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强
,
朱殿瑞
,
李福军
腐蚀与防护
油田油管属中高含硅钢管,在热浸镀锌过程中通常产生"圣德林效应",致使镀层结合力差,易起皮脱落。多次试验表明,向锌液中添加多元合金及热浸镀过程中使用振荡器可有效抑制"圣德林效应"(Sandelin effect)的产生。
关键词:
高硅钢
,
圣德林效应
,
合金化
丘晓斌
,
温建康
,
武彪
,
邹来昌
,
刘美林
,
尚鹤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5.017
针对低品位高硫高粘土含砷含碳卡林型金精矿矿石性质特殊,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为10.01%,且常规生物预氧化方法无法有效脱除金精矿中的硫、砷等有害杂质,开展了分步生物预氧化试验研究.通过充气搅拌浸出条件试验,考察了磨矿细度、接种量和矿浆浓度对预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者均对预氧化效果影响很大.当工艺参数为:浸矿温度45℃,磨矿细度-37 μm占90%,矿浆浓度10%,接种量10%,搅拌速度120 r~min-1,浸矿体系2L,采用分步预氧化方法,共氧化9d,金精矿中硫、砷脱除率分别可达82.96%和92.01%,后续金的氰化浸出率为79.91%.预氧化渣XRD图谱,SEM分析以及氰化试验表明,金精矿中有机碳物质具有严重劫金作用,同时预氧化5~9d期间黄铁矿表面形成的大量黄钾铁矾膜对后续金的氰化浸出也具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卡林型金精矿
,
生物预氧化
,
劫金碳
,
黄钾铁矾
周余国
,
刘继顺
,
欧阳玉飞
,
何兆波
,
高启芝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11.003
介绍了卡林型金矿称谓的演变及不同学者在卡林型金矿认识上的差异,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称谓演变和认识上的差异,结合笔者多年来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的找矿实践和思考,认为:对卡林型金矿应"只求同"(要求其最基本的表面的特征相同或相似),"须存异"(容矿岩石、产出地质背景、成因等有所不同),卡林型金矿本身不具有成因意义,不是一种成因类型;判别卡林型金矿有4条标准;依据4条标准,将卡林型金矿定义为区带上_集中分布的(超)微细、浸染、中低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
判别标准
,
再定义
丘晓斌
,
温建康
,
武彪
,
刘美林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2.06.026
卡林型金矿矿石性质复杂,自然金崁布粒度细,品位低,被黄铁矿、砷黄铁矿包裹现象普遍,其浮选精矿中砷、硫含量高,含砷含碳,是一种典型的难处理金矿.而采用微生物预氧化技术处理卡林型金矿与采用传统的焙烧技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综述了国内外卡林型金矿生物预氧化技术相关的菌种选育、预氧化基本原理、主要预氧化过程及对应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影响卡林型金矿微生物预氧化的因素特别是矿石方面因素和微生物方面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卡林型金矿微生物预氧化技术未来研究和发展可能的几个方向:加强对卡林型金矿有良好适应性和针对性且同时具备优良耐酸能力、耐热能力和耐砷能力的菌种选育,为整个预氧化过程提供可行性保障;推进卡林型金矿生物预处理技术配套的自动化设备研制与开发,包括对浸矿体系pH值、营养物质、菌种数量、温度、氧化还原电位、Fe2+、Fe3+、可溶含砷物质以及生成的沉淀物质情况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调控,保证整个预处理过程稳定、高效的进行;加强矿石中劫金碳物质的钝化或降解机制的研究和探索,最大限度减少其对后续氰化浸金过程的影响;发展微细粒度物料制备技术,提高生物浸矿效率.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
生物预氧化
,
劫金碳
,
影响因素
焦飞鹏
,
黄可龙
,
彭霞辉
,
于金刚
,
赵学辉
,
李晓刚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8.002
研究了特布他林对映体在含手性选择剂(L-酒石酸己酯)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的萃取分配行为. 考察了有机溶剂、亲脂性阴离子和pH值对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的影响. 实验表明,BPh-4与特布他林对映体形成2种疏水性复合盐,促进对映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 所考察的2类有机溶剂的萃取性能存在差异,以正庚烷为有机溶剂较合适. 水相pH值对萃取性能也有显著影响. 基于实验已确定的萃取条件,采用液膜逆流萃取技术分离特布他林对映体. 为证明该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传质性能实验,产品光学纯度可达99%.
关键词:
特布他林对映体
,
手性选择剂萃取
,
中空纤维
,
膜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