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华
,
郝俊文
,
潘红良
,
陈珏
,
王水河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7.01.020
膨胀干燥机加热夹套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发生开裂事故,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对加热夹套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热夹套开裂的主要原因是316L奥氏体不锈钢不耐氯化物腐蚀,焊缝有一定的缺陷和腐蚀介质存在,属于一种典型的应力腐蚀失效形式.并探讨了防止其开裂的方法.
关键词:
膨胀干燥机
,
加热夹套
,
316L奥氏体不锈钢
,
应力腐蚀
卢建丰
黄金
doi:10.11792/hj20170114
黄金提纯过程使用王水分金产生的分金渣中会有少量未被溶解且被氯化银包覆的金,为更好地回收有价金属,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了氨水浸出氯化银、葡萄糖还原银、王水溶金等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每100 g烘干王水分金渣,在加入450 mL氨水、反应时间45 min、固液比为6的条件下,Ag浸出率可达72.5%;氨水浸出渣再采用王水溶金,金浸出率约77.29%;银总回收率71.05%,指标较好.
关键词:
王水分金渣
,
王水溶金
,
氨水浸出
,
葡萄糖还原
,
金银回收
,
氯化银
钟良
,
杨天足
,
陈霖
,
李家元
,
刘志楼
贵金属
建立了一种以次氯酸钠作氧化剂,碱性加压氧化法溶解王水不溶渣中钌的方法。以酒精沉淀,盐酸溶解,硫脲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中钌含量的测定。方法对王水不溶渣中钌的溶解效果好,操作简单;王水不溶渣加压氧化浸出液共存的主要杂质离子 Na+、Cl-、Pb2+、Bi2+等(不含 Os)对吸光度无影响。采用硫脲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13.771μg/mL钌,RSD (n=6)为1.536%,加标回收率为98.73%~102.76%。
关键词:
分析化恘
,
王水不溶渣
,
硫脲
,
钌
,
分光光度法
刘新利
,
江垚
,
张惠斌
,
贺跃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7)60065-7
采用摩尔比为3:1.2:2的TiH2、Si和石墨粉末反应合成高纯度多孔Ti3SiC2.通过浸泡实验研究多孔Ti3SiC2在硝酸和王水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样品腐蚀前后的形貌、成分和元素含量,确定腐蚀产物和腐蚀机制.结果表明:多孔Ti3SiC2在稀硝酸和王水中腐蚀严重,浸泡600 h质量损失分别为26.9和132.5μg/cm2,Ti3SiC2在腐蚀过程中转化为Ti5Si3.而具有相似孔隙率和孔径的多孔Ti5Si3在硝酸和王水中浸泡600 h后质量损失分别为9.34和7.06μg/cm2,表现出更好的抗腐蚀性.多孔Ti3SiC2在硝酸和王水中的腐蚀行为归因于其特殊的显微组织.
关键词:
多孔Ti3SiC2
,
Ti5Si3
,
硝酸
,
王水
,
反应合成
,
腐蚀行为
,
质量损失
姜建军
,
胡朗
,
孙萍
,
刘凡珍
,
武保华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08.005
溜河地区为夹皮沟金矿集中区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溜河地区金矿成矿类型、控矿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等特征的分析,对该区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溜河地区属于高级变质区,其成矿特征与夹皮沟花岗-绿岩带不同,该区金矿成矿应与北西向、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以及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对该区的下一步找矿具有指示意义.
关键词:
成矿规律
,
夹皮沟金矿集中区
,
溜河地区
张晓春
,
范秀凤
黄金
doi:10.11792/hj20131115
指出了峪耳崖黄金公司在王水提金工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金液还原不彻底造成金的流失,尾液槽设计、布炭有待完善,粉炭处理不当造成流失,用不锈钢盘焙烧金纸浆造成浪费,重选金精矿难以溶解、提纯等.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生产过程中应强化的技术环节.通过对金还原、炭吸附、氧化焙烧等几项技术环节上的改造,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作业环境,而且提高了金选冶回收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金提纯
,
焙烧
,
王水
,
吸附
,
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