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62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钼(Ⅵ)-、钨(Ⅵ)-溴代苯羟乙酸络合吸附电流在催化体系中的增敏研究和应用Ⅱ.络合物化学组分,电极反应过程和增敏机理

张月霞 ,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0.02.001

由前文[1]已知,Mo(Ⅵ)-、W(Ⅵ)-BrBHA-NaClO3体系的平行催化电流,可被质子化有机染料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进一步增敏,其中以亚甲蓝(MB)为最佳,并提出它们的增敏顺序和可能的规律.本文研究了Mo(Ⅵ)、W(Ⅵ)和Br-BHA络合物的形成和摩尔比,均为1∶2,求算了它们的表观稳定常数(Ks),分别为2×109和5.7×106,电极反应均为1个电子转移的准可逆过程;详细研究了该体系加入MB后,Mo(Ⅵ)- 、W(Ⅵ)-BrBHA在电极表面的化学反应和电极反应的变化,包括:Ep移动和ip″的增敏程度、形改变的大小、温度系数以及吸附等温类型的变化等.结果表明:预先吸附在电极表面上的MB与Mo(Ⅵ)-BrBHA不形成络合物,它们之间只产生静电吸引的诱导吸附,而MB对W(Ⅵ)-BrBHA则诱导吸引形成缔合物.无论那种情况,Mo(Ⅵ),W(Ⅵ)在电极表面的浓度都得到增大,它们的平行催化电流得到不同程度的增敏.

关键词: 钼(Ⅵ) , 钨(Ⅵ) , 溴代苯羟乙酸 , 平行催化电流 , 亚甲蓝 , 增敏机理

钼(Ⅵ)、钨(Ⅵ)-溴代苯羟乙酸络合吸附电流在催化体系中的增敏研究和应用I.同时测定钼、钨的灵敏示波极谱法

, 张月霞 , 刘杰民 , 吴永明 , 朱腾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1999.05.001

在含EDTA、溴代苯羟乙酸(Br-BHA)的硫-磷混酸介质中,钼(Ⅵ)、钨(Ⅵ)-Br-BHA络合物分别在-0.50V和-0.87V(vs.SCE)处产生不太灵敏的极谱电流.加入NaClO3后,产生灵敏催化电流[比在苯羟乙酸(BHA)体系分别增敏2.3倍和3倍],电位(Ep)分别移至-0.44V和-0.78V.系统研究了十余种易质子化有机染料和八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上述催化电流进一步增敏效应,其中以亚甲蓝(MB)为最佳.无NaClO3时,加入MB,原络合电流略有所降低,Ep无明显变化.但当加入NaClO3后,极谱催化电流得到进一步增敏,Ep分别为-0.43V和-0.83V.钼(Ⅵ)、钨(Ⅵ)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0-9~4×10-7和5×10-10~2×10-8mol/L,检出限分别为1×10-9和3×10-10mol/L.大多共存离子(阳离子44种,阴离子10种)不干扰测定,:或反之,为1:25000互不干扰.方法已用于合金、纯铁等样品中钼、钨的同时直接测定,结果满意.有关络合物、电极反应和增敏机理等研究结果,将另文发表.

关键词: , , 络合吸附平行催化电流 , 质子化有机染料 , 增敏

7A04铝合金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

李红英 , , 唐宜 , 邓云喆 , 黄愉 , 孙远 , 王法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对7A04铝合金固溶处理后的连续冷却转变(CCT图)进行测定.通过动态电阻法测得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的变化规律确定相变开始点、结束点以及临界冷却速度所处范围,绘制该合金的CCT图,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观察连续冷却过程中合金的组织转变.结果表明:电阻对连续冷却过程的组织变化敏感,动态电阻法测得的CCT图是可信的;经470℃、1 h固溶处理后,抑制相变发生的临界冷却速度低于35.37 ℃/s,但高于9.96 ℃/s;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相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均降低,相变主要集中在150~400 ℃的温度区间发生;快速冷却时,合金保持较高的过饱和度,在60 ℃以下仍有相变发生,慢速冷却时,MgZn2平衡相在晶内和晶界大量析出并逐渐长大和粗化.

关键词: 7A04铝合金 , CCT图 , 动态电阻 , 相变

时效时间对一种新型Al-Cu-Li系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红英 , 孙远 , , 唐宜 , 曾再得 , 王法云 , 郑子樵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12.010

研究了时效时间对一种新研制的Al-Cu-Li系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时效状态下,该合金析出了δ′,T1,θ′, θ″,σ等第二相,时效过程中析出T1相始终保持稳定的数量和尺寸,θ″相随着时效的进行不断减少并且最终消失.力学性能随着析出相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改变,T1相对合金起到了很好的强化效果,δ′相和θ′相的复合强化有效地改善了合金的力学性能,σ相对该合金的强化作用优于θ′相.

关键词: 铝锂合金 , 力学性能 , 显微组织

CdWO4纳米晶形貌可控合成

杨琳琳 , 永刚 , 魏超 , 玉江 , , 徐刚 , 韩高荣

人工晶体学报

分别以氯化镉、草酸镉、碳酸镉、柠檬酸镉和钨酸钠为原料,在没有采用模板和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可控制备出了钨酸镉纳米颗粒、纳米棒、纳米束和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WO42-]/[Cd2+]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先驱体的类型对产物的形貌和尺寸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形貌可控合成 , 钨酸镉纳米晶 , 水热法

苯加氢管道系统不锈钢短节开裂原因

, 黄磊 , , 杨静 , 薛占强 , 韩文忠 ,

腐蚀与防护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对苯加氢系统不锈钢短节失效开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短节管材质中存在较严重的氮化物类夹杂,且夹杂呈聚集或链状分布.当短节管承受拉伸应力时,夹杂物较多位置产生应力集中,在湿硫化氢介质作用下形成腐蚀开裂.提出了防止管件开裂的安全运行建议.

关键词: 裂纹 , 腐蚀 , 应力 , 夹杂物

转炉减速机齿轮轴断裂失效分析

李文竹 , 庞兆夫 , 黄磊 , , , 苏国阳

物理测试

某炼钢厂一台与250 t转炉相配套的减速机在试运行中,减速机齿轮轴发生断轴事故。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断口形貌等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减速机齿轮轴金相组织存在缺陷,不符合设计要求是导致整个轴强、塑、韧性降低,最终断裂失效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减速机 , gear shaft , microstructure , brittle fracture

Al基难混溶合金快速定向凝固研究 III. 第三组元的影响

何杰 , 赵九洲 , , 张钦霞 , 李海丽 , 陈桂云

金属学报

对Al-Bi基难混溶合金开展了快速定向凝固实验研究,通过添加第三组元的方法,揭示了Si和Cu元素及其它们的含量对Al-Bi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Si 或Cu均使凝固组织中的富Bi粒子尺寸增大;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元素Si比Cu更易使富Bi相粗化。分析了第三组元对二元合金体系的自由能、两液相间界面能和液相粘度的改变及其对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加深了对三元难混溶合金凝固特征的认识。

关键词:

IF钢中细小夹杂物的控制

李镇 , , 林洋 , 费鹏 , 姜茂发

钢铁

高纯净度钢的生产是21世纪钢铁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对钢中全氧含量和夹杂物含量的控制是生产高纯净IF钢的关键技术。为此笔者提出一种全新的夹杂物控制技术——反应诱发微小异相去除钢液中细小夹杂物的工艺,设计了一种具有该种功能的复合球体,并开展了工业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反应诱发微小异相去除细小夹杂物工艺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简便易行的夹杂物控制技术,它可以显著降低IF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数量。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该技术对钢液进行处理后,铸坯中氧化物夹杂的数量明显减少,尺寸变小,铸坯的平均w([TO])最低可达7×10-6,吨钢成本可降低5~10元。

关键词: IF钢 , 复合球体 , 夹杂物去除

TiB2-金属陶瓷及其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 惜宝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2.12.002

评述了近年来对TiB2-金属陶瓷及其原位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其烧结工艺、显微结构及其在涂层中的原位合成制备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目前限制TiB2-金属陶瓷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原料价格昂贵、烧结工艺复杂、难以致密化,同时,涂层的力学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并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 粉末冶金 , TiB2-金属陶瓷 , 原位合成 , 涂层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6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