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德
,
魏美燕
,
李志华
,
佘志刚
,
林永成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438
研究了一株药用红树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ZZF29#)的次级代谢产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获得8种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并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苯丙-丙)二肽(1)、环(苯丙-甘)二肽(2)、环(苯丙-苯丙)二肽(3)、环(苯丙-酪)二肽(4)、大黄素(5)、大黄素甲醚(6)、麦角甾醇(7)和过氧化麦角甾醇(8).
关键词:
红树内生真菌
,
Penicillium sp.(ZZF29#)
,
次级代谢产物
,
分离鉴别
,
环二肽
,
蒽醌
,
甾醇
许学
,
刘斌美
,
章忠贵
,
蒋家月
,
吴跃进
原子核物理评论
对利用N离子束和γ射线诱变获得的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 89份株高突变体的株高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株高和水稻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 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及穗长、单株茎秆干重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株高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茎秆干重、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通过对株高与其他产量结构因素的相关分析, 进一步了解了株高的变异对于水稻经济产量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水稻
,
离子束注入
,
γ射线
,
株高
,
相关分析
许燕滨
,
李珣
,
孙水裕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5.07.014
利用自制的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磁感应强度(0 mT, 2.4 mT, 6 mT, 10 mT, 17.4 mT)下,A、B两株厌氧除铬(Ⅵ)菌的菌落大小、菌密度变化、混合菌数目以及除铬(Ⅵ)效果.结果表明:磁场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累积效应,且磁生物效应存在滞后性;在10 mT的磁感应强度下,两株厌氧除铬(Ⅵ)菌均表现出生长受到抑制现象;在6 mT的磁感应强度下,B菌的菌落达到最大,A菌则表现出最强的适应性,A、B混合菌(数目比为1:1)的繁殖速度最快,菌密度增加了65%,其除铬(Ⅵ)效果达到最佳值,铬(Ⅵ)的去除率为36.17%,比未加磁场的高出8.84%.
关键词:
磁场
,
磁感应强度
,
微生物
,
除铬(Ⅵ)
代西梅
,
黄群策
,
胡秀明
,
秦广雍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7.02.009
以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通过对同源四倍体水稻品系"IR36-4X"进行离子注入后在其第2代群体内筛选得到了1株具有多胚苗性状特征的突变株(IR36-双),对该突变株后代的多胚苗形态特征及其多胚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胚苗突变株系"IR36-双"在双胚苗性状的表现形态上有其特异性,在同一纯合株系的群体内双胚苗的苗位有非完全双苗和完全双苗两种类型.非完全双苗包括单胚轴单胚根双苗和单胚根异胚轴双苗这两种类型;完全双苗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正常双苗和异常双苗两种类型.在多胚苗材料中,单胚根单胚轴双苗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其多胚(额外胚)的来源主要有4种可能性,即双套胚囊形成多胚、多卵卵器形成多胚、反足细胞团发育形成不定胚及胚乳细胞形成不定胚(胚乳细胞胚状体).由此可见,"IR36-双"植株表现双胚苗性状有其胚胎学根源.
关键词:
离子注入
,
同源四倍体水稻
,
多胚苗突变体
曹创华
,
邓专
,
柳建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中的收发距和实测波区的响应数据息息相关,决定着该方法的有效勘探深度.长株潭地区是我国经济高度发展的重点区域,区内岩浆岩、褶皱、断裂发育;出露岩石有砾岩、砂岩、泥岩、白云岩、灰岩和花岗岩等,具有CSAMT探测地质构造和岩性接触带等地质现象的前提条件.但由于区内水系发育致使大部分岩石电阻率普遍较低,而花岗岩电阻率相对较高,在不同区域实施CSAMT时,满足波区条件的收发距有所不同.根据区内不同岩性组成的典型地层结构进行数值计算,计算出最佳收发距的大小,并选取实例进行分析,以期对此地区或者类似区域开展CSAMT法探测时有所参考.
关键词:
长株潭地区
,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
收发距
,
实例分析
贺珂
,
潘志东
,
王燕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机械振动干法研磨在碱性条件下对魔芋葡甘聚糖进行了机械力化学脱乙酰基的改性研究,并对经过改性的魔芋葡甘聚糖进行了红外光谱、颗粒学、流变学、吸水性以及热力学性质等方面的表征和分析.结果说明,通过机械力化学改性处理可以有效脱去魔芋葡甘聚糖中的乙酰基,乙酰基的脱除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机械力化学改性可以降低魔芋葡甘聚糖水溶胶的触变性,提高魔芋葡甘聚糖的吸水性;脱乙酰基的魔芋葡甘聚糖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
脱乙酰基
,
机械力化学改性
赵媛媛
,
裴元生
,
向仁军
,
成应向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10.2016021602
给水厂残泥(WTR)已被证实为安全废弃物,掺杂WTR能显著增强土壤对有机磷农药草甘膦的吸附容量与稳定性,与此同时,WTR的掺杂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土壤中草甘膦的降解行为.本研究通过单次与重复施加草甘膦实验,从土壤中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特征、土壤酶活性和总菌丰度等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WTR掺杂对土壤中草甘膦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次施加草甘膦条件下,掺杂WTR不会影响草甘膦的降解,反而能降低草甘膦在降解过程中的迁移能力,缓解高浓度草甘膦对土壤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提高土壤微生物丰度;短时间(21 d)内重复施加草甘膦会导致土壤中草甘膦与AMPA的积累,同时,掺杂WTR,特别是当掺杂量≥5%时,将造成草甘膦积累量进一步增加,但其在WTR土壤具有较高稳定性,二次释放风险小.总体而言,与短时间内频繁使用大量草甘膦的农业区相比,在施用草甘膦时间间隔较长的农业区,掺杂WTR能大大降低草甘膦在降解过程中由土壤向水体迁移的风险.
关键词:
给水厂残泥
,
草甘膦
,
降解
,
土壤酶活性
,
微生物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