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
,
许兆义
,
杜一立
,
牟伟腾
,
孙文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本文研究了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形貌特征和生长规律。应用EG&G的263A型恒电位仪比较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SRB)生物膜对HSn-70-1AB和BFe30-1-1铜合金腐蚀的电化学行为;应用Cambridge S-360型扫描电镜,SAE X-射线能谱研究了HSn-70-1AB和BFe30-1-1铜合金表面生物膜特征并分析了其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铜合金表面生物腐蚀与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SRB处于对数生长期时,HSn-70-1AB和BFe30-1-1铜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均下降很快;而当SRB进入稳定生长阶段,两个铜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均缓慢下降。HSn-70-1AB和BFe30-1-1铜合金表面生物膜的形貌有较大区别。
关键词:
HSn-70-1AB和BFe30-1-1铜合金
,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李进
,
许兆义
,
杜一立
,
苑维双
,
牟伟腾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4537.2008.05.002
测试了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的生长规律,浸泡初期(前 3d)SRB处于对数增长期,浸泡后期(4 d后)SRB进入稳定生长期.利用AFM技术和EIS电化学方法研究了SRB生物膜对HSn70-1AB铜合金电极界面的影响.AFM分析表明,浸泡后期合金表面生物膜粗糙度较前期有所下降.EIS结果表明,浸泡前3 d,合金表面氧化膜层较为稳定,氧化膜层电容值变化不明显.浸泡7 d后,合金表面氧化膜遭受局部腐蚀,开始出现微孔,粗糙度增加,氧化膜层电容值增大.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
生物膜
,
AFM
,
交流阻抗谱
,
双电层电容
,
转移电阻
牟伟腾
,
李进
,
杜一立
腐蚀与防护
通过添加HQ、TX-10、NaOH等试剂可以增进2-Mereaptobenzothiazolec(MBT)的水溶性和分散度,提高MBT的缓蚀效率.将MBT与增溶剂、协同剂同时加入到镀膜介质中,对铜镍合金镀膜处理后,金相结构观察和失重法测试结果共同显示,镀膜取得了良好效果.将经过镀膜处理的铜镍合金试片和作为对比的空白试片一起放入含有硫酸盐还原菌的培养基环境中,进行电化学测试和表面分析.结果表明,镀膜能对硫酸盐还原菌的腐蚀产生抑制作用,增强了铜镍合金的耐蚀性能.
关键词:
MBT
,
铜镍合金
,
金相结构
,
失重法
,
硫酸盐还原菌
,
电化学
,
表面分析
,
耐蚀性能
杨喜安
,
赵国春
,
刘家军
,
宋玉波
,
董汉文
,
高建伟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2.003
胶东牟乳成矿带位于山东半岛的东部,控矿构造为一系列近似平行且等间距的NNE向的断层.对胶东胶莱盆地、东西向构造、牟乳成矿带及其西部变质核杂岩区的金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牟乳成矿带及其西部变质杂岩区的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胶东胶莱盆地、东西向断裂、牟乳成矿带及其西部变质核杂岩区金矿床的控矿构造是伊佐奈岐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构造;胶东牟乳成矿带为拆离断层上盘发育的断层系控矿,预测在牟乳成矿带下部,即在拆离断层附近可能存在品位更高、厚度更大的矿床.
关键词:
胶莱盆地
,
牟乳成矿带
,
拆离断层
,
控矿构造
耿宗俊
,
邢宁宁
,
赵蔚琳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Ansys软件平台中的非预混燃烧模型,对于日产5000 t熟料的水泥生产线上三喷腾型DD分解炉内煤粉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从而得到了煤粉燃烧后所形成的炉内温度场和组分浓度场.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该类型分解炉内的高温区位于炉体下部,最高温度约为1800 K;随着炉膛高度增加,炉内温度场呈均匀降低趋势;煤粉入口处挥发份和CO的浓度较高,CO2的浓度较低,并且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CO和O2浓度将逐渐降至0.
关键词:
三喷腾型DD分解炉
,
煤粉燃烧
,
数值模拟
,
组分浓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