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活化改性对煤矸石粉补强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陈静 , 许逵 , , 彭政 , 马琳 , 郑丽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将煤矸石粉经活性改性处理后用作天然橡胶补强填充剂.采用XRD、FT-IR和SEM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和偶联剂改性对煤矸石补强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煤矸石粉热处理在800℃以内时,天然橡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热温度达到900℃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偶联剂改性能显著提高煤矸石的补强性能,当硅烷偶联剂KH-570质量分数≤2%时,天然橡胶的拉伸强度随偶联剂用量增加显著增大;当偶联剂质量分数>2%时,拉伸强度的增加幅度不明显;而偶联剂质量分数为2%时,硫化橡胶的300%定伸应力达到最大,之后定伸应力随偶联剂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

关键词: 煤矸石粉 , 活化改性 , 天然橡胶 , 补强填充剂 , 性能

赵庄铜镍矿区构造逐级控制及构造指示矿特征探讨

罗跃 , 周贤金 , 施建斌 , 冯学知 , 刘正疆 , 张琪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3.06.010

基于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以江苏泗洪县褶皱区的区域地质为背景,运用地质构造解析和物化探等手段研究矿区构造.结果表明,区域构造控制矿区构造,矿区构造反映区域构造.宿迁市泗洪县赵庄铜镍矿区处于构造有利区,岩石化学特征对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较为有利,具备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前提,确定有利靶区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存在于岩体中下部熔离型矿体及岩体边贯入式矿体两处.

关键词: 铜-镍硫化矿 , 构造逐级控制 , 构造指示矿 , 靶区 , 泗洪县

菲氏管分离氢化物-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锌精矿中微量汞

钟勇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2.01.012

试样于菲氏管中加入还原铁粉,加热使汞与基体及共存元素分离;试验了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的最佳条件.汞的检出限为0.05ng/mL,线性范围为0.5~250ng/mL,汞的回收率为94%~101%.方法应用于锌精矿中汞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关键词: 菲氏管 , 氢化物 , 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 锌精矿 ,

国外红外用大尺寸锗晶体的生产方法及水平

李贺成 , 王铁艳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0.03.010

介绍了美国、独联体、日本、比利时和以色列用于8~12 μm红外系的锗晶体的生产方法, 包括CZ法、定向结晶法、铸造法、斯捷诺夫法、旋转晶片法、斯拉克巴杰法和籽晶垂直梯度凝固法. 国外已分别用CZ法和定向凝固法生产出Φ300 mm和Φ520 mm的大直径锗单晶.

关键词: 红外用锗晶体 , CZ法 , 定向凝固法 , 斯捷诺夫法 , 铸造法

高硫银金精矿碱浸预处理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

李小平 , 张云芳

黄金 doi:10.11792/hj20131213

针对湖北鑫矿业有限公司高硫银金精矿氰化浸出过程中银、金出现“返沉淀”的现象,对精矿采用高锰酸钾进行碱浸氧化预处理,有效地消除了银、金的“返沉淀”现象,银、金的氰化浸出率比预处理前分别提高4.65%和1.43%。

关键词: 高锰酸钾 , 碱浸氧化 , 预处理 , 氰化浸出 , ,

氢对黄铜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影响

乔利杰 , , 刘辉 , 褚武扬 , 肖纪美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氢对黄铜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影响乔利杰,徐杰,刘辉,褚武扬,肖纪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1083)1引言对氢致开裂型的应力腐蚀,阴极反应进入金属的氢控制了应力腐蚀裂纹的形核和扩展过程;对阳极溶解型的应力腐蚀,虽然阳极溶解过程控制了应力腐蚀的形核和扩展,但当阴极过程是析氢反应时,进入试样的原子氢有可能起一定作用.在这种条件下,应力、腐蚀、氢这三个因素将同时起作用.到目前为止,关于氢对阳极溶解型?...

关键词: null , SCC , Hydrogen

锌在SO_2污染环境中的腐蚀规律

王振尧 , 郑逸苹 , 刘寿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锌在SO_2污染环境中的腐蚀规律王振尧,郑逸苹,刘寿(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沈阳110015)1前言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酸沉降日趋严重.含硫煤燃烧所排放的SO2造成雨水酸化,酸沉降引起的腐蚀问题受到人们关注.因此,在该地区进行材料的腐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SO。在高湿条件下对大多数金属和合金有强烈的加速腐蚀作用[1].Sherry等[2-4]就高湿条件下低浓度SO....

关键词: null , Zinc , SO_2 polluted environment

光栅式立体显示器重影问题的研究

文江涛 , 胡跃辉 , 吕国强 , 钱鑫 , 宋志成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7.03.015

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设备由于存在重影问题而限制了它们在商业上的应用,文章从弄区和可视区域两个角度分析了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设备产生重影问题的理论原因,并建立一个光学结构模型,推导出人眼所看到的实际像素强度公式.给出一种定义重影度的方法,经软件仿真得到重影度与人眼到显示屏幕距离的关系曲线,基于上述模型和定义对重影问题的改善进行了探讨.软件仿真结果显示通过改善边缘光栅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可视区域,减小人眼看到重影的几率.

关键词: 自由立体显示 , 视差光栅 , 重影 , 弄区 , 立体图像对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