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道召
,
王芝秀
,
李海
,
郑子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拉伸试验、晶间腐蚀试验、金相及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双级时效对6061铝合金拉伸性能和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经(180 ℃, 8 h)的T6峰值时效,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356 Mpa和331.6 Mpa,伸长率为13.7%,但出现严重的晶间腐蚀,腐蚀深度约为270 (m.在T6峰值时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进行二级时效,合金强度总体上呈逐渐降低趋势,电导率逐渐上升,腐蚀类型也由晶间腐蚀逐渐转变为点蚀,腐蚀深度明显变浅.对于6061铝合金,最佳双级时效工艺为(180 ℃, 8 h)+(210 ℃, 2 h),抗拉强度为348.4 Mpa,屈服强度为320.3 Mpa,伸长率为11.3%,腐蚀类型为轻微点蚀,腐蚀深度约为50μm.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
双级时效
,
晶间腐蚀
,
微观组织
李海
,
潘道召
,
王芝秀
,
郑子樵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09.00570
对T616时效处理的6061铝合金的拉伸性能、晶间腐蚀性能和电导率进行了测试,并采用OM和TEM对其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经180℃×8 h T6峰值时效后,虽然强度较高,但有严重晶间腐蚀倾向;T616预时效时间对拉伸性能影响不大,但中断时效温度和时间对其影响显著.由于较高的中断时效温度和较长的中断时间能获得高密度的晶内析出相和呈球状不连续分布的晶界析出相,因此,T616时效处理后的6061铝合金不仅能保持较高强度,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晶间腐蚀抗力.经180℃×2 h+150℃×2160 h+180℃×8 h T616时效,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348.5和326.9 MPa,相对于T6状态,仅分别下降了2.1%和1.4%,腐蚀类型由T6状态的晶间腐蚀转变为均匀腐蚀,腐蚀深度约为30μm.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
T6I6时效
,
拉伸性能
,
晶间腐蚀
罗跃
,
周贤金
,
施建斌
,
冯学知
,
刘正疆
,
张琪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3.06.010
基于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以江苏泗洪县褶皱区的区域地质为背景,运用地质构造解析和物化探等手段研究矿区构造.结果表明,区域构造控制矿区构造,矿区构造反映区域构造.宿迁市泗洪县潘赵庄铜镍矿区处于构造有利区,岩石化学特征对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较为有利,具备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前提,确定有利靶区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存在于岩体中下部熔离型矿体及岩体边贯入式矿体两处.
关键词:
铜-镍硫化矿
,
构造逐级控制
,
构造指示矿
,
靶区
,
泗洪县
沙晔
连铸
辊道是连铸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辊道不仅需要满足铸坯的输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其所处位置的速度调节要求.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辊道除了由于本身结构不合理导致故障外,辊道控制上的不合理同样也会发生故障.通过在辊道调试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从辊道的结构、辊道齿轮马达的选型以及辊道的控制这3个方面,来分析辊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辊道的结构除了分析固定式和吊挂式辊道的区别外还着重分析了减速箱和辊道轴的联接方式.文章详细阐述了辊道齿轮马达的选型步骤,并就不同控制要求对齿轮马达选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指出了辊道设计中齿轮马达选型与控制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关键词:
辊道
,
辊道齿轮马达
,
辊道控制
鄢东洋
,
吴会强
,
常志龙
,
郭彦明
,
黄诚
宇航材料工艺
通过对比2219铝合金单道氩弧焊和氦弧打底+氩弧盖面双道焊接头的常温及液氮温度拉伸性能、显微硬度分布、单向拉伸过程的数字散斑测量(DIC)结果,发现在常、低温条件下双道焊接头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均比单道焊接头高10%~20%,单道焊接头焊缝及热影响区内材料的显微硬度值相比母材的降低程度比双道焊接头更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单道焊接头的一次性热输入大于双道焊,材料受热影响更严重,焊漏高度及形状的可控性更差.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
氩弧焊
,
拉伸强度
,
延伸率
,
显微硬度
,
数字散斑测量
崔海涛
,
胡贤磊
,
丁敬国
,
许磊
,
王国栋
钢铁研究学报
针对传统板对板的自学习模型不能修正轧件个体差异的缺陷,提出了道次对道次的道次修正模型.该模型利用上道次的实测轧制数据,如实测轧制力、轧制速度、测温仪温度等,通过道次出口厚度再计算模块、钢板温度修正模块和轧制力短期修正模块精确计算出当前钢板的实际状态,然后通过剩余道次再计算模块对后续未轧道次的辊缝进行修正.实际应用表明,该道次修正模型投入使用后,轧制力预报精度和成品厚度精度有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
中厚板
,
道次修正
,
测量值
,
轧制规程
柳承德
,
梁继才
,
李义
,
管东波
,
程小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气辅成型制品结构设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的研究方法,分别对矩形和半圆形气道的气辅成型制品进行了设计研究,达到了减小气指缺陷程度的设计目的.在数值模拟实验中,采用Catia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造型,采用Moldflow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流动分析;在物理模拟实验中,设计了160 mm×140 mm2的平板件,选取不同尺寸的十字交叉型气道,研究气道形状对气指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圆形气道气辅成型制品的气道半径与制件板厚的比值存在一个最佳值范围;正方形气道的气指程度最大.
关键词: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
,
气道设计
,
数值模拟
,
物理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