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伟
,
范亚夫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9.02.026
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Mg-Gd-Y系合金靶板在高速侵彻过程中的破坏形式,并对侵彻过程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侵彻阶段对应不同的破坏形式.在开坑和层裂阶段,靶板的破坏形式以微裂纹的形核与扩展为主;而在稳定塑性侵彻阶段,靶板的破坏形式则主要表现为绝热剪切带的形成与扩展.该合金在高速侵彻过程中背部自由面会发生多层层裂,各层破片的断口形貌有所不同.最外层破片由中心平坦区和边缘粗糙区组成.而内层破片则主要由平坦区组成.其中平坦区断口表现为准解理特征,而粗糙区断口则主要由细小的解理面组成并伴随有二次裂纹.通过对层裂破片和常规冲击断口的断口形貌进行对比发现,高速冲击载荷作用下镁合金表现出更大的塑性.
关键词:
Mg-Gd-Y系合金
,
高速侵彻
,
绝热剪切带
,
层裂
,
断口形貌
纪伟
,
范亚夫
,
陈捷
,
乔光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弹道冲击试验和高温Hopkinson Bar压缩试验研究了Mg-Gd-Y系合金的绝热剪切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试验后试样的组织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该合金在两种试验条件下形成两种绝热剪切带.弹道冲击过程中形成的剪切带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白亮色,平均宽度约为10 μm,属于白亮带,带内组织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周围基体.白亮带只能在稳定塑性侵彻阶段形成:整个高温Hopkinson Bar压缩过程中只在T=735 K时形成较明显的塑性变形带.远离绝热剪切带源点的裂纹的形成主要是由平行于剪切方向的孪晶引起的.
关键词:
Mg-Gd-Y系合金
,
绝热剪切带
,
弹道冲击
,
高温动态压缩
范亚夫
,
纪伟
,
陈捷
,
乔光利
材料导报
在经钢球高速侵彻后的挤压态Mg-Gd-Y系合金板材中发现有绝热剪切带生成.这些剪切带经腐蚀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呈亮白色,平均宽度约为10μm,带内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周围基体,属于典型的绝热剪切带.剪切带只出现在稳定塑性侵彻阶段.整个侵彻过程中只有数条剪切带形成,这表明该合金具有较好的抗热塑失稳的能力.
关键词:
Mg-Gd-Y系合金
,
高速侵彻
,
绝热剪切带
纪伟
,
范亚夫
,
陈捷
,
王军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9.10.009
利用带有加热装置的Hopkinson Bar拉伸系统在423~798K、应变率处于103s-1范围内研究了两种挤压态的Mg-10Gd-2Y-0·5Zr合金的拉伸行为,并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试样断口附近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673K时,材料的破坏机理主要表现为浅韧窝与准解理的混合型断裂;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由于受晶界软化的影响材料的断裂机理逐渐转向以晶间断裂为主.T<673K时材料的主要变形机制是基面滑移,随着温度的升高非基面滑移系将充分启动,材料的延伸率也相应地在735K时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
Mg-Gd-Y系合金
,
高温
,
冲击拉伸
,
断口形貌
郑玉国
,
薛伟
,
魏学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820
在超声辐射和常规加热条件下合成了11种未见报道的1-(吗啡啉亚甲基)-3-(3,4,5-三甲氧基苯基)-4-(取代次甲亚胺基)-1,2,4-三唑-5-硫酮. 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以及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mg/L浓度下化合物对黄瓜花叶病毒(CMV)有一定抑制活性.
关键词:
超声波辐射
,
三唑
,
亚胺
,
曼尼希碱
,
合成
杨丰科
,
韩健
,
王永春
,
陈芳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4.140286
以对溴苯酚和苯甲酰氯为原料,经过酯化、Fries重排、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2-[(2-苯基亚氨基)苯甲基]-4-溴苯酚,该化合物分别与多种醛酮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得到了5种不对称双席夫碱和2种对称性双席夫碱.对席夫碱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测定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中含硫原子的席夫碱抑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10-4 g/L.
关键词:
席夫碱
,
合成
,
重排
,
抑菌活性
朱必学
,
阮文娟
,
袁瑞娟
,
曹小辉
,
朱志昻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10.017
由5-氯-2-羟基-苯甲酮(HCBP)与邻苯二胺(PHEN)的1个胺基缩合得到一苯二胺半体(HCBP-PHEN),再将该半体分别与α,ω-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取代烷(即1,2-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乙烷、1,4-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丁烷、1,6-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己烷和1,10-二(3′-羟基-4′-甲酰苯氧基)癸烷)反应,得到系列新型双二元席夫碱化合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讨论了烷基链长度和溶剂对双二元席夫碱谱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二元席夫碱随桥连烷基链增长,其分子内两端亚席夫碱单元间采取伸展式构型,两端亚席夫碱单元性质愈与其相应单二元席夫碱的相似.
关键词:
双二元席夫碱化合物
,
合成
,
谱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