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6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不锈钢在己内酰胺中耐蚀性的研究

, 周勇 , , 苏同君 , 张海 , 黄金鸣 , 熊金平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3.01.002

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304L、316L、2205、2507和904L五种不锈钢在50℃和120℃己内酰胺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50℃下五种不锈钢在己内酰胺介质中都可以发生钝化,只是这几种不锈钢的钝化电流密度和钝化区电位范围不尽相同;而120℃下五种不锈钢都难于钝化,均发生活性溶解.

关键词: 不锈钢 , 己内酰胺 , 电化学行为 , 耐蚀性

热镀锌工艺及其污染控制

聂玉华 ,

电镀与涂饰

阐述了热镀锌工艺的发展,介绍了热镀锌工艺的生产工艺流程,如碱洗、酸洗、助镀等,分析了热镀锌工艺产生的环境污染并提出了相关治理措施.

关键词: 热镀锌 , 工艺流程 , 污染治理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平华 , 张斌 , 唐龙祥 , 黄璐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讨论了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反应机理、RAFT试剂的制备以及RAFT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RAFT反应的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活性自由基聚合 ,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 研究进展

引入PNA、1,2-PG对聚氨酯胶粘剂微相形态及性能的影响

平华 , 伍胜利 , , , 黄璐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10.022

通过在软段和硬段中分别引入带有对称和非对称侧甲基结构的PNA、1,2-PG,采用WAXD、SEM、FT-IR、DSC等方法,考察了软硬段结构及硬段含量的改变对聚氨酯胶粘剂软硬段结晶行为、微相分离结构,以及对粘接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PNA的引入降低了聚氨酯胶粘剂的软硬段结晶能力,提高了微相分离程度. 引入1,2-PG后硬段结晶能力及相分离程度下降,软段结晶性提高;相应的拉伸强度随1,2-PG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粘接强度从16.8 N/cm增加到18.1 N/cm;随着硬段含量从23%增加31%时,胶粘剂的拉伸强度从25.6 MPa增加到37.1 MPa,但弹性下降.

关键词: 聚氨酯胶粘剂 , 结晶 , 微相分离 , 软段 , 硬段

不锈钢在己内酰胺溶液中腐蚀行为的研究

, 周勇 , 熊金平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3.12.010

采用动电位极化技术和交流阻抗谱法研究了2507双相不锈钢在己内酰胺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机制.实验结果表明,2507双相不锈钢在己内酰胺溶液中呈现出活性溶解状态,其表面吸附钝化膜较难形成;室温下(25℃)2507双相不锈钢的腐蚀速率随己内酰胺溶液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当己内酰胺溶液质量分数为40%时,腐蚀速率最大;2507双相不锈钢在40%的己内酰胺溶液中的耐蚀性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

关键词: 2507双相不锈钢 , 己内酰胺 , 耐蚀性 , 极化曲线 , 阻抗谱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改性技术

平华 , 伍胜利 ,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5.05.011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用于水性聚氨酯树脂的交联改性、丙烯酸酯改性与互穿网络改性等相关改性的方法、理论、聚合工艺及改性后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应用等.并指出在使用内交联法制备水性聚氨酯时,采用特殊的分子结构设计,可以获得较高交联密度的水性聚氨酯;采用外交联法制备的双组分水性聚氨酯,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耐溶剂性、耐候性、低温成膜性等性能;在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中,采用顺序的方法可合成出同时含有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乳胶粒.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 核壳结构 , 互穿网络结构 , 水性聚氨酯 , 丙烯酸酯

基于组态的包钢耐火配料系统设计

胡万里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0.01.023

介绍了利用组态作为监控,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下位机,实现了耐火厂散料配料系统的自动化生产,该系统具有手动功能和自动功能,手动功能具有现场手动和上位机手动功能,自动功能具有全自动和半自动功能.该系统可实现配方和配料制度的任意更改,投资低,故障少,自动化程度高.

关键词: 组态 , 配料 , 上位机

”字型左手材料结构的设计与仿真

孙振 , 竹有章 , 何星 , 杨成莱 , 李磐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针对目前由金属开口谐振环与金属杆构成的左手材料结构存在构造比较复杂、工艺实现较难的缺点,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金属条的改进结构一””字型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HFSS 10模拟仿真,利用散射参量法提取参数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在X波段实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讨论研究了该左手结构的金属条宽度、中间缺口宽度、中间条宽度三个结构尺寸参数变化对谐振频率和透射峰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对二者产生影响,其中金属条宽度改变对透射峰值影响幅度相对较大,缺口宽度改变对谐振频率影响幅度相对较大.

关键词: 金属条 , 左手材料 , 负折射率 , 谐振频率 , S参数

寿山千寻碧,桃李几度红——热烈祝贺启东先生九十华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年9月27日,正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第四届编辑委员会荣誉主任启东先生九十华诞暨从教68周年。在此,我们向启东先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编辑委员会 ,

二垩与资源回收-Ⅲ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热力学计算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