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治祥
,
王苏敏
,
祖立成
,
刘海涛
,
徐光青
,
吕珺
材料导报
脆性材料的可靠性低,易发生突发性失效,因此很难预测其持久强度和使用寿命.目前用于预测寿命的实验法(Empirical observations)和模型法(Theoretical models)均存在很大缺陷.本研究对模型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建立了一个新的多参数耦合高温蠕变模型,能够显著降低高温蠕变的实验量、时间和费用,改进了低温缓慢裂纹扩展计算公式.可以用于快速测定脆性材料的断裂机理图,预测不同温度、应力下的持久强度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
脆性材料
,
高温蠕变
,
寿命预测
,
断裂机理图
祖立成
,
郑治祥
,
王苏敏
,
刘海涛
,
徐光青
,
吕珺
硅酸盐通报
以Na2SiO3·9H2O、浓H2SO4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喷雾干燥法制备球形二氧化硅,并采用非均匀成核的方式对其进行表面包覆氧化铝的处理,进而研究在不同温度煅烧下包覆样品的形貌、组织成分、粒度及分散性的改变.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能谱仪等对包覆前后以及不同温度烧结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非均匀成核法,Al2O3以无定形结构成功的包覆在球形SiO2粉体表面.样品在1100℃发生莫来石转变,并在1400℃非晶SiO2转变为方石英,同时莫来石转变完全.
关键词:
二氧化硅
,
氧化铝
,
表面包覆
,
复合粉体
段志娟
,
周新星
,
陈分雄
,
孙林
钢铁研究学报
为了提高冷轧带钢表面缺陷识别率,提出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的缺陷图像特征提取方法。通过ICA建立缺陷图像的统计生成模型,从缺陷库中自适应地估计ICA基向量,将缺陷图像向基向量张成的空间投影,从而将图像变换到ICA域,图像在ICA域内的表示即为相应的特征向量。这种特征元素之间统计独立,是图像的稀疏编码。试验表明,本方法提取的特征优于常用的几何、纹理、不变矩特征,缺陷识别率较现有方法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带钢表面缺陷
,
独立成分分析
,
稀疏编码
,
特征提取
,
缺陷识别
康沫狂
,
朱明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2.001
一些合金固溶化(或淬水)后在预贝氏体(孕育)期内等温淬水(或时效),既保持高温时形成的晶体缺陷,又产生新的晶体缺陷.母相中由于溶质原子扩散而在缺陷处发生偏聚,则形成贫/富溶质微区,即类拐点(spinodal-like)分解.当贫溶质微区成分作为Ms,其温度等于或高于淬火(或时效)温度时,贝氏体将以马氏体样切变形核,故贝氏体是在溶质原子扩散控制下切变形核.在TEM温台试验中未发现台阶生长机制,界面上巨型台阶是贝氏体增宽(厚)速度差异所致.
关键词:
预贝氏体期
,
扩散偏聚
,
贫/富溶质微区
,
巨型台阶
,
类拐点分解
刘宗昌
,
计云萍
,
任慧平
,
袁长军
,
段宝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贝氏体铁索体在晶界形核的新观察验证了形核的一般规律.依据试验观察,理论计算得贝氏体临界晶核尺寸和形核功为:a*=16.7 nm;b*=25 nm,△G*=270 J·mol-1,此值合理.奥氏体中贫碳区的存在是普遍事实,试验也测得贝氏体相变孕育期内形成了贫碳区;不能将Spinodal分解与奥氏体中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混为一谈.涨落是相变的契机,在孕育期内奥氏体中必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阐述了非协同热激活跃迁形核机制.大量TTT图分析和实测均表明贝氏体铁索体形核-长大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晶界形核
,
扩散
,
切变
,
热激活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