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维
,
杨邦朝
,
张选红
,
马建华
,
潘其凤
,
王兴伟
稀有金属
采用高比容钽粉(<0.45μm)通过真空烧结的方法制备了多孔钽金属,研究了在1150℃条件下烧结保温的时间(10,20,30,40,50 min)对多孔钽金属的微观结构以及孔隙性质的影响.实验发现多孔钽金属的孔隙率在50%(体积分数)附近,其积累体积大小分布为0.08 cm3/g <D<0.042 cm3/g;多孔钽金属的颗粒大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其孔隙率从10 min烧结的55%下降到50 min烧结的47%;实验结果发现了多孔钽金属的初级烧结阶段为前30 min,并讨论了烧结初级阶段的机理.
关键词:
钽金属
,
烧结温度
,
微观结构
,
孔隙率
汪建宇
,
贾大成
,
高文
,
徐爱军
,
任德奎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10.005
五凤金矿床是延边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金、铜成矿带中典型的金矿床,通过对该矿床构造控矿和矿体富集规律的研究,认为断裂构造是控制矿化蚀变带及矿体的主要因素.百草沟-金苍北东东向深断裂带与北西向小延吉河和朝阳河断裂的组合控制火山盆地的产生,为主要的导岩、导矿构造,小延吉河和朝阳河两条断裂的次级北东和北西向断层为主要的容矿构造.断层的交汇、张性断层、产状变化和多期次活动叠加等是控制富矿体的主要因素,依据构造控矿和矿体富集规律可以进行就矿找矿和成矿预测.
关键词:
五凤金矿床
,
断裂构造
,
控矿构造
,
成矿预测
,
吉林延吉
罗跃
,
周贤金
,
施建斌
,
冯学知
,
刘正疆
,
张琪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3.06.010
基于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以江苏泗洪县褶皱区的区域地质为背景,运用地质构造解析和物化探等手段研究矿区构造.结果表明,区域构造控制矿区构造,矿区构造反映区域构造.宿迁市泗洪县潘赵庄铜镍矿区处于构造有利区,岩石化学特征对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较为有利,具备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前提,确定有利靶区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存在于岩体中下部熔离型矿体及岩体边贯入式矿体两处.
关键词:
铜-镍硫化矿
,
构造逐级控制
,
构造指示矿
,
靶区
,
泗洪县
周青春
,
徐荣青
,
李巧改
,
张秀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2.02.026
应用铁电体极化反转的Orihara-Ishibashi理论,讨论了圆形铁电薄膜和球形铁电体的开关电流以及开关时间对系统尺寸的依赖性.数值计算表明,不论是二维还是三维铁电系统,其铁电畴反转过程中产生的开关电流都随系统尺寸减少而下降,开关时间随系统尺寸减少而缩短.
关键词:
铁电体
,
铁电畴
,
开关特性
,
尺寸
吴茵
,
王俊
,
张柏宇
,
李艳
,
苗蕾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自助熔剂法制备NaCo2O4多晶粉体、经单向加压和冷等静压两种不同的方式压片后烧结获得NaCo2O4陶瓷,观察并分析其物相和微观形貌,测试其电性能,研究NaCo2O4晶粒择优取向度和相对密度对其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的择优取向度和相对密度越高,其电导率和功率因子也越高.Na∶ Co =0.7∶1经单向加压的试样较其它试样具有更高的择优取向度和相对密度.其电导率在303 K时达到最大值4.2×104S·m-1,功率因子在823 K时达到最大值450 μW·m-1·K-2.
关键词:
NaCo2O4
,
自助熔剂法
,
择优取向
,
相对密度
,
电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