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00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乙酰化木质素磺酸盐的制备及表征

李利芬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乙酸酐-氯化胆碱中实现木质素磺酸盐(LS)室温和高温条件下的乙酰化改性.研究了反应时间、氯化胆碱含量、乙酸酐/LS质量比对乙酰化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3 min、氯化胆碱含量为5%、乙酸酐/LS质量比为5/1时取代度最高.利用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波谱和热重分析对乙酰化LS进行了表征.测试表明,LS的醇羟基和酚羟基都发生了乙酰化反应,且乙酰化改性LS的热稳定性略有降低.

关键词: 木质素磺酸盐 , 乙酰化 , 乙酸酐-氯化胆碱 , 红外光谱分析

木塑结构板材的可靠性预测

于贵文 ,

复合材料学报

通过纵波传播、纵向共振和弯曲振动三种方法对木塑结构板材的动态弹性模量(MOE)进行了无损检测.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检测木塑结构板材的静态弹性模量和最大弯曲力(Fm).运用最大弯曲力和动态弹性模量之间的回归方程,预测相同木塑结构板材的最大弯曲力,并采用一次二阶矩法评价木塑结构板材基于预测和检测的最大弯曲力的可靠性指标.结果表明:动态弹性模量和最大弯曲力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基于预测最大弯曲力的可靠度大于基于检测最大弯曲力的可靠度,其最大差值为0.66%.

关键词: 木塑结构板材 , 无损检测 , 弹性模量 , 最大弯曲力 , 可靠性预测

层层自组装SiO2/木材复合材料的超疏水性及其形成机制?

卢茜 ,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7.021

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纳米 SiO2薄膜,利用1 H,1 H,2 H,2 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POTS)作为疏水改性剂制备出了超疏水木材.EDXA、FT-IR 、XRD、SEM分析证实经过层层自组装处理后,木材表面生长出了纳米SiO2薄膜,后续修饰处理的POTS试剂后与纳米SiO2通过化学键结合生长于木材表面.接触角测试显示,当木材表面自组装5层后,制备的木材具有超疏水性能,接触角高达161°.TG分析表明超疏水木材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超疏水木材表面的形成机制可以归纳为层层自组装的纳米Si O 2薄膜在木材表面构建了微纳米级粗糙结构,并经后续低表面能物质POTS的修饰处理使得木材表面由亲水转变为超疏水.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 纳米SiO2 , 超疏水 , 木材表面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杨木单板改性处理工艺优化

孙建平 , 王逢瑚 ,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神经网络建模研究强化杨木单板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中利用三种乙烯类混合树脂浸注杨木单板,通过加热聚合对其进行强化改性,考察聚合温度、加热时间、环烷酸钴加入量、氯化锌加入量和偶氮二异丁腈加入量五个树脂液聚合工艺参数对树脂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改性工艺与树脂转化率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聚合工艺为聚合温度80 ℃,聚合加热时间7 h,环烷酸估2%,氯化锌6%,偶氮二异丁腈5%,此时转化率达到了69.39%;强化后制备的杨木单板复合材料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静曲强度分别至少提高了1.34倍、2.35倍、1.87倍.

关键词: 杨木单板 , 复合材料 , 神经网络 , 工艺优化

纸浆氯漂白过程中二噁的来源及生成机制研究进展?

夏科学 , 倪余文 , 张海军 , 陈吉平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9.2016012704

造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本文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制浆和氯漂白过程中二的主要来源及反应机理。二的途径主要包括二苯并对二或二苯并呋喃的直接氯化、由前驱体转化为二苯并对二或二苯并呋喃或其类似物再氯化、由外源氯酚直接缩合。同时讨论了未漂浆卡伯值、漂白中氯的用量、体系pH值、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二的影响,可为有效地控制造纸过程中二的生成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造纸 , 二噁 , 氯漂白 , 机理

KY-2缓蚀剂在采油五厂七南块的应用

丁其杰 , 韩长喜 , 刘生福 , 王红 , 陈慧丽

腐蚀与防护

通过对采油五厂五块生产系统腐蚀因素调查,摸清了五块腐蚀原因是产出液中Cl-,HCO3等强腐蚀性离子含量高,同时含有一定量的CO2(最高达4.68%),并含硫酸盐还原菌(SRB),从而形成弱酸性腐蚀水体.经向套管中注入KY-2高效缓性剂(加药浓度100 mg·L-1)后,腐蚀速率由0.0970mm·a-1降为0.0215 mm·a-1,总铁值由38.1 mg·L-1降为16.5 mg·L-1,治理后减少腐蚀作业5井次,取得较好的防腐蚀效果.

关键词: 腐蚀因素 , 缓蚀剂 , 综合治理 , 现场试验 , 采油五厂

二垩与资源回收-Ⅲ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热力学计算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纳米碳管在敏酸中的分级悬浮

魏超贤 , 张凰 , 张迪 , 杨晓磊

新型炭材料

随着纳米碳管(CNTs)的广泛应用,其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天然有机质与CNTs的相互作用增大了CNTs的分散性,可能带来更大的环境风险.本研究系统考察了溶解敏酸(HA)对CNTs的悬浮效果,发现随着悬浮次数的增加,HA的累积吸附量不断增大,而CNTs的悬浮量先增加后减少,表明CNTs确实存在分级悬浮的现象.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对高悬浮量和低悬浮量的CNTs进行表征发现,高悬浮量的CNTs相比低悬浮量的CNTs短且碎,说明具有较多缺陷的CNTs可能是易悬浮的部分;尽管高悬浮量的CNTs对HA的累积吸附量较低,但其较早的出现了明显的失重平台,具有较差的热稳定性.两方面的证据可以证实CNTs自身性质的差异是其分级悬浮的控制性因素.

关键词: 纳米碳管 , 分级悬浮 , 透射电镜 , 热重分析

中条山家峪铜矿区含矿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王子维 , 杨言辰 , 韩世炯 , 张国宾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306

家峪铜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的中条山地区,矿床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中条群篦子沟组含碳片岩、不纯大理岩和硅质钠长岩等岩石中,次为余家山组白云石大理岩中。对矿区内的含矿岩系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主量元素特征表明矿区内的含矿岩系均表现出富镁、富铝的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所有样品均呈现出Nb、Ta、Ti负异常的现象,显示出与俯冲带岩浆地球化学类似的特征;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轻重稀土分馏,轻稀土富集,所有样品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铕负异常,表明这些含矿岩系形成于还原沉积环境中。研究认为,家峪铜矿床的成矿构造背景为俯冲后形成的弧后盆地;容矿岩石与国内典型热水喷流矿床相比,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有一定相似之处。因此,家峪铜矿床应为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关键词: 中条山 , 家峪铜矿床 , 地球化学 ,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中国锆砂中长期需求分析

蒋东民

钛工业进展 doi:10.3969/j.issn.1009-9964.2011.04.002

介绍了中国锆砂原料、生产和供应现状以及2005-2009年间锆砂需求状况.分析了硅酸锆、氧氯化锆、核级锆,和钢铁、玻璃面板等行业对锆砂的中长期需求.指出,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锆砂依赖进口的格局不会变,国内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以及国际市场对锆制品的恢复性需求,使得中国对锆砂需求仍将持续增加.

关键词: , 硅酸锆 , 氧氯化锆 , 资源储量 , 需求分析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0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