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钧
,
田小梅
,
高波
,
涂赣峰
材料导报
强流脉冲电子束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表面处理技术.在介绍电子束表面处理工艺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电子束表面处理技术中表面相变强化、表面重熔、表面合金化、表面非晶化、表面薄层退火等工艺方法及最近研究进展,提出怎样扩大强流脉冲电子束应用范围是研究重点之一.
关键词:
电子束
,
表面处理
,
进展
杨眉
,
田小梅
,
张万里
,
郭海伟
,
解超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0.09.010
国内煤矿机械设备常采用镀铬的方法来提高工件表面的耐磨性,本文在27SiMn钢基体上制备了W-Ni-Fe合金镀层和硬铬镀层,利用显微硬度计、厚度仪等测试了硬铬和镍-铁-钨合金两种镀层的硬度、厚度,并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两种镀层的耐磨性能并分析了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和试验条件下,热处理后的W-Ni-Fe合金镀层硬度不亚于硬铬镀层,且在一定载荷范围内,其耐磨性能优于硬铬镀层.
关键词:
硬铬镀层
,
W-Ni-Fe合金镀层
,
耐磨性能
,
电镀
郭新
,
张灯堂
,
赵春勇
黄金
doi:10.11792/hj20141007
通过对河南小秦岭金矿田主要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分别讨论了地层、构造、岩浆岩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和同位素证据表明,太华群变质岩在成矿作用中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矿床分布规律、矿化规律均指示岩浆岩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热动力,保证成矿物质的迁移活化,区内金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岩浆的活化下,含矿热液沿构造迁移,当迁移到近EW向的张性构选时,温度、压力、pH等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矿质沉淀并富集成矿。
关键词:
小秦岭金矿田
,
控矿因素
,
迁移富集
,
河南
张为民
,
王禹
,
蔡焕花
,
孟宪锋
,
徐新光
,
李磊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604
小秦岭金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地,F5断裂带是小秦岭金矿田的一条主要控矿断裂带.该断裂带矿化程度高,控制长度达12 km,自东向西穿越桥上寨、灵湖、大湖和秦南4个金矿区,是北矿带的主要含矿断裂带,控制了北矿带大部分的金资源量.断裂带内岩石以糜棱岩、碎裂岩为主,夹少量的石英脉透镜体,金矿化分布与石英脉关系密切,石英脉分布地段往往构成工业矿体.对F5构造带的地质特征及其对金矿床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断裂带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矿体剥蚀程度较浅,深部还有隐伏矿体没有出露地表.通过工程验证,在断裂带深部发现了多个金矿体,实现了找矿突破,并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小秦岭金矿田
,
F5断裂带
,
地质特征
,
控矿作用
,
找矿前景
张江华
,
赵阿宁
,
王仲复
,
柯海玲
,
陈华清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8.013
内梅罗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广泛应用于土壤、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污染评价,选择金矿开发区土壤中Hg、Pb、Cu、Cd、Zn 5种重金属,对比了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统计分析各个样品的综合污染程度,区分不同方法评价的差异,并提出了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
内梅罗指数
,
地质累积指数
,
小秦岭金矿带
田建良
,
陈开义
,
江中块
连铸
在梅钢2号连铸机生产过程中,漏钢事故经常发生,同时误报的次数较为频繁,严重影响板坯质量和铸机的高效化生产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梅钢自主研发了适合梅钢二号连铸机的漏钢预报系统.模型投用后完全避免了粘结漏钢,解决了困扰梅钢2号连铸机正常生产的难题,并且为公司节约巨额费用.
关键词:
粘结漏钢
,
预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