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华
,
林耀华
,
陈春梅
,
聂书才
,
彭荣刚
,
杨豫川
,
杨姗姗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0.04.002
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以NiCr合金为堆焊电极,在35CrMo钢表面沉积NiCr合金强化涂层.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用SEM,EDX,XRD等方法表征了涂层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分布及相组成.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显微硬度约为基体的2倍;涂层与基体的主要元素发生了相互扩散,涂层是由基体与NiCr合金电极发生反应形成的冶金结合层,主要成分为NiCrFe和FeNi.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
NiCr涂层
,
性能
,
机理
于华
,
潘清华
,
李兆楠
,
林耀华
,
聂书才
,
杨豫川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WC合金为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35CrMo钢表面沉积WC合金强化涂层,考察了涂层的断面显微硬度,并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EDX)、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了强化涂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显微硬度约为基体的2.5倍.涂层的耐磨性显著提高;涂层与基体的主要元素发生了相互扩散,所获涂层是由基体与WC合金电极发生反应的冶金结合层,涂层的主要成分是Fe7C3、Fe3W3C、Fe7C3、Fe7W6、Fe3W3C和Fe7W6.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
WC涂层
,
界面行为
,
机理
乔及森
,
聂书才
,
张涵
,
赵文军
,
夏天东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5.06.001
采用反向挤压技术将AZ31镁合金和纯铝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挤压形成包覆棒材.挤压过程中纯铝包覆在镁合金外侧,镁铝间形成冶金结合界面,实现了镁铝双金属的复合.挤压完成后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EDS)分析技术对镁铝包覆挤压合金进行了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重点研究了铝镁合金结合界面处化学成分过渡及相结构的演化与分布,同时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镁铝结合界面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通过反向热挤压工艺可以得到表面光洁、无明显缺陷的铝镁合金包覆挤压制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镁铝复合金属在界面结合区发生了元素扩散,铝镁合金浓度出现明显的梯度变化,进而在结合界面上发生冶金反应,形成约350 μm厚的金属间化合物层,物相分析表明在靠近镁合金基体一侧生成富镁相Al12Mg17,靠近纯铝一侧生成富铝相Al3 Mg2,主要为脆性相生成.沿包覆棒材横截面直径方向从边部到芯部进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该合金包覆型材具有明显的力学不均匀性,在铝镁结合界面处的硬度高于两侧基体材料,其峰值硬度可达HV 200以上,包覆型材在结合界面的组织差异和强度、硬度失配导致结合界面的力学性能急剧弱化,容易产生开裂.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
纯铝
,
包覆技术
,
反向热挤压
,
微观组织
吴国学
,
陈国华
,
任云生
,
吕志刚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09.003
通过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的研究,建立了乌拉嘎金矿床找矿标型.在张才沟矿化区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研究工作,确定出隐伏金矿体赋存的最佳部位,并实施了工程查证,钻孔70m深处见厚3m、平均品位20.4×10-6的矿体.进一步证实了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关键词:
隐伏矿体
,
预测
,
查证
,
乌拉嘎金矿
,
张才沟矿化区
翟辉
,
代彦军
,
吴静怡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建立了基于菲涅尔透镜的聚焦型PV/T热电联产系统的一维稳态传热模型,对六种不同结构的PV/T系统的热、电效率和(火用)效率进行了计算,利用(火用)效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六种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采用聚焦型PV/T系统,在牺牲少量发电效率的基础上,可以获得具有一定温度的热能;增添玻璃盖板虽然能够减少热损失,但同时使得系统的光学效率降低,减少电池上的能量密度,反而使得系统的(火用)效率降低1%;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应将集热管外加保温腔体,透镜起到盖板和聚光器的双重作用,在不损失发电量的同时可以提高系统的热效率.
关键词:
PV/T系统
,
(火用)效率
,
菲涅尔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