,
范增为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7.01.011
采用质量分数80%的粘土(广西高岭土或吉林球粘土)和20%的炭黑为原料,以白云石、CaO、TiO2为烧结助剂,经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制备了β'-SiAlON材料.研究了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烧结助剂、成型压力和粘土种类等因素对制备β'-SiAlON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烧成温度以1 450℃为宜,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β'-SiAlON相的形成;烧结助剂的催化效果以TiO2最好,白云石次之;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大,合成试样中β'-SiAlON相减少;粘土原料的化学组成(m(SiO2)/m(Al2O3))对β'-SiAlON的Z值产生影响,m(SiO2)/m(Al2O3)减小时,Z值趋于增大.
关键词:
碳热还原氮化法
,
SiAlON 材料
,
烧结助剂
张海
,
于辉
,
姚风臣
,
刘德富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1.06.005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40MnBH钢的淬透性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回归方程,以便分析化学成分对淬透性的影响程度,并应用概率论推导出求解成分内控规范的联立方程,使淬透性合格概率大于97.5%.
关键词:
逐步回归
,
淬透性
,
联立方程
,
概率
李伟伟
,
季路成
,
伊卫林
工程热物理学报
伴随方法单次优化循环计算量与设计变量数目基本无关,多设计变量时计算成本低.本文采用伴随方法发展了多级叶轮机三维黏性气动形状优化方法,包括伴随方程及其边界条件、目标函数与设计变量的敏感性关系.结合基于Hicks-Henne函数的三维叶片参数化方法和最速下降法建立了气动形状优化设计系统.针对1.5级压气机第二排叶片的反设计验证了该优化系统的有效性;以进、出口熵增为目标函数改型设计某1.5级超音压气机,改型后气动性能明显提升.
关键词:
叶轮机
,
伴随方法
,
敏感性关系
,
优化设计
,
参数化
叶晶
,
郭烈锦
,
谢晨
,
徐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有别于常规观察法和压降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双环电导探针技术,根据油水混合物的电学特性来实验测定和判断油水两相流动中相反转的发生,实验中还同时测量了油水两相流的流动压降以及实验段内的平均截面含水率,以验证电导探针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油水两相流相反转发生在水相表观速度较低而油相表观速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双环探针的信号较精确地确定反相点发生的范围,该范围内油水两相流的流动佐证了压降陡增为相反转的发生.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
相反转
,
双环电导探针
,
含水率
,
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