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8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浇注前停留时间对蠕墨铸铁蠕化衰退的影响

李华基 , , 刘华堂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显微镜、硬度计、拉伸试验机以及光谱分析仪等研究了在蠕化处理后浇注前铁液停留不同时间对蠕墨铸铁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停留时间延长,石墨球化率和珠光体含量都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停留时间在15 min以内浇注则蠕墨铸铁中蠕虫状石墨均在70%以上,基体中珠光体含量均在60%以上,抗拉强度在350 MPa以上,硬度在220 HBS以上,其蠕化衰退不十分明显;蠕墨铸铁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最终取决于残留稀土、镁含量之和与硫含量的比值.

关键词: 蠕墨铸铁 , 蠕化衰退 , 力学性能 , 显微组织

近代陶瓷科学技术在景德的传播

郑乃章 , 李原野 , 郑康妮 , 莫云杰 , 苗立峰

硅酸盐通报

本文回顾了清代中晚期后中国陶瓷技术从全盛走向停滞和西方近代陶瓷科学产生的历史,分析了近代陶瓷科学技术在景德传播的历程,界定了景德古陶瓷技术与其现代陶瓷技术的分界.指出:从清末到20世纪50年代,经过50余年的艰苦奋斗,近代陶瓷科学技术才在景德陶瓷业得以传播和推广应用;在这个历程中,一批近代陶瓷教育的先驱们起着巨大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政府设立的陶瓷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才能真正使中国陶瓷技术传统转变为科学.

关键词: 近代陶瓷科学 , 传播 , 景德

景德明清以来低温黄釉的显微结构

孙加林 , 吴隽 ,

人工晶体学报

本课题以景德明清以来低温黄釉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能谱组合、透射电镜等仪器对样品断面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研究了景德低温黄釉的显微结构演变情况,发现景德低温黄釉主要有黄釉下施底釉和黄釉下无底釉两大类,并进一步分析了底釉的存在对黄釉品质的影响情况.研究得出黄釉与底釉、胎的中间层所析出晶体主要为铅长石,白釉、底釉与胎中间层所析出晶体主要为钙长石;同时,还发现民国黄釉表面存在一层细小的烧绿石型黄色Pb2Fe0.5Sb1.5O6.5晶体.

关键词: 景德 , 低温黄釉 , 显微结构

历代州窑古瓷的元素组成特征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

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分析结果还揭示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

景德地区低品位红土作为紫砂原料的应用研究

黄钢 , 卢希龙 , 曹春娥 , 秦立邦 , 曾信谦 , 刘洋

硅酸盐通报

以景德地区低品位红土为主要原料制备出性能良好的紫砂泥浆,然后经注浆、干燥、烧成等工艺,得到效果良好的紫砂器.讨论了不同烧成温度对坯体吸水率、烧失量、烧成收缩和呈色的影响,采用XRD、XRF、SEM、EDS、色度分析等测试技术对红土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烧成后紫砂瓷坯的晶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呈色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景德低品位红土以石英、伊利石和白云母矿物为主;在1250℃烧成时坯体的吸水率最小,1280℃左右时坯体的收缩率、烧失率最大,其合适的烧成温度为1250℃左右;随烧成温度的提高,瓷坯由紫红→深紫红→红褐→灰褐色规律变化;制得紫砂瓷坯的主晶相为莫来石,同时还有部分残余石英相.

关键词: 红土 , 景德 , 紫砂 , 应用研究 , 性能表征

景德青花瓷彩上斑点显微结构的研究

吴隽 , 李家治 ,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通过对元代、明洪武及明宜德年间的景德青花瓷样品彩上斑点的显微结构和组成分析,研究了斑点的形成机理和组成,表明青花瓷彩上斑点是由青花钴料中的锰、铁、钴,经高温过程后,在釉熔体中的偏析所形成的,其物像组成,除主要取决于青花钴料中的锰、铁含量外,样品的胎、釉组成及烧成机制等也影响着铁的价态.

关键词: 青花瓷彩上斑点 , microstructure , cobalt bluepigment

景德青花瓷彩上斑点显微结构的研究

吴隽 , 李家治 ,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1999.01.024

通过对元代、明洪武及明宣德年间的景德青花瓷样品彩上斑点的显微结构和组成分析,研究了斑点的形成机理和组成,表明青花瓷彩上斑点是由青花钴料中的锰、铁、钴,经高温过程后,在釉熔体中的偏析所形成的,其物像组成, 除主要取决于青花钴料中的锰、铁含量外,样品的胎、釉组成及烧成机制等也影响着铁的价态.

关键词: 青花瓷彩上斑点 , 显微结构 , 青花钴料

基于细仿真建模的CFRP细破坏

高汉卿 , 贾振元 , 王福吉 , 宿友亮 , 朱浩杰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907.003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在细上呈现纤维、树脂及界面组成的混合态,其切削加工过程的实质为刀具作用下材料细层面的破坏至切屑宏观形成的演化过程.为了揭示CFRP切削加工过程中材料的细破坏,建立了CFRP切削的细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在几何上包含了纤维、基体及界面等组成相,而不是使用传统的等效均质建模方法.各组成相不仅考虑了各自不同的材料本构,而且为了能够模拟材料破坏,还将各组成相材料的失效及演化准则考虑其中.该模型可从细层面更真实地模拟不同纤维角度CFRP单向板切削过程中纤维/基体断裂、界面开裂及演化的过程.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纤维角度下CFRP细破坏不同,切削0°CFRP时以界面开裂和纤维弯断为主;切削45°/90°CFRP时主要是刀具侵入工件,纤维基体被压断;切削135°CFRP时则以纤维弯曲断裂为主,断裂面往往在加工面以下.通过实验显微在线观测手段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 CFRP , 有限元仿真 , 模型 , 破坏 , 切屑

地区燕山期矽卡岩矿床成矿系统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张术根 , 李桂秀 , 石得凤 , 韩世礼

中国稀土学报

通过宁地区燕山期矽卡岩矿床成矿系统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了解了矽卡岩矿床成矿系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特征及其制约机制,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提供新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依据.研究表明,矽卡岩矿床成矿系统稀土演化规律为:矽卡岩期,干矽卡岩阶段到湿矽卡岩阶段稀土组分含量增加;矽卡岩期晚期到热液期早期降低;热液期,汽成热液氧化物阶段到高中温硫化物阶段增加,到中低温硫化物阶段降低.演化规律主要是受自身富集稀土元素的强度、流体含矿性、运移分配及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矽卡岩矿床成矿系统主要矽卡岩化的发育及其分带性所具有成矿专属性等特点,都为进一步寻找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提供新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 多金属矿 , 成矿机理 , 稀土元素 , 聚类分析

景德与潮州中温日用瓷坯热稳定性的研究

赵秀娟 , 曹春娥 , 卢希龙 , 陈云霞

硅酸盐通报

用XRF、热膨胀、TG-DTA、XRD、SEM和EDS等分析技术,对景德和潮州两个主要产瓷区代表性的两种中温日用瓷坯进行了研究,从组成、结构、性能等方面阐释了两种瓷坯热稳定性差别的原因.结果表明:景德镇中温瓷坯属于高硅低铝系统,热膨胀系数较高,而潮州中温瓷坯属于高铝低硅系统,热膨胀系数较低;潮州中温瓷坯的热稳定性远高于景德镇中温瓷坯的热稳定性,原因是由于潮州中温瓷坯的主晶相为晶形发育良好、相互交错呈人字形的纳米短柱状一次莫来石晶体,其在瓷坯中连续分布,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赋予潮州瓷坯优良的热稳定性.与之相比,景德镇中温瓷坯中主晶相为发育较差的鳞片状一次莫来石和大量残余石英,热稳定性较差.

关键词: 日用瓷坯 , 热稳定性 , 景德 , 潮州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