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建英
,
蔡俊修
催化学报
控制合成条件以湿化学法制备了Ce-Zr-O(n(Ce)/n(Zr)=1)固溶体.XRD结果证实催化剂前体经923 K焙烧后可获得立方相Ce0.5Z0.5O2固溶体.TEM观察到固溶体颗粒大小均一(d=11 nm)、分散,呈纤毛状.在氧化和还原气氛条件下分别对固溶体进行了原位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除450~470 cm-1处出现面心立方晶格F2g拉曼活性模式对应的强拉曼谱峰外,290~320cm-1,570~620 cm-1,770~790 cm-1和1 160~1 190 cm-1处分别出现弱峰或弱肩峰,各谱峰随样品处理条件改变而有不同的变化情况;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会因氧化还原气氛以及温度等外界条件的不同发生畸变,但基本上保持为萤石构型.
关键词:
铈-锫-氧固溶体
,
拉曼光谱
,
萤石型结构
,
缺陷晶格
邓泽超
,
刘海燕
,
张晓龙
,
褚立志
,
丁学成
,
秦爱丽
,
王英龙
人工晶体学报
在室温、10 Pa氩气环境气体中,采用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在以烧蚀点为圆心、半径为2 cm的玻璃弧形支架的不同角度处放置衬底,沉积了纳米Si晶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散射仪对制备样品的形貌和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晶粒以羽辉轴线为轴呈对称分布,在轴线处平均尺寸最大,随着衬底同轴线夹角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结合朗缪尔探针对空间不同位置羽辉中Si离子密度和热运动温度分布的诊断情况,从晶粒生长过程的角度对其尺寸随空间位置变化的结果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晶粒尺寸正比于烧蚀粒子密度和热运动温度的结论.
关键词:
纳米Si晶薄膜
,
脉冲激光烧蚀
,
空间分布
,
朗缪尔探针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