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琴
,
罗楠
,
吕梓民
,
童张法
,
谢国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采用反相乳液方法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推导并修正淀粉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引发荆浓度[I]、乳化剂浓度[E]、单体浓度[M]和淀粉浓度[St]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验证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本实验得出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与理论推导出的动力学方程Rp∝[I]0.5~1[M]1~1.5[St]0.5~1.47[E]0.6基本一致,说明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中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符合自由基聚合机理,引发过程由引发剂受热分解生成初始自由基和初始自由基攻击淀粉分子形成淀粉骨架自由基两部分构成;在聚合过程中,单基终止和双基终止反应同时存在.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
淀粉
,
接枝共聚
,
反相乳液
,
反应速率
谢新玲
,
熊海武
,
童张法
,
黄婕
,
高红亮
,
廖安平
,
张友全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2.003
具有一定功能基团的改性淀粉可提高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分别以阳离子淀粉、磷酸酯淀粉、磷酸酯双淀粉、氧化淀粉和尿素淀粉5种改性淀粉为吸附剂,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吸附后的Cu2+质量浓度,考察了改性淀粉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并对比了不同改性淀粉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改性淀粉用量为0.1 g、铜离子初始浓度为2 g/L、溶液体积为100 mL的条件下饱和吸附,其中磷酸酯淀粉吸附量最大,达50.7 mg/g.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5种改性淀粉的吸附等温数据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阳离子淀粉吸附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余4种改性淀粉吸附数据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
改性淀粉
,
铜离子
,
吸附
,
动力学
,
拟合
李阳
,
张正东
,
潘远凤
,
童张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7.01.007
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及末端带有碳碳双键的功能化聚六亚甲基盐酸胍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具有抗茼性能的聚苯丙乳液.分别考察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聚苯丙抗茼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聚合条件.结果表明,在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4%~0.5%,乳化剂质量分数4%~6%,反应温度70~80℃的聚合条件下,可得到颗粒尺寸均匀适中、稳定的乳液.同时,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乳胶粒子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别采用稀释法和扩散法测试了抗茼乳液对大肠杆菌的抗茼性能.稀释法实验表明,抗茼乳液的最低抑茼浓度可达4×10-6;扩散法实验表明,经提纯后的抗菌乳液的膜片不存在胍盐低聚物的溶出,但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茼圈,实现了材料抗茼性能的长效性.
关键词:
抗菌
,
聚苯丙乳液
,
聚六亚甲基盐酸胍
,
最低抑菌浓度
崔学民
,
张鹤
,
华伟刚
,
邱树恒
,
童张法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为了降低BaO-TiO2-B2O3-SiO2玻璃陶瓷中钡离子的析出,通过化学沉淀法和硫酸处理法对玻璃陶瓷粉体进行了表面修饰,在玻璃陶瓷粉体的表面形成了一层不溶于水的无机膜(氧化铝或BaSO4),不仅阻断了LTCC中钡离子与水的接触途径,使LTCC玻璃陶瓷粉体制备可适用于水基流延工艺的浆料,且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研究发现用共沉淀法包覆氧化铝对玻璃陶瓷的性能影响不大,但是硫酸包覆处理后大大提高了玻璃陶瓷的烧结温度,限制了LTCC的应用.
关键词:
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
,
玻璃陶瓷
,
水基流延工艺
,
粉体表面修饰
崔学民
,
叶少峰
,
邱树恒
,
童张法
,
周济
功能材料
研究了溶胶-凝胶法、高温熔融法、预煅烧法分别制备的BaO-TiO2-B2O3-SiO2体系LTCC的介电性能、烧结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研究发现,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TCC材料烧结温度较低,坯体在880℃烧结即可达到最大收缩,其烧结收缩率大于高温固相法制备的LTCC;高温熔融法制备的LTCC介电性能稳定,但烧结温度偏高,大约950℃才能达到最大收缩;预煅烧法制备粉体简单、有效,烧结温度在900℃左右,但LTCC中活性成分较多,容易造成气孔率偏高,致密化难度增大且介电常数稳定性不好等缺点;在总结这3种制备工艺对LTCC玻璃陶瓷材料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基础上,利用适量掺杂Al2O3等添加剂的方法,在保证介电性能满足应用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预煅烧法制备LTCC的烧结体致密度.
关键词:
LTCC
,
介电性能
,
气孔率
,
Al2O3
袁爱群
,
吴健
,
陈杰
,
梁榕兰
,
黄在银
,
童张法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1.003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十二面体磷酸锌铵,用微热量法研究该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和纳米磷酸锌铵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4种热分析法研究纳米磷酸锌铵的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反应制备的产物是纳米NH4ZnPO4,粒径在100~300 nm之间,属六方晶系,标准摩尔反应焓23.880 kJ/mol,纳米磷酸锌铵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 568.784 kJ/mol,标题化合物在603~692 K区间脱去1分子氨,属于三维扩散控制,活化能210.434 kJ/mol,指前因子A为5.45×1013s-1;在692~773 K脱去1分子结构水,属于成核生长控制,活化能287.557 kJ/mol,指前因子A为9.62×1019s-1,且ln A与E之间存在明显的动力学补偿效应.
关键词:
磷酸锌铵
,
固相反应
,
微量热计
,
分解动力学
,
纳米颗粒
郑广俭
,
崔学民
,
张伟鹏
,
童张法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水合硝酸铝(ANN)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无定形Al2O3-2SiO2粉体.通过XRD与FT-IR对其无定形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其结构与偏高岭士相似.为了考察粉体的碱激发活性,用SiO2/Na2O摩尔比为1.2的硅酸钠溶液对其进行碱激发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无定形Al2O3-2SiO2粉体具有碱激活性,3 d抗压强度达到24MPa.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碱激发
,
无定形相
,
偏高岭土
李丽琴
,
童张法
,
谢新玲
,
张友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机械活化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各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引发剂浓度7.30 mmo/L、丙烯酸中和度80%、m(AM):m(从)=0.67、V(油):V(水)=1.2:1、反应温度50℃、m(单体):m(淀粉)=1.6:1;在该反应条件下单体转化率为95.30%,接枝率为61.87%、接枝效率为78.49%.对比原淀粉在类似的条件下,单体转化率为90.70%,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55.70%和68.36%.机械活化显著地提高了玉米淀粉在反相乳液中的接枝共聚反应活性.
关键词:
机械活化
,
丙烯酰胺
,
丙烯酸
,
三元接枝共聚物
,
反相乳液
蒋月秀
,
郭尚伟
,
张雪
,
童张法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6.02.004
用铈对固体超强酸SO42-/TiO2/铝交联膨润土(SO42-/TiO2/Al-PILC)进行改性,制备了Ce-SO42-/TiO2/Al-PILC稀土超强酸,并采用XRD、低温N2吸附法及吡啶吸附红外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面性能及酸性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铈引人SO42-/TiO2/Al-PILC超强酸对TiO2锐钛矿晶相的形成没有影响,但对锐钛矿晶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有促进作用,铈的引人使催化剂的酸强度及酸中心的数量略有下降,铈能有效地减少催化剂表面SO42-的流失量,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
关键词:
稀土
,
固体超强酸
,
催化剂
谢新玲
,
童张法
,
黄祖强
,
张友全
,
廖丹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机械活化30 min木薯淀粉(C30-st)和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C30-st与AM接枝共聚物(C30-st-g-PAM),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对接枝共聚物进行结构分析和聚合机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AM成功接枝于C30-St上;C30-st-g-PAM具有网状多孔洞结构,共聚反应在淀粉的无定型区和结晶区同时发生,反应不属于表面控制模型;共聚反应改变了原淀粉的聚集状态,接枝产物基本上为无定型的聚集态结构;热稳定性比原淀粉接枝共聚物(C-st-g-PAM)增强;(C30-st-g-PAM的粒度一般在15 μm~30 μm.
关键词:
木薯淀粉
,
机械活化
,
反相乳液
,
接枝共聚物
,
机理
,
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