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Ti-Ni金属间化合物电子结构与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王鹏 , 李军 , 林崇智 , 杨柳 , 彭琳 , 王莹 , , 陈敬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Ti-Ni合金系中TiNi、Ti2Ni和TiNi3金属间化合物的平衡晶格常数、生成焓、内聚能、力学性质、德拜温度和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TiNi、Ti2Ni和TiNi3金属间化合物均具有热力学稳定性且容易合金化生成,合金形成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序为TiNi3、TiNi、Ti2Ni;3种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在能量上和力学上都是稳定的,结构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Ti2Ni、TiNi、TiNi3;TiNi和Ti2Ni为延性相(延展性Ti2Ni大于TiNi的),TiNi3的延展性较差;3d电子是TiNi、Ti2Ni和TiNi3金属间化合物的最主要的成键电子,在这3种金属间化合物中,随着Ni相对含量的增加,平均成键电子数增多,共价键的比例增加,化学键的强度增强,金属性减弱,从而使得其弹性模量、硬度和德拜温度均逐渐升高。

关键词: Ti-Ni , 金属间化合物 , 电子结构 , 力学性质 , 第一性原理

纯钛VAR熔池形貌和凝固组织模拟及其工业验证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6.02.008

运用ANSYS和μMatIc软件分析了Φ980 mm纯钛锭VAR过程中熔池形貌以及凝固组织的变化规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起弧阶段的熔池很小,呈浅U型;随后熔池形貌由U型逐渐变为V型;当坩埚内热量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时,熔炼进入稳定阶段,熔池深度和宽度不再变化;补缩过程中,熔池不断缩小直至消失.凝固组织的变化规律为:与坩埚壁接触的钛液快速冷却形成细晶组织;随着熔炼的进行,以枝晶形状生长的部分细晶粒最终形成具有一定择优取向的柱状晶;铸锭中心区域和液固临界区域,晶粒直接在金属液内形核并长大,形成的等轴晶粒阻碍了柱状晶的生长,发生柱状晶-等轴转变.通过解剖工业铸锭验证,熔池形貌和凝固组织与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钛锭 , 真空自耗电弧熔炼 , 熔池形貌 , 数值模拟 , 凝固组织

夫式高炉煤气洗涤塔的技术改造

杨子彬 , 杨殿卿

中国冶金 doi:10.3969/j.issn.1006-9356.2008.12.008

剖析了邯钢7号高炉配套的比夫式煤气洗涤塔的结构特点,运行状况与噪声超标、挂板脱落、橡胶补偿器易损坏、液压伺服阀堵塞、鲎口自动闭合堵塞气、液通道问题的具体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改造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能够满足高炉与TRT正常生产和发电的需要,噪声也达到了国标要求,效果良好.

关键词: 夫式高炉煤气洗涤塔 , 结构技术改造

含氟共聚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鲁云华,赵洪斌,迟海军,董岩,国勇,胡知之

鲁云华 , 赵洪斌 , 迟海军 , 董岩 , 国勇 , 胡知之

绝缘材料

以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6FAPB)为含氟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为二酐单体,经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经热酰亚胺化处理制备出含氟共聚聚酰亚胺(CPI)薄膜.采用红外(IR)、紫外(UV-Vis)、溶解性测试等对CPI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考察两种二酐单体的不同物质的量之比对共聚聚酰亚胺光学性能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环二酐CBDA摩尔配比的增加,CPI薄膜在410 nm处的光透过率逐渐增加,薄膜颜色逐渐变浅,溶解性有所改善.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共缩聚 , 含氟 , 结构与性能

Zr-4合金氧化(<100nm)的电镜研究

, 周邦新

腐蚀学报(英文)

Zr-4合金氧化(<100nm)的电镜研究李,周邦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燃料及材料实验室,成都610005)发表于《核动力工程》,1994;15(3).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腐蚀科技论文讲评会优秀奖李,男,I%8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及材料工程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现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核材料研究.Zr-4合金氧化(<100nm)的电镜研究@李,周邦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燃料及材?...

关键词:

金属/碳石墨复合材料的密度与硬度变化规律研究

魏坤霞 , 孙园 , 魏伟 , 杜庆柏 , 胡静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16.020

以铝粉、铜粉、石墨和高碳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粘结剂,通过机械混捏-冷压成型-加热固化制备了金属/碳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铝粉和铜粉添加量、成型压力对复合材料体积密度、氏硬度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建立了金属/碳石墨复合材料体积密度、氏硬度与金属粉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在10~15 MPa下铝粉含量为20%~25%时,铝/碳石墨复合材料的最大体积密度约为1.71 g/cm3、最大氏硬度约为84HS;在15 MPa下铜粉含量为25%时,铜/碳石墨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达到1.84 g/cm3,氏硬度达到90HS.因此,铜/碳石墨复合材料更适宜用于机械密封.

关键词: 金属/碳石墨 , 复合材料 , 体积密度 , 氏硬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