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2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GCr15钢表面感应淬火微观组织及室温干滑动磨损行为

王泽宁 , 崔洪芝 , 张国松 , 王伟 , 孙金全 ,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滚珠丝杠用GCr15钢表面感应淬火后的组织和磨损机理.采用SEM、显微硬度计和XRD分别观察和检测了表面感应淬火试样的微观组织、断口形态、从表层到芯部的显微硬度分布以及淬火相变硬化区的物相,分别在低、中、高磨损载荷下,对试样进行往复式线性干摩擦磨损测试,分析研究了摩擦系数、磨损表面和磨屑形貌.结果表明:相变硬化区主要由隐晶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及弥散分布的粒状碳化物组成;表层到芯部的断口形态呈明显变化;随着载荷增加,摩擦系数降低;低载荷下磨损表面呈现轻微划痕和少量脱离的碳化物颗粒,发生轻微磨粒磨损;中载荷下主要发生磨粒磨损和轻微剥层磨损;高载荷下磨损表面有严重犁沟,磨屑呈大片状,主要发生剧烈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

关键词: GCr15钢 , 表面感应淬火 , 马氏体 , 磨损机理 , 摩擦系数

等离子熔覆TiB2长条+TiC颗粒多尺度复合强化陶瓷涂层

王珂 , 崔洪芝 , 魏娜 , 张艳凤 , 王淑峰 ,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Ti、Fe、B4C为初始粉末,采用等离子熔覆的方法,在Q235低碳钢表面获得了Fe基TiB2长条、TiC颗粒等多尺度强化相的陶瓷涂层,并分析了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结构、显微硬度,探讨了物相、组织结构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物相为TiB2、TiC、Fe2B、Fe3(C,B)和α-Fe,其中TiB2主要为长条状,长度为60 ~ 74 μm,少部分呈近六边形块状,尺寸为4~5μm,而TiC主要是不规则的多边形细小颗粒,尺寸2~3 μm,均匀地分散在涂层中,还有部分TiC呈枝晶状;涂层与基体之间存在过渡层,涂层与基体之间结合紧密,呈冶金结合;随着等离子束电流的增加,长条状的TiB2数量减少而近六边形的块状TiB2数量增加,TiC枝晶生长更加充分.因TiB2长条和细小的TiC颗粒共存,对涂层起到多尺度复合强化作用.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 TiB2+TiC , 多尺度增强 , 复合涂层

Al6 Si2 O13晶须和TiC颗粒复合强化多孔Al2 TiO5基复合材料

马爱珍 , 崔洪芝 , 崔德运 , 李书海 , 宋晓杰 ,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1022.003

以γ-AlOOH 和 TiO2为原料,添加不同质量分数 SiC 晶须(SiCw ),采用无压反应烧结法制备多孔(Al6 Si2 O13+TiC)/Al2 TiO5复合材料,分析了 SiCw 质量分数对(Al6 Si2 O13+TiC)/Al2 TiO5复合材料孔隙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讨论了 SiCw 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不添加 SiCw 时,产物主要为 Al2 TiO5和少量 Al2 O3,还有少量未反应的TiO2;加入 SiCw 之后,还形成了 Al6 Si2 O13和TiC相,TiC和 Al6 Si2 O13分别以规则颗粒状和晶须形态存在于 Al2 TiO5基体中。TiC颗粒与 Al6 Si2 O13晶须通过细化显微组织、裂纹偏转和晶须桥连机制,起到协同强化作用。SiCw 的添加使孔隙率和抗压强度同时大幅度提高,随着 SiCw 质量分数的增加,(Al6 Si2 O13+TiC)/Al2 TiO5复合材料孔隙率降低,抗压强度提高的速率减小,当 SiCw 的质量分数为7.2%时,抗压强度最高,达到301.81 MPa。

关键词: Al2 TiO5 , SiCw , Al6 Si2 O13晶须 , TiC , 强化机制 , 抗压强度

Ti+CNTs强化NiAl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性能

崔洪芝 , 杨开彬 , 宋晓杰 , 张国松 ,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Ni、Al、Ti以及碳纳米管(CNTs)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方法制备出含CNTs-TiC增强相的NiAl基复合材料;分析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成分分布,并探讨微观组织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主要为NiAl和TiC及少量未反应的CNTs;在Ni+ Al体系中加入少量Ti+ CNTs时,CNTs作为碳源和形核中心与Ti原子结合生成TiC颗粒,在CNTs周围形成尺寸细小的TiC颗粒或TiC薄层,当加入的Ti+ CNTs含量增加时,TiC颗粒充分长大,呈现八面体或立方体形态,一部分弥散分布在NiAl基体中,一部分在NiAl晶界处团聚;随着Ti+ CNTs的加入,NiAl晶粒得到显著细化,原位合成的TiC颗粒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和抗压强度,CNTs作为增强纤维,通过裂纹桥联及纤维拔出等机制强化材料的断裂韧性,CNTs-TiC的复合强化对材料起到增强增韧作用.

关键词: 原位合成 , CNTs纤维 , TiC颗粒 , 复合强化

GCr15钢气体渗氮+淬火复合处理及干摩擦行为

张国松 , 崔洪芝 ,

中国表面工程 doi:10.11933/j.issn.1007-9289.2016.06.005

用气体渗氮+淬火(N+Q)复合处理技术对GCrl5进行表面强化,并与单纯的气体渗氮、淬火进行比较,系统研究了硬化层的物相、组织结构及干摩擦特性.结果表明:530℃气体渗氮9h后,渗氮层的化合物层为ε相,厚度约为40 μn;而渗氮之后淬火(N+Q)复合处理使氮化物完全分解,促使N元素向基体扩散,扩散区深约900 μm,N固溶强化作用使得扩散区硬度比淬火硬度约高200 HV0.1,但是因氮化物分解产生孔隙致使表层硬度下降.分别在20 N和100N载荷进行往复干摩擦试验,气体渗氮与N+Q复合处理都能有效降低摩擦因数.在20N载荷时,N+Q复合处理试样体积磨损率低于渗氮与淬火试样;而在100N载荷时,因其表面孔隙,使得初始磨损比淬火试样严重,但是磨损一段时间后耐磨性能提高.

关键词: 淬火 , 气体渗氮 , 复合处理 , 摩擦因数 , 抗磨

真空蒸馏法处理铅新工艺研究

包崇军 , 蒋文龙 , 李晓阳 , 吴红林 , 邹利明 , 罗凌艳 , 柯浪 , 许娜 , 田林

贵金属

从理论上分析了采用真空蒸馏法分离铅中铅、银、铜、铋、锑的可行性,研究了蒸馏时间、蒸馏温度对铅中金属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压力在10~20 Pa,温度在800℃以上,保温时间≥2 h时,铅和铋的挥发率接近100%,银和锑的挥发率随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当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2 h时,所得残留物中铅、银、铜、铋、锑的含量分别为0.21%、45.31%、13.24%、0.0001%、33.6%,挥发物中铅、银、铜、铋、锑的含量分别为46.15%、0.236%、0.022%、8.87%、35.4%。

关键词: 有色金属冶金 , 真空蒸馏法 , , 金属分离

从氰化液(矿浆)中回收金技术进展

陈淑萍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2.02.011

目前,氰化浸金仍是从矿石中提取金最主要方法.从氰化浸出液(矿浆)中回收金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方法主要有锌粉置换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电沉积法等,而溶剂萃取法、液膜法等尚在试验研究中.文中叙述了从氰化液中(矿浆)回收金的各种方法的发展、机理、优缺点及行业应用和研究现状,并对回收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氰化 , 锌粉置换 , 吸附 , 回收金

简易试金法测定液中的金和钯

林海山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2.05.014

提出了一个实用而简便的测定液中金和钯的方法.在瓷坩埚中蒸干液,残渣与混合试剂熔炼,灰吹,贵金属合粒用酸溶解,原子吸收法测定金和钯.该方法准确,适用范围广.

关键词: 简易试金 , , ,

金银氰化浸出中高铅液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王文强 , 王金超 , 姜传进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314

高铅金银矿粉氰化过程产生的高铅液,进一步采用锌粉置换时其中溶解的铅易被置换出来,从而使银泥品位大幅下降,且会对后续的冶炼作业带来困难。为解决液中高含量铅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降铅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浸出工艺碱度,液二次置换、Na2 CO3预先除铅,均可有效解决液中铅含量过高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高铅 , Na2 CO3除铅 , 锌粉置换 , 氰化

从稀液中直接电沉积金的研究

张建武 , 张桂珍 , 吴仙花 , 盛桂云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10.010

用电极过程动力学对从氰化液中直接电沉积金过程进行分析,可得出提高Au(CN)-2离子与阴极碰撞几率和减小析H2副反应是提高电沉积金效率的关键因素.采用多孔电极、析出H2小的电极材料和分两段电解措施,使从低浓度含金贵液中直接电沉积金的效率达到98%以上.

关键词: 直接电沉积金 , 碰撞几率 , 析H2副反应 ,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