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24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碳掺杂(9,0)型闭口硼氮纳米管场发射第一性原理研究

刘光清 , , 益军 , 杨敏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运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9,0)型闭口硼氮纳米管及其两种C掺杂体系的场发射性能.对三种纳米管体系的态密度、局域态密度、赝能隙、最高占据分子轨道/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隙和Mulliken电荷的分析结果表明,C替代顶层元环中硼与氮原子的场发射性能分别最优和最差.由此可见,C掺杂改善硼氮纳米管场发射性能的关键在于被置换原子的种类.

关键词: C掺杂 , 硼氮纳米管 , 场发射 , 第一性原理

化学掺杂Armchair石墨纳米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李昭宁 , , 小冬 , 席彩萍 , 沈中元 , 赵景辉 , 吴宏景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化学掺杂(N和B)对Armchair石墨纳米带(AGNR)电子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N和B原子有不同的最佳掺杂位置,掺杂使AGNR分别成为n型或P型半导体.纳米带宽度不同时,掺杂对AGNR电子结构如能级、能隙、轨道分布等有不同影响.

关键词: 化学掺杂 , 石墨纳米带 , 第一性原理

面心立方合金调幅分解与有序化的X射线和透射电镜衍射研究

, 陈长乐 , 卫英慧 , 康沫狂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1999.03.003

在点阵波理论基础上,通过假定合金中溶质原子浓度的适当分布并建立与之相应的衍射波波幅表达式,利用计算机模拟得面心立方(Cu-4wt%Ti)合金调幅(Spinodal)分解与有序化共存的X射线衍射边带形貌,其波形与实验结果颇为相近.进一步根据迭加原理在两相互垂直方向上对上述衍射边带合成,所得有序化模拟衍射花样与电镜衍射谱完全一致.

关键词: Spinodal分解 , 有序化 , X射线衍射 , 透射电镜衍射 , 迭加原理 , 计算机模拟

B/N/Si掺杂的(9,0)型碳纳米管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研究

安博 , , 陈国栋 , 曹得财 , 丁富才 , 梁锦奎

功能材料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DMol3软件包,研究了(9,0)型碳纳米管(CNT)顶端掺杂B/N/Si等元素对其几何结构及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原子对非掺杂区几何结构影响微弱;加电场后,各种掺杂CNT顶端局域态密度(LDOS)峰位向价带移动;B/N/Si掺杂不仅引起CNT费米能级(Ef)处LDOS增大,而且最低空轨道与最高占有轨道的差值(LUMO-HOMO)降低.由此可预期CNT顶端掺B/N/Si均有利于场致电子发射,且改善幅度依次增强.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掺杂 , 第一性原理 , 电子场发射

等温马氏体转变的核胚数问题

, 刘林 , 胡光立 , 康沫狂

金属学报

通过对现有铁基合金等温马氏体转变动力学模型的分析,在肯定自促发形核机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由自促作用所形成核胚数的瞬时值,使得动力学方程形式简单、意义明了,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测情况一致。

关键词: 核胚 , autocatalytic effect , instantaneous value

催化剂膜厚对碳纳米管薄膜生长的影响

小冬 , , 席彩萍 , 李昭宁 , 赵景辉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Ni为催化剂,在Si基底上沉积出定向性良好的碳纳米管.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催化剂颗粒大小和相应的碳纳米管形貌.深入研究了催化剂膜厚对碳纳米管牛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度的催化剂薄膜经刻蚀形成的颗粒密度、尺寸、分布等对碳纳米管的合成质量起主要作用.催化剂厚度≤5 nm时,形成的颗粒密度较小而且分布不均,制备的碳纳米管产量低、定向性差.催化剂厚度≥15 nm时,形成的颗粒较大,粘连在一起,生长时大部分被非晶碳包覆,几乎没有碳纳米管的生长.催化剂厚度为10 nm时,形成的颗粒密度大、分布较均,制备的碳纳米管纯度高、定向性好.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Ni薄膜 , 催化剂 , 膜厚

双掺杂碳纳米管电子场发射性能的密度泛函研究

曹得财 , , 陈国栋 , 安博 , 梁锦奎 , 丁富才

功能材料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5,5)碳纳米管(CNT)顶端硼(B)、氮(N)、硅(Si)等元素双掺杂体系的电子场发射性能.结果表明,在外电场下,各种双掺杂CNT帽端态密度(DOS)向价带移动.电子轨道分布变化显著,电荷分布明显局城化.根据电子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最高分子占据轨道(HOMO)/最低分子非占据轨道(LUMO)分布等计算结果可预期Si双掺杂后更有利于场致电子发射.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双掺杂 , 场发射

碳纳米管场增强因子计算模型的研究

, 陈景东

人工晶体学报

场增强因子(β)是评价碳纳米管场发射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计算β的模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β的影响.通过对所得β表达式进行比较,总结了不同模型中影响场增强因子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场增强因子 , 计算模型

低碳超高强度贝氏体钢的组织细化

, 朱明 , 陈景东 , 施易军 , 陈国栋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05.010

对系列低碳、超高强度贝氏体钢(LCUHSBS),通过有效地控制相变温度、冷却速率与回火参数,贝氏体铁素体(BF)含碳量增加、组织细化、碳化物消除以及存在高稳定性、高体积分数的膜状残余奥氏体(AR).利用AFM、SEM等分析并测试了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与晶粒尺寸,结果表明,板条束内含有若干大致平行的BF板条,而每一板条由许多切变单元组成;切变单元进一步又分成大量超细亚结构,其直径约为18nm.如此细化的显微组织确保了贝氏体钢在超高强度条件下,冲击吸收能成倍提高.

关键词: 贝氏体板条束 , 铁素体板条 , 切变单元 , 超细亚结构 , 残余奥氏体膜

沉积温度对PECVD制备碳纳米管形貌的影响

席彩萍 , , 小冬 , 李昭宁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C2H2、H2和N2为反应气体,在镀Ni催化剂的Si基底上成功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薄膜.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沉积温度对碳管形貌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扩散机制分析了多种形貌CNTs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沉积温度对催化剂的刻蚀和碳纳米管薄膜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获得定向性良好、分布均匀、密度适中的碳纳米管的最佳温度是700℃.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 沉积温度 , PECVD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2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