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99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钛渣加碳氯化反应热力学在熔盐氯化中的应用

居殿春 , 严定鎏 , 李向阳 , 马恩权 , , 李俊强

钢铁钒钛

通过对高钛渣各组分氧化物加碳氯化反应的热力学计算与分析,发现循环氯气中的氧气与石油焦的燃烧反应是影响熔盐氯化炉温度的主要因素,而炉温的稳定控制是提高熔盐氯化炉运行效率的关键;在900~1500K时,高钛渣加碳氯化热力学趋势表明:所有氧化物在氯化过程中全部转变为氯化物,但实际反应中Al2O3、尤其是SiO2仅有很小一部分被氯化,同时确定了此温度区间各组分氧化物加碳氯化难易顺序;热力学条件对TiO2和SiO2氯化率的影响近于一致,所以从热力学角度不能进一步有效降低SiO2的氯化率而减少TiCl4中Si含量.

关键词: 高钛渣 , 加碳氯化 , 四氯化钛 , 熔盐氯化 , 热力学

添加剂在四氯化钛气相氧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吕滨 , 于学成 , 吴琼 , 姜志刚 , , 王凯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2.05.018

以气态四氯化钛为前躯体,水蒸气、三氯化铝和氯化钾为添加剂,采用高温气相氧化法制备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超细粉.通过热力学计算、X射线衍射(XRD)、粒度分析、扫描电镜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SEM-EDX)等方法研究了水蒸气、三氯化铝和氯化钾在气相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二氧化钛粒子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水蒸气起到了成核剂的作用,它与四氯化钛及三氯化铝反应生成的相应氧化物提供了气相反应所需的晶核;三氯化铝作为晶型转化剂的同时,在改善二氧化钛表面状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氯化钾是一种离子剂,它的加入提高了二氧化钛粉体的分散性,获得了均匀的粒度分布,细化了晶粒,改变了粉体的消色力.随着氯化钾加入量的逐渐提高,二氧化钛的消色力随之增加,当氯化钾的加入量在(100~120) ×10-6时,消色力达到125%.研究同时表明,气相反应中二氧化钛微粒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非均相成核—表面作用与晶型转化—颗粒长大与静电作用等基元步骤.

关键词: 气相氧化法 , 二氧化钛 , 金红石型 , 氯化法 , 消色力

羧基铁和FeSiAl共混制备宽频吸材料

许勇刚 , 袁黎明 , 蔡军 , 张德远

功能材料

为提高材料在低频段(1~4GHz)下的吸性能和拓宽吸频带,选择羧基铁和FeSiAl粒作为吸收剂、石蜡作为粘结剂制作吸材料,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材料的电磁参数,并在给定厚度(0.5和1mm)下分析吸材料的吸性能.随着质量添加比的增加,两类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升高,添加比相同下含FeSiAl颗粒吸材料在1 mm厚时具有优异的低频吸性能(-8.6~1.2dB),而高频段(14~18GHz)时不及羧基铁(-16.0~10.1dB);两类颗粒共混后,通过改变FeSiAl颗粒的含量能获得具有良好低频吸收性能(-4.5~1.1dB)和宽频带(<-4dB频带为3.8~18GHz=的吸材料.该结果对于通过混合其它优良低频和高频吸材料以获取宽频带的吸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铁硅铝 , 羧基铁 , 材料 , 性能 , 反射率

涂料概述

王连杰 , 高焕方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4.06.005

重点对吸涂料的吸机理以及粘结剂和吸收剂种类进行了论述,并对吸涂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描述.

关键词: 吸收剂 , 涂料 , 隐身涂料

毫米/厘米兼容吸涂层的设计与研究

于名讯 , 丁文皓 , 李云南 , 何华辉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7.003

以电磁理论为基础,对两层结构的毫米/厘米兼容吸收涂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系列吸涂层的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先分别以电损耗和磁损耗为主,采用单层结构分别对毫米和厘米实现较好的吸收,然后以厘米吸收层作为内层,以毫米吸收层作为外层,并进一步改善内外层之间的阻抗匹配,利用两层结构可以对毫米和厘米实现较好的兼容吸收.

关键词: 兼容吸涂层 , 毫米 , 厘米

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海泉 , 陈秀琴

材料导报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吸材料的研究动态,介绍了传统吸材料以及新型吸材料,如铁氧体吸材料、碳纤维结构吸材料、纳米吸材料、手性吸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材料,导电高聚物吸材料,雷达红外兼容吸材料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 材料 , 隐身技术 , 吸收剂 , 纳米材料

SiC(N)/LAS吸材料吸性能研究

罗发 , 周万城 , 焦桓 , 赵东林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3.03.011

研究了由SiC(N)纳米吸收剂制备的SiC(N)/LAS吸材料的介电性能,对影响介电性能的吸收剂的含量、吸材料烧结温度和碳界面层等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080℃以下烧结温度对陶瓷致密度的影响较大而对陶瓷介电常数的影响较小;在1080℃以上烧结温度对烧结致密度的影响较小,对陶瓷介电常数的影响较大.吸材料介电常数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吸材料制备过程中纳米级的SiC(N)促进了碳界面层形成,导致了在较高温度烧结时吸材料介电常数对温度的敏感性,使吸材料介电常数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形成的碳界面层复介电常数的虚部较高,使吸材料对电磁的损耗进一步升高,从而使吸材料的吸性能得到增强.

关键词: 纳米SiC(N) , LAS玻璃陶瓷 , 介电常数 , 界面层 , 材料

新型吸材料研究动态

赵九蓬 , 李垚 , 吴佩莲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2.02.027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新型吸材料的研究动态,介绍了吸材料的吸原理和新型吸材料,包括吸涂层材料如铁氧体、纳米吸材料、手性材料、雷达红外兼容吸材料、等离子体吸材料及结构型吸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

关键词: 材料 , 涂层 , 结构型

结构吸复合材料的吸性能

邓京兰 , 冯彬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文制备了以石墨粉为添加剂的结构吸复合材料,研究了吸剂含量和材料厚度对材料吸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粉含量、材料厚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最大吸收峰均向低频方向移动,实验试样中最大反射率可达-16.8dB,有效带宽约3GHz,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复合材料的吸性能与石墨粉含量、材料厚度密切相关,含量、厚度引起材料的电磁参数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吸性能发生变化,电磁参数与吸性能的规律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 材料 , 石墨粉 , 电导率 , 吸收峰值

低频吸材料研究进展

宦峰 , 谢国治 , 陈将伟 , 唐东明 , 田维 , 顾海霞 , 王林

材料导报

低频吸材料在民用与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加强吸材料在低频波段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吸材料存在的低频瓶颈,综述了国内外吸材料在低频波段的研究进展,包括非晶态合金、铁氧体吸材料、金属微粉吸材料、纳米吸材料,最后展望了低频吸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低频 , 材料 , 电磁防护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0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