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9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Silicalite-1的后处理对其催化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性能的影响

陶伟川 , 毛东森 , 陈庆龄 ,

催化学报

研究了silicalite-1分子筛的不同后处理方法对其催化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性能的影响,这些方法包括水(或氨)蒸气处理以及在碱性、酸性或中性条件下用NH4NO3处理.结合XRD,FT-IR和 29Si MAS NMR表征结果对silicalite-1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用NH4NO3进行后处理对提高分子筛的催化性能最为有利.分子筛上无规则排布的末端硅羟基数量的减少,以及具有相互氢键作用的邻式硅羟基的产生是其催化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环己酮肟 , 气相Beckmann重排 , 己内酰胺 , silicalite-1分子筛 , 后处理 , 活性中心

氢氟酸后处理对Silicalite-1催化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性能的影响

陶伟川 , 毛东森 , 夏建超 , 陈庆龄 ,

催化学报

研究了氢氟酸后处理对 silicalite-1 催化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适当浓度的氢氟酸溶液处理后,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明显改善. 其中, silicalite-1 原粉先经硝酸铵预处理后再进行氢氟酸后处理所得到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最好,反应53 h后环己酮肟的转化率仍保持在96%左右,己内酰胺的选择性高达96.1%. XRD, FT-IR和 29Si MAS NMR的结果表明,较高的具有氢键相互作用的硅羟基与孤立硅羟基的比例值对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有利,同时, silicalite-1 表面硅原子的排布方式对该反应也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silicalite-1 分子筛 , 氢氟酸 , 环己酮肟 , 气相Beckmann重排 , 己内酰胺

ZrO2-SiO2膜的制备和结构研究

黄永前 , 郑昌琼 , , 张育林

功能材料

以正硅酸乙酯和氧氯化锆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无支撑ZrO2-SiO2膜.应用DTA-TG、XRD、SEM和BET 等测试技术对无支撑ZrO2-SiO2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孔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O2-SiO2凝胶膜虽在467℃开始出现少量单斜ZrO2,但在500℃和1200℃热处理后的主晶相均为四方 ZrO2,显然SiO2的存在阻碍了四方相ZrO2向单斜相ZrO2转变的过程,ZrO2-SiO2膜具有比ZrO2膜更高的热稳定性,在950℃烧结的无支撑ZrO2-SiO2膜孔径稍呈双峰分布,其最可几孔径为3.35nm.

关键词: ZrO2-SiO2膜 , 溶胶-凝胶 , 制备 , 结构 , 热稳定性

Si/Si1- xGex HEMT结构设计的研究

, 周晓华 , 徐毓龙 , 赵祖军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1.02.011

从晶格匹配及能带阶跃角度讨论了 n沟 Si /Si1- xGex HEMT结构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对 Ismail器件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所得二维电子气 (2DEG)的 ns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并利用该设计 理论对 Ismail器件的异质结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提高了器件 2DEG的 ns。

关键词: Si/Si1-xGexHEMT , 半导体异质结 , 晶格匹配 , 能带阶跃 , 结构设计 , 二维电子气密度

稀土粉体性能的评价体系(Ⅰ):晶粒与表面特性的评价

高玮 , 古宏晨 ,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1.03.002

稀土粉体(氢氧化稀土、稀土碳酸盐、稀土草酸盐、稀土氧化物和氟化物等)的颗粒性能方面的指标对稀土新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晶粒特性、表面特性、颗粒特性、颗粒群特性和应用特性等五方面构成了稀土粉体性能的评价体系。本文对晶粒特性和表面的评价进行了讨论。晶粒大小和晶体结构是描述晶粒特性的两个指标,比表面积、表面电位、比表面能和表面亲和性是描述表面特性的四个指标。

关键词: 超细粉末 , 纳米颗粒 , 稀土 , 颗粒性能

稀土粉体性能的评价体系(Ⅱ):颗粒特性的评价

高玮 , 古宏晨 ,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1.05.013

稀土粉体(氢氧化稀土、稀土碳酸盐、稀土草酸盐、稀土氧化物和氟化物等)的颗粒性能方面的指标对稀土新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晶粒特性、表面特性、颗粒特性、颗粒群特性和应用特性等五方面构成了稀土粉体性能的评价体系. 本文对颗粒特性的评价进行了讨论,颗粒大小分布、颗粒形状、颗粒团聚参数、团聚强度、团聚体结构、孔隙率是描述颗粒特性的六个指标.

关键词: 超细粉末 , 纳米颗粒 , 稀土 , 颗粒性能

CuO-ZnO异质结半导体陶瓷气敏机理的研究

, 周晓华 , 魏红军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0.04.028

CuO-ZnO异质结气敏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气敏传感器,它有成本低、工艺简单、检测方便等众多优点.本工作主要研究了CuO和ZnO不同比例情况下,该传感器的气敏性能.测试了它的阻温特性及在不同温度、不同气氛条件下器件的灵敏度,并从理论上对测试结果及敏感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气敏传感器 , 异质结CuO-ZnO半导体陶瓷

KY-2缓蚀剂在采油五厂七南块的应用

丁其杰 , 韩长喜 , 刘生福 , 王红 , 陈慧丽

腐蚀与防护

通过对采油五厂五块生产系统腐蚀因素调查,摸清了五块腐蚀原因是产出液中Cl-,HCO3等强腐蚀性离子含量高,同时含有一定量的CO2(最高达4.68%),并含硫酸盐还原菌(SRB),从而形成弱酸性腐蚀水体.经向套管中注入KY-2高效缓性剂(加药浓度100 mg·L-1)后,腐蚀速率由0.0970mm·a-1降为0.0215 mm·a-1,总铁值由38.1 mg·L-1降为16.5 mg·L-1,治理后减少腐蚀作业5井次,取得较好的防腐蚀效果.

关键词: 腐蚀因素 , 缓蚀剂 , 综合治理 , 现场试验 , 采油五厂

二垩与资源回收-Ⅲ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热力学计算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