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创华
,
邓专
,
柳建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中的收发距和实测波区的响应数据息息相关,决定着该方法的有效勘探深度.长株潭地区是我国经济高度发展的重点区域,区内岩浆岩、褶皱、断裂发育;出露岩石有砾岩、砂岩、泥岩、白云岩、灰岩和花岗岩等,具有CSAMT探测地质构造和岩性接触带等地质现象的前提条件.但由于区内水系发育致使大部分岩石电阻率普遍较低,而花岗岩电阻率相对较高,在不同区域实施CSAMT时,满足波区条件的收发距有所不同.根据区内不同岩性组成的典型地层结构进行数值计算,计算出最佳收发距的大小,并选取实例进行分析,以期对此地区或者类似区域开展CSAMT法探测时有所参考.
关键词:
长株潭地区
,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
收发距
,
实例分析
骆良顺
,
刘桐
,
张延宁
,
苏彦庆
,
郭景杰
,
傅恒志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19
对Al-15%Y (质量分数)过共晶合金在1~100 μm/s的抽拉速率下进行定向凝固实验, 研究抽拉速率对组织演化及Al3Y相生长规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铸态Al-15%Y合金主要由Al3Y先析出相和Al3Y/Al共晶体组成. 在定向凝固过程中, 当抽拉速率为1 μm/s时, Al3Y相为不规则形状且边界清晰, 为小平面的生长特性. 随着抽拉速率的增加, Al3Y相的形貌逐渐转变为拉长的六棱柱形态, 其中少量的Al3Y相具有中空形貌. 当抽拉速率为10和20 μm/s时, Al3Y相按粗大的六棱柱形态生长. 进一步增加抽拉速率至100 μm/s时, 组织中出现“十”字形貌的Al3Y相, 为2个六棱柱垂直交叉结构, 类似枝晶的生长形式. 在抽拉速率增加的过程中, 固/液界面前沿逐渐出现领先相, 且凝固速率越大, 领先距离越长.
关键词:
Al-Y过共晶合金
,
定向凝固
,
金属间化合物Al3Y
,
组织演化
骆良顺
,
刘桐
,
张延宁
,
苏彦庆
,
郭景杰
,
傅恒志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19
对Al-15%Y(质量分数)过共晶合金在1~100 μm/s的抽拉速率下进行定向凝固实验,研究抽拉速率对组织演化及Al3Y相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Al-15%Y合金主要由Al3Y先析出相和A13Y/Al共晶体组成.在定向凝固过程中,当抽拉速率为l μm/s时,Al3Y相为不规则形状且边界清晰,为小平面的生长特性.随着抽拉速率的增加,Al3Y相的形貌逐渐转变为拉长的六棱柱形态,其中少量的Al3Y相具有中空形貌.当抽拉速率为10和20 μm/s时,A13Y相按粗大的六棱柱形态生长.进一步增加抽拉速率至100μm/s时,组织中出现“十”字形貌的Al3Y相,为2个六棱柱垂直交叉结构,类似枝晶的生长形式.在抽拉速率增加的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逐渐出现领先相,且凝固速率越大,领先距离越长.
关键词:
Al-Y过共晶合金
,
定向凝固
,
金属间化合物Al3Y
,
组织演化
刘桐
,
骆良顺
,
张延宁
,
苏彦庆
,
郭景杰
,
傅恒志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20
对Al-53%Y (质量分数)包晶合金在1~100 μm/s的抽拉速率下进行定向凝固实验, 研究了合金组织演化及包晶合金中两相的竞争和生长行为. 结果表明, 铸态Al-53%Y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初生Al2Y相、包晶Al3Y相和Al3Y/Al共晶体组成. 在低速1 μm/s定向凝固过程中, 初生相与包晶相均连续生长, 出现了平行于固/液界面的近似带状组织. 随着凝固距离的增加, 固/液界面处的领先相由初生Al2Y转变为包晶Al3Y, 固/液界面为粗大条形Al3Y相, 而无初生相. 在较高抽拉速率的定向凝固过程中, 随着抽拉速率的增加, Al2Y相由平界面生长转变为胞状形态, 后又转变为枝晶状. 包晶相Al3Y最初以锯齿状包裹在初生相表面, 同时在液相中以细针状直接析出, 抽拉速率越大, 包晶相Al3Y数量越多且尺寸越细小. 随着凝固距离的延长, 包裹初生相的包晶相厚度增加, 体积分数增大. 另外, 从液相中直接析出的Al3Y相逐渐长大, 由细针状变为短棒状、块状, 均匀分布在包晶组织周围并与之相连接.
关键词:
Al-Y包晶合金
,
定向凝固
,
金属间化合物
,
小平面生长
刘桐
,
骆良顺
,
张延宁
,
苏彦庆
,
郭景杰
,
傅恒志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20
对Al-53%Y(质量分数)包晶合金在1~100 μm/s的抽拉速率下进行定向凝固实验,研究了合金组织演化及包晶合金中两相的竞争和生长行为.结果表明,铸态Al-53%Y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初生Al2Y相、包晶A13Y相和Al3Y/Al共晶体组成.在低速1 μm/s定向凝固过程中,初生相与包晶相均连续生长,出现了平行于固/液界面的近似带状组织.随着凝固距离的增加,固/液界面处的领先相由初生Al2Y转变为包晶AhY,固/液界面为粗大条形Al3Y相,而无初生相.在较高抽拉速率的定向凝固过程中,随着抽拉速率的增加,Al2Y相由平界面生长转变为胞状形态,后又转变为枝晶状.包晶相AhY最初以锯齿状包裹在初生相表面,同时在液相中以细针状直接析出,抽拉速率越大,包晶相Al3Y数量越多且尺寸越细小.随着凝固距离的延长,包裹初生相的包晶相厚度增加,体积分数增大.另外,从液相中直接析出的Al3Y相逐渐长大,由细针状变为短棒状、块状,均匀分布在包晶组织周围并与之相连接.
关键词:
Al-Y包晶合金
,
定向凝固
,
金属间化合物
,
小平面生长
陈金昌
,
徐礼宇
,
彭长平
金属学报
本文由粘性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导出溶潭内涡旋、速度及温度的分布。求得合金Fe_(40)Ni_(40)P_(14)B_6的热边界层厚度ΔR_T及粘性切变层厚度ΔR_v分别是140μm及11μm。在非晶带-溶潭的交界面处淬火速率是4.6—2.3×10~6℃/s,而固化时间则是0.8—1.6×10~(-4)s。非晶宽带的厚度h与宽度b的经验公式在3—5%范围内与实验数据一致。h及b与线速度v_r之间的关系式可用近于理想冷却模型加以描述。Prandtl准数Pr=7.8×10~(-2)说明热边界层厚度比粘性切变层厚度大13倍,而Nusselt准数Nu=1—2表明非晶带-铜辊的交界面处于居间冷却状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