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京
,
刘兴海
,
石雷
,
孙琪
,
周永刚
,
徐健峰
,
单作刚
,
王福冬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1.10334
研究了2,4-二氯酚的催化氧化降解.结果表明,CuO/y-Al2O3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且碱土金属氧化物助剂的添加可进一步显著提高2,4-二氯酚氯离子的释放率,其中以SrO的促进作用最强,该催化剂循环使用3次,2,4-二氯酚转化率及氯离子的释放率均维持100%.X射线衍射和NH3程序升温脱附结果表明,催化剂上CuO粒子分散度高并且酸中心数少有利于2,4-二氯酚的氧化降解.提出了2,4-二氯酚催化氧化降解可能的反应途径.
关键词:
氧化铜
,
氧化铝
,
负载型催化剂
,
碱土金属氧化物
,
2,4-二氯酚
,
氧化降解
任刚
,
余燕
,
彭素芬
,
杜耀民
,
石雷
,
陆钢
,
李明玉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2.2014060302
以斜发沸石为原料制取壳聚糖改性沸石,并对改性沸石进行扫描电镜( SEM)和孔分布表征.改性沸石的表面附着壳聚糖并形成覆盖性多孔状结构,改性前后沸石BET比表面积变化不大,但改性沸石的总孔容积和平均孔径分别增大1.62倍和1.71倍.相对而言,初始浓度变化对天然沸石去除率的影响较小,而改性沸石所受影响较大.沸石对MG的吸附速率明显低于LR,吸附容量明显大于后者,这可能是范德华力和静电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pH值在2.0—9.0范围内MG的吸附随pH呈上升趋势,pH值超过9.0后又略有下降,LR在pH 4?0—11?0范围内呈下降趋势.反应温度从20℃上升至60℃,天然沸石对LR和MG的吸附容量有所提高.相对于准一级和准二级方程,孔内扩散方程可以更好地描述MG、LR在沸石和改性沸石上的吸附动力学,说明吸附反应主要发生在较大的微孔中,孔内扩散为影响吸附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Langmuir 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描述吸附等温过程,两种沸石均易于与MG和LR发生吸附反应,但改性沸石吸附能力明显优于前者.热力学分析表明,MG和LR在沸石和改性沸石上的吸附过程是吸热反应,吸附反应是自发的过程,且属于物理吸附为主的反应类型.
关键词:
改性沸石
,
吸附动力学
,
热力学
,
等温线
,
孔雀绿
,
磺化若丹明
谭永文
,
沈炎章
,
卢光荣
,
石雷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0.02.013
叙述了嵊山500t/d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设备的研制和选型,以及工艺和系统控制过程.通过对该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500h考核运行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参数稳定,设备运行正常,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产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根据该项目投资和当地实际情况,概要地分析了该系统的造水成本,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脱盐
,
反渗透
,
海水淡化
赵伟杰
,
张晶
,
奚立民
,
石雷
,
孙丽琴
稀土
为了提高燃烧法制备过程中前驱体的收集率和降低烧结温度,设计了一套用于燃烧法的装置,使用此装置,采用超声结合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低温制备La2CuO4复合氧化物.通过XRD衍射,IR光谱等表征手段,考察了甘氨酸与金属离子摩尔比、超声条件对降低烧结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制用于燃烧法的装置可使燃烧后得到的La2CuO4前驱体的收集率提升到98%;在超声功率为100W,超声时间2h条件下,调整甘氨酸与金属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5∶1时,在自制燃烧装置中燃烧后得到的前驱体经550℃低温烧结即可成功制备La2CuO4复合氧化物.
关键词:
自制装置
,
超声
,
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
,
La2CuO4
石雷
,
霍晓敏
,
任世斌
,
徐杰
催化学报
通过分步浸渍法制备的Cu/SiO2-MgO催化剂对苯胺和乙二醇直接合成吲哚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在Cu负载量为0.68 mmol/g和MgO含量为Cu负载量的0.25%时,乙二醇转化率和吲哚选择率分别达到100%和94%,而且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稳定. XRD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较高时,铜晶体的结晶度较高.
关键词:
铜
,
二氧化硅
,
氧化镁
,
负载型催化剂
,
苯胺
,
乙二醇
,
直接合成,吲哚
石雷
,
孙军明
,
任世斌
,
蔡天锡
,
王新平
催化学报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一步法合成吲哚反应. 结果表明,当Cu/SiO2催化剂中铜负载量为0.68 mmol/g,焙烧温度为600 ℃,并且在150 ℃下经50%H2-50%N2混合气还原后,其催化性能最佳,吲哚收率可高达88%; 当Cu/SiO2催化剂中金属铜的晶体达到一定结晶度时,其选择性很高,铜晶体的结晶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副产物增多,吲哚选择性降低.
关键词:
铜
,
氧化硅
,
负载型催化剂
,
苯胺
,
乙二醇
,
吲哚
石雷
,
周晓霜
,
蔡天锡
,
王新平
催化学报
用简单浸渍法制备了Ag/SiO2催化剂. 该催化剂对苯胺和乙二醇一步合成吲哚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但同时存在明显的失活. TG,XRD和TEM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和银粒子的烧结. 向反应体系中通入氢和水蒸气能够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积碳; 向催化剂体系加入ZnO助剂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银的分散度,并能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银粒子的烧结.
关键词:
苯胺
,
乙二醇
,
吲哚
,
银
,
二氧化硅
,
负载型催化剂
,
失活
,
积碳
陈刚
,
孙琪
,
石雷
,
牛金海
,
宋志民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91235
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DBD)与CuZSM-5结合方式,即DBD和CuZSM-5两段分置(两段法)或将CuZSM-5放入DBD区(一段法),对脱除氮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O/N2或NO/C2H4/N2无氧体系中,DBD与CuZSM-5结合产生的协同效应很小;在NO/O2/N2富氧体系中,DBD与CuZSM-5结合导致氮氧化物转化率下降;而在NO/C2H4/O2/N2富氧体系中,在250℃,空速12 000h-1,输入放电能量密度(Ein)155 J/L的条件下,单纯催化、单纯等离子体放电、一段法和两段法时氮氧化物转化率分别为39%,1.5%,79%和52%.两段法产生了中等程度的协同效应,主要是第一段等离子体放电产生新稳态物种(如NO2,CO和CO2等)起作用;而一段法产生的协同效应较大,主要是由于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新稳态物种和激发态短寿命物种(如N2*,NO*,CH和CN等)共同起作用.
关键词:
氮氧化物
,
介质阻挡放电
,
发射光谱
,
协同效应
,
铜
,
ZSM-5分子筛
王刚
,
阎逢元
,
石雷
,
杨祖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3.04.035
陶瓷的成型和加工问题一直是困扰无机陶瓷材料应用的主要技术难点,也是陶瓷材料研究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是一种近净尺寸陶瓷成型技术,它为解决陶瓷材料的加工成型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工艺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陶瓷凝胶注模工艺和陶瓷浆料的基本组成,讨论了影响聚合反应速率、浆料流变性和陶瓷坯体性能的多种因素,并对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最新进展给予了评述.
关键词:
凝胶注模
,
凝胶化
,
陶瓷
张跃
,
孙薇
,
石雷
,
孙琪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2.11142
研究了ZnO或K2O助剂对Cu/SiO2-Al2O3上丙三醇和苯胺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反应的促进作用,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以及热重-差热分析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ZnO或K2O的加入可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其中以ZnO的促进作用更强.ZnO不仅能增强活性组分Cu 与SiO2-Al2O3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Cu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而且可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Cu粒子的烧结;而K2O的加入却降低了Cu分散度,但也对反应过程中Cu粒子的烧结有所抑制.ZnO或K2O的加入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Cu/SiO2-Al2O3催化剂的弱酸中心数量,从而促进3-甲基吲哚的生成.
关键词:
铜
,
二氧化硅
,
氧化铝
,
氧化锌
,
氧化钾
,
3-甲基吲哚
,
丙三醇
,
苯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