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亚
,
奚冬雷
,
熊万斌
,
戴征展
,
薛燕
,
薛高峰
,
陈明清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3.09.017
对香兰素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胶进行成分分析和主要官能团结构测定,在确定废料结构的基础上,以废胶替代煤沥青研制复合型环氧系列防腐蚀涂料,实现了香兰素废胶变废为宝.本文对废胶与环氧树脂、SBS树脂共混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防腐蚀涂料的配制工艺进行了探索,在实验范围内得到防腐蚀涂料的最佳配方,其性能达到目前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关键词:
废胶
,
综合处理
,
香兰素
,
防腐蚀涂料
陈云传
,
刘晓亚
,
熊万斌
,
陈明清
,
李华伟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3.11.008
以酚醛型环氧树脂为原料,合成出低粘度环氧丙烯酸酯(EA)树酯,讨论了环氧树脂类型、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及产物性能的影响,并用柔性单体--己内酯改性丙烯酸酯(FAn)替代通常的单官能度单体,对树脂产物进行了涂料配方的研究.
关键词:
紫外光(UV)固化
,
罩光涂料
,
环氧丙烯酸树脂
,
应用
沈红燕
,
熊万斌
,
杨吉
,
龚雁
,
刘晓亚
,
陈明清
功能材料
通过分散共聚制得了聚苯乙烯接枝聚醋酸乙烯酯(PSt-g-PVAc)微球,粒径控制在500~700nm之间.在碱性条件下将PSt-g-PVAc微球表面的PVAc链醇解为聚乙烯醇(PVA),得到了PSt-g-PVA微球,提高了其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使汽巴蓝(CB)与PSt-g-PVA表面的羟基进行亲核反应,制得了CB作为配体的新型吸附剂汽巴蓝功能微球(CB微球),元素分析测得CB微球表面的CB最大含量为139.22μmol/g,探讨了其在不同人血清白蛋白(HSA)浓度、pH值和吸附时间下对HSA的吸附性能.当HSA浓度为1.0mg/mL、pH为5.14时,CB微球对HSA的最大吸附量为40.9mg/g,并分析了CB微球与HSA的相互作用机理.由NaSCN进行解吸试验,发现可将吸附在CB微球上的HSA解吸92.11%以上,且CB微球的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
分散共聚
,
CB微球
,
吸附
刘仁
,
熊万斌
,
刘晓亚
,
陈明清
,
杨成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5.08.003
以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型丙烯酸树脂,通过稳定性比较考察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用量及树脂中和度对树脂水溶性的影响.用Zeta电位研究了中和度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激光光散射仪(LLS)测定了胶体颗粒在水分散液中的流体动力学半径及分布.研究表明:当CMA用量为15%(质量分数),中和度为80%时,体系中胶体颗粒具有足够的亲水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
阳离子型丙烯酸树脂
,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水溶性
,
胶体稳定性
,
自由基聚合法
,
中和
陈云传
,
刘晓亚
,
胡红梅
,
熊万斌
,
陈明清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4.05.003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丙烯酸-β-羟丙酯为原料,合成了自乳化水性聚氨酯光敏性树脂,经三乙醇胺中和后,可得到100 nm粒径大小的稳定体系,用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分析,讨论了胺中和度对涂膜的影响.用合成的微凝胶对涂膜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微凝胶的加入,涂膜的耐水性、硬度等性能有较大的改善.
关键词:
UV固化
,
水性聚氨酯
,
微凝胶
,
改性
,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李培培
,
陈明清
,
倪忠斌
,
熊万斌
,
刘晓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分别以H2O、i-PrOH、二甲亚砜(DMSO)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H2O的混合溶剂为反应介质,氯化亚铜(CuCl)、溴化亚铜(CuBr)为催化荆,α-溴代丙酸乙酯(EPN-Br)、α-氯代丙酸乙酯(ECP)为引发剂,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配体,使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考察了催化剂、配体、引发剂、溶剂类型对ATRP反应的影响.相关测定表明,在40℃,以i-PrOH为反应介质,保持ECP:CuCl:Me6TREN=1:1:2,可得到分子量分布窄、分子量可控的PNIPAAm,说明其聚合过程符合ATRP反应的特征.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
影响因素
施冬健
,
任申玥
,
熊万斌
,
段芳
,
陈明清
功能材料
使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进行三元分散共聚,制得了粒径分布较均一、表面带有花纹状的PNVA-g-PAN/PSt聚合物颗粒,进而以PdCl2为金属源,乙醇为还原剂,采用醇热法将Pd2+离子还原成Pd纳米粒子并负载于聚合物颗粒表面。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表明Pd纳米粒子在聚合物颗粒表面且分布均匀。X射线衍射(XRD)花样图显示Pd纳米粒子为立方晶系,其粒径在9nm左右。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PNVA-g-PAN/PSt聚合物颗粒表面所含Pd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为0.15%~0.30%。在Pd纳米粒子存在的条件下,可使葡萄糖容易转化为葡萄糖酸,表明该负载型Pd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作用。
关键词:
聚合物颗粒
,
还原
,
Pd纳米粒子
,
催化氧化
熊万斌
,
刘燕
,
倪忠斌
,
陈明清
功能材料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BDK)为引发剂,在乙醇和水(V(乙醇)/V(水)=7/3)的混合介质中,由紫外(UV)光引发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分散共聚,研究了影响P(St-co-MMA)收率及其微球粒径的因素;在微球分散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AgNO3,经UV原位催化Ag+还原,制备出了负载有Ag纳米颗粒的P(St-co-MMA)复合微球。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光散射(LLS)和X射线衍射(XRD)对微球的粒径及Ag纳米颗粒的负载情况进行了表征,发现P(St-co-MMA)微球的粒径均一,可控制在500~800nm之间,Ag纳米颗粒较均匀地负载于微球的表面,平均大小为20nm。
关键词:
紫外光
,
分散共聚
,
P(St-co-MMA)微球
,
银纳米颗粒
公瑞煜
,
熊万斌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1.06.015
研究了环氧树脂/咪唑衍生物体系的固化反应特征、贮存期和粘接性能,以及胶层厚度对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衍生物潜伏固化剂与环氧树脂配合后有良好的潜伏性和粘接性能,贮存期达3个月以上,可在120 ℃/30 min条件下迅速固化.在该体系中加入橡胶增韧剂,可提高胶接强度,剪切强度随胶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环氧树脂
,
咪唑衍生物
,
潜伏性固化剂
,
粘接性能
马桂霞
,
朱海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10.005
结合野外工作和前人资料,对华熊地块熊耳山地区金矿床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金矿床从控矿构造和围岩蚀变特征上可划分为两类,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成矿温度以及盐度特征,说明了它们的形成均与中生代富钾质、富含挥发组分的花岗质岩体(100~140Ma)有关,主要形成于挤压向拉张环境中.该区金矿床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系统中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可与近年来在环太平洋带发现的斑岩型金矿对比.
关键词:
华熊地块
,
金矿床
,
浅成低温热液型
,
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