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清
,
苏海
,
牛和新
,
李继
,
邵培兵
电镀与涂饰
采用诱导结晶工艺替代传统的混凝沉淀为反渗透的前处理工艺,以深圳某电镀公司实际废水中金属污染物为研究对象,以总铜的去除为代表,考察了碳酸根与总铜的摩尔比、pH、水力负荷、晶种填充高度、加药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并对运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碳酸根与总铜的摩尔比为3∶1,pH为9.0,进水水力负荷为13.0 m3/(m2·h),晶种静态填充高度为60 cm,药剂投加方式为平均3个位置投加时,处理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90.00%以上.连续运行证实,诱导结晶单元对铜、镍、铬的去除效果稳定,经处理后铜、镍、铬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00%、85.71%和80.48%.砂滤等后续处理过程对各金属的进一步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电镀废水
,
重金属
,
铜
,
镍
,
铬
,
诱导结晶
,
砂滤
陈建锋
,
张薇
,
樊柳荫
,
任吉存
,
曹成喜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6.039
锌离子在胰岛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通过金属离子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胰岛素的结构发生变化并影响胰岛素的生物功能.因此,去锌胰岛素在金属和蛋白识别以及结构研究中是必需的.该文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钠盐与锌离子进行配合作用形成稳定的[Zn-EDTA]2-配合物来去除胰岛素中的锌离子,然后用Sephadex G-25柱对体系进行凝胶过滤,以除去胰岛素中的配合物和原有的苯酚,并用电喷雾离子化质谱对分离的物质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除去锌离子的胰岛素与EDTA配合物的分离效果良好.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来检验胰岛素馏分中锌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94.3%的锌离子被去除,表明EDTA配合锌离子的效果显著.所有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可用来制备去锌牛胰岛素.
关键词:
凝胶色谱(gel chromatography)
,
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
,
原子吸收光谱(AAS)
,
乙二胺四乙酸(EDTA)
,
去锌胰岛素(zinc-free insulin)
,
制备(preparation)
,
鉴定(identification)
康玉专
,
沈鹤柏
,
罗衍庆
,
杨海峰
,
邵丽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2.05.006
用UV-vis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稀土离子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紫外光谱研究表明,Ce4+、Er3+离子能配位诱导BSA,使其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芳杂环疏水基团外露,280nm处的吸收强度增大.当固定BSA∶Ce4+摩尔比为1∶2时,随BSA浓度增大,Ce4+离子配位诱导使BSA构象发生变化,α-螺旋含量减少,致使230nm吸收峰红移,280nm吸收峰强度增大幅度比230nm处大.拉曼光谱研究表明,Ce4+离子很可能和肽键上的C=O基及边链羧基上的C=O基都发生配位作用,并引起BSA肽链伸展.
关键词:
稀土金属离子
,
牛血清白蛋白
,
紫外光谱
,
拉曼光谱
陈彩莲
,
朱庆仁
,
孙登明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342
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花旗松素(taxifolin)的相互作用.用荧光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得花旗松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3×106和1.6×106 L/mol,结合位点数均接近1.3.花旗松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是静态猝灭.BSA荧光强度的降低与花旗松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6.00×10-7 ~2.00×l0-5 mol/L,检出限为2.00×10-7 mol/L.花旗松素氧化峰电流的下降与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7.00×10-7~1.00×10-4 mol/L,检出限为3.00×10-7 mol/L.用于合成样品中花旗松素和BSA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花旗松素
,
牛血清白蛋白
,
相互作用
,
荧光光谱
,
电化学
李国强
,
何家洪
,
徐强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626
基于铈-刚果红-牛血清白蛋白(Ce(Ⅲ)-CGR-BSA)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形成,构建了一种新的检测痕量铈的共振线性及共振非线性散射光谱(RNLS)分析法.研究发现,在pH7.6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Ce(Ⅲ)能够与刚果红、牛血清白蛋白反应生成粒径更大、疏水性更强的三元离子缔合物,致使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强度迅速增加,其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278、543和390 nm处.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以0.6 mLpH7.6的NH3-NH4Cl缓冲溶液作为反应介质,0.025 mg/mL刚果红溶液用量为1.8 mL,0.1 mg/mL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用量为1.0 mL,反应时间为5 min,且大量存在的常见离子对Ce(Ⅲ)的测定不产生干扰.进一步考察发现,在各自最大散射波长处,3种散射光强度的增强(△IRRS,△ISOS和△IFDS)与Ce(Ⅲ)在2.0~10.0 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Ce(Ⅲ)的检出限(3σ)分别为0.29 (RRS)、0.91 (SOS)和3.54 ng/mL(FDS).同时,还对反应机理和散射光谱增强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方法用于实际水样中铈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94%~1.2%,测定值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相一致,加标回收率介于96%~102%之间.
关键词:
铈
,
刚果红
,
牛血清白蛋白
,
共振瑞利散射
,
二级散射
,
倍频散射
盖青青
,
屈锋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5.01008
采用反应条件温和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以 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丙烯酰胺(AAm)为功能单体,以 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为辅助功能单体,制备了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溶菌酶( Lyz)为双模板蛋白质的表面印迹聚合物( Bi-MIP)。对印迹过程中辅助功能单体的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单一蛋白质溶液和混合蛋白质溶液中,当DMAPMA为20μL时,制备的Bi-MIP对模板蛋白质BSA和Lyz有较好的吸附容量与选择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 Bi-MIP的吸附性能,并结合 Langmuir吸附模型得到聚合物对模板蛋白质 BSA和 Lyz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0.2 mg/g和19.2 mg/g。且该印迹聚合物在实际样品中对模板蛋白质也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高的选择性。该方法将为复杂生物样品中同时对双/多种目标蛋白质的识别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
双模板蛋白质
,
吸附性能
曾晓蕾
,
雷根虎
,
卫引茂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3.013
盐酸小檗碱(BC)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抗菌消炎等多种作用.采用前沿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BC与固定化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率PPB、BC的保留因子k、BC在色谱柱上活性位点的物质的量mL,以及BC与BSA结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在温度为30℃时,BC与BSA的结合常数为4.79×104L/mol.K、k和mL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以mL的变化程度最为显著,表明k的降低是由于K与mL共同作用的结果.而BSA分子构象变化可能是mL降低的主要原因.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BC和BSA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作用力为主.
关键词:
前沿色谱
,
盐酸小檗碱
,
牛血清白蛋白
,
结合常数
杨琴
,
刘美玲
,
张友玉
,
谢青季
,
姚守拙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2.003
用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法(EQCI)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IR-ATR)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纳米生物活性材料TiO2和羟基磷灰石(HAP)上的吸附行为,获得了BSA吸附过程中电极表面的质量变化和电极/蛋白质界面双电层中电容变化以及BSA构象变化等信息.以2步骤连串反应机理分析BSA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BSA在2种电极表面的吸附过程均分为吸附和重排2个过程,BSA在TiO2上吸附速度慢于在HAP上的吸附,且难达到稳定状态.根据Sauerbrey方程结合Martin方程估算了BSA在TiO2和HAP上饱和吸附时的表面质量覆盖度,分别为1.12×10-6和1.09×10-6 g/cm2.红外谱图结果还表明,生物材料的表面组成对蛋白质吸附动力学和蛋白质结构变化均有影响.BSA在HAP表面吸附时的响应更大,并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影响更大.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
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
,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
,
TiO2
,
羟基磷灰石
,
吸附动力学
邵嘉慧
,
王来欢
,
何义亮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0.04.008
改变化学反应时间获取一系列荷电量不同的改性再生纤维素(RC)超滤膜,定量地考察了超滤膜上荷电量对膜的渗透性和牛血清蛋白(BSA)透过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电渗透现象造成荷电量不同的超滤膜上的水透过系数均减小,减小的程度与膜的荷电量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溶液pH值为7.0的条件下,荷负电的BSA与荷负电改性RC膜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使BSA的透过率减小,减小的程度同样与膜的荷电量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研究结果提供了荷电量对超滤膜渗透性和BSA透过率影响的定量数据;揭示了相对于传统超滤膜而言,荷电超滤膜具有更好的渗透性和分离选择性相结合的优势.
关键词:
荷电膜
,
超滤
,
渗透性
,
透过率
,
静电相互作用
,
反电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