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H3+团簇离子的实验研究

杨百方 , , 杨朝文 , 师勉恭 , 刘晓东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2.042

报道了H+3离子通过碳膜后, 在其中产生的各种微量产物的测量结果, 讨论了离子与碳膜作用中的电荷交换过程, 分析了这些微量产物的形成机理, 证明在产物的形成中电荷交换过程起关键作用, 研究了离子与碳膜作用中的团簇效应和尾流效应.

关键词: 团簇离子 , 电荷交换 , 团簇效应 , 尾流效应

团簇离子在固体中能损的非线性效应

杨朝文 , , 杨百方 , 师勉恭 , 刘晓东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2.041

研究了每核子能量为260-450 keV的H+2, H+3, H+4 H+5和 H+7团簇离子在金膜中的能损. 发现团簇离子中平均每个质子的能损大于相同速度的单质子能损, 即能损比大于1, 且随团簇离子的大小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团簇 , 能损 , 非线性效应

H+4, H+5和H+7团簇离子的测量和确认

杨百方 , , 杨朝文 , 师勉恭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z1.038

报告了H+4, H+5, H+7等团簇离子的测量结果. 确认可以由H+3与一个或多个H和H2相互作用形成较大的H+4, H+5, H+7等团簇离子.

关键词: H+4团簇离子 , H+5团簇离子 , H+7团簇离子

H+2团簇与固体相互作用的Monte Carlo模拟

杨朝文 , , 杨百方 , 师勉恭 , 刘晓东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z1.037

讨论了H+2团簇在物质中的作用过程, 包括库仑爆炸过程、尾流势的影响和与靶原子的近碰撞等. 开发成功了一套适用于不同靶材料的Monte Carlo模拟程序, 模拟计算了H+2通过碳膜后出射粒子的能谱和角分布,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团簇 , 库仑爆炸 , Monte Carlo模拟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异丙

何树华 , 何德勇 , 章竹君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11.025

在酸性介质中,Ce(Ⅳ)氧化连二亚硫酸钠产生较弱的化学发光,异丙可以明显增强此发光,增加的发光强度与异丙的质量浓度在0.1~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异丙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检出限为80 μg/L(3σ). 对1.0 mg/L的异丙连续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3%. 用于测定环境水样和大米中异丙含量,回收率为96.1%~99.4%.

关键词: 化学发光 , 流动注射 , 连二亚硫酸钠 , 异丙

基于朗尔探针的硅离子空间分布特性及纳米晶粒生长过程研究

邓泽超 , 刘海燕 , 张晓龙 , 褚立志 , 丁学成 , 秦爱丽 , 王英龙

人工晶体学报

在室温、10 Pa氩气环境气体中,采用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在以烧蚀点为圆心、半径为2 cm的玻璃弧形支架的不同角度处放置衬底,沉积了纳米Si晶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散射仪对制备样品的形貌和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晶粒以羽辉轴线为轴呈对称分布,在轴线处平均尺寸最大,随着衬底同轴线夹角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结合朗尔探针对空间不同位置羽辉中Si离子密度和热运动温度分布的诊断情况,从晶粒生长过程的角度对其尺寸随空间位置变化的结果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晶粒尺寸正比于烧蚀粒子密度和热运动温度的结论.

关键词: 纳米Si晶薄膜 , 脉冲激光烧蚀 , 空间分布 , 尔探针

多层膜晶界和膜界间比变形及其对硬度测量的影响

刘明霞 , 马飞 , 黄友兰 , 黄平 , 余花娃 , 张建民 , 徐可为

金属学报

使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不同调制波长的Ni/Al多层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显微技术(HRTEM)对薄膜进行了微结构表征,采用连续刚度法(CSM)研究了不同压入深度下多层膜的硬度。结果表明,随调制波长减小,薄膜呈纳米晶结构特征且存在超硬效应。调制波长L大于30 nm时,纳米压入硬度随压入深度的增加而升高;L小于30 nm时最大压入深度的硬度测量值反而最小。同时发现压入深度较小时硬度相对大小对调制波长不敏感。结合微结构表征,从晶界和膜界的比变形角度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多层膜 , hardness , loading depth , modulated period , grain boundary

多层膜晶界和膜界间比变形及其对硬度测量的影响

刘明霞 , 马飞 , 黄友兰 , 黄平 , 余花娃 , 张建民 , 徐可为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7.06.010

使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不同调制波长的Ni/Al多层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电子显微术(HRTEM)对薄膜进行了微结构表征,采用连续刚度法(CSM)研究了不同压入深度下多层膜的硬度.结果表明,随调制波长减小,薄膜呈纳米晶结构特征且存在超硬效应.调制波长L大于30nm时,纳米压入硬度随压入深度的增加而升高;L小于30nm时,最大压入深度的硬度测量值反而最小.同时发现压入深度较小时硬度相对大小对调制波长不敏感.结合微结构表征,从晶界和膜界的比变形角度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多层膜 , 硬度 , 压入深度 , 调制波长 , 晶界

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三级质谱法检测花生中涕灭及其代谢物涕灭砜、涕灭亚砜

杨欣 , 李鹏 , 赵云峰 , 吴永宁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1.11027

建立了花生中涕灭及其代谢物涕灭砜、涕灭亚砜的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三级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环己烷饱和的乙腈提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三级质谱法对样品中的目标物进行定性确证和定量分析.在Capcell PAK CR色谱柱上以含5 mmol/L NH4Ac-HAc的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进行三级选择离子监测,以涕灭-d3作为3个目标物的内标物.通过比较基质匹配曲线和纯溶剂标准曲线计算回收率评估基质效应.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 ~ 500μg/L,检出限为4~5μg/kg.涕灭、涕灭砜、涕灭亚砜在3个加标水平(10、20、40 μg/kg)的回收率为81.5%~115%,相对标准偏差为6.35%~ 15.1%.应用该方法对花生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三级质谱法 ,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 , 涕灭 , 涕灭 , 涕灭亚砜 , 花生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