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与H13钢高温磨损性能的对比研究

王树奇 , 陈康敏 , 崔向红 ,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5.06.004

研究了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性能,并与H13钢进行对比探讨高温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新型精铸热锻模具钢具有高的高温磨损性能,磨损率显著低于H13钢,仅为H13钢的1/3~1/5.高温磨损机理为氧化物疲劳剥落磨损,精铸热锻模具钢磨损磨屑为厚大块状,而H13钢磨损磨屑以条状为主.

关键词: 精铸热锻模具钢 , H13钢 , 高温磨损

4Cr3Mo2NiV铸造热锻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机理

崔向红 , 王树奇 , 姜启川 ,

金属学报

研究了铸造热锻模具钢4Cr3Mo2NiV从室温到600℃的磨损行为, 采用SEM, XRD和EPMA等对试样磨损表面和磨屑的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铸造热锻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铸造热锻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机理是氧化磨损和疲劳剥层磨损。 磨损过程中氧化和疲劳剥层交替进行, 使摩擦系数大幅度波动。高温磨损形成的氧化物主要是Fe2O3和Fe3O4, 氧化磨损使磨损率降低;疲劳剥层使磨损率增加, 磨屑呈脆性块状。

关键词: 铸钢 , null , null

4Cr3Mo2NiV铸造热锻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机理

崔向红 , 王树奇 , 姜启川 ,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5.10.022

研究了铸造热锻模具钢4Cr3Mo2NiV从室温到600℃的磨损行为,采用SEM,XRD和EPMA等对试样磨损表面和磨屑的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铸造热锻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铸造热锻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机理是氧化磨损和疲劳剥层磨损.磨损过程中氧化和疲劳剥层交替进行,使摩擦系数大幅度波动.高温磨损形成的氧化物主要是Fe2O3和Fe3O4,氧化磨损使磨损率降低;疲劳剥层使磨损率增加,磨屑呈脆性块状.

关键词: 铸钢 , 热锻模 , 高温磨损 , 氧化 , 磨损机理

历代州窑古瓷的元素组成特征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

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分析结果还揭示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

镀锡铜线发展现状及微细线镀锡工艺初探

何建文 , 霍俊超 , 于兆勤

电镀与涂饰

介绍了镀锡铜线的主要特点及加工难点,概述了国内外镀锡铜线的研究现状.评述了热镀、电镀、化学镀3种常用镀锡方法的优缺点.建议采用化学镀法对微细铜线进行镀锡.描述了3种化学镀锡方法(包括还原法、歧化法和浸镀法)的反应机理及特点.提出了一种化学浸镀锡工艺,其流程包括除油、活化、镀锡、烘干等,镀液配方为:SnCI2 25~30 g/L,NH2CSNH2 80~120g/L或CH3HSO3 5~8 g/L,NaH2PO2·H2O 60~100g/L,OP乳化剂2 mL/L,对苯二酚2~5 g/L.分析了该工艺的可行性.

关键词: 镀锡铜线 , 化学镀锡 , 浸镀法

小通道管内纳米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

李强 , 宣益民

工程热物理学报

建立了测量小通道管内纳米流体流动与对流换热性能的实验系统,测量了不同粒子体积份额的水-Gu纳米流体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和摩擦阻力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雷诺教条件下,小通道管内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大于纯液体,且随粒子的体积份额的增加而增大,而纳米流体的阻力系教并未明显增大.

关键词: 纳米流体 , 强化传热 , 小通道

捆带钢卷原因分析及机理探讨

王畅 , 于洋 , 王林 , 陈瑾 , 陈斌 , 惠亚军

物理测试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30129

捆带钢72AU2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发生卷缺陷,导致下游无法顺利上卷生产.试验采用热膨胀法模拟捆带卷曲的相变过程对捆带钢72AU2的卷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低温卷取时,卷取后钢卷相变温度较低发生贝氏体相变,相变膨胀量较大;钢卷降温冷缩作用无法抵消相变带来的体积膨胀,钢卷层间错动发生松卷,进而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卷.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卷取温度至650℃,延长卷筒处停留时间,控制钢卷在较高温度相变,形成铁素体加珠光体从而降低膨胀量,扩大钢卷外圈与环境温差从而增强降温冷缩效果,抑制了卷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捆带钢 , , 贝氏体 , 热膨胀 , 热轧

包钢炼钢厂4号坯连铸机改造

朱元江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5-4006.2007.02.008

介绍包钢炼钢厂4号坯连铸机改造的实践经验,通过对结晶器、二冷区设备、振动台等部位的改造,大大提高了连铸机的生产能力.

关键词: 连铸机 , 改造 , 结晶器 , 振动台

挤压筒受力的光弹实验研究

贺金宇 , 谢水生 , 周天瑞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2.05.005

通过光弹试验的方法对挤压筒在过盈装配及加载的状态下内部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 并获得挤压筒在装配后及加载时的内部应力分布和最大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 将分析结果与应用有限元法对挤压筒的内部应力分布的计算结果进行对照, 表明有限元计算的结果与光弹实验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挤压筒 , 光弹试验 , 应力分布

柱面壳面畸变的实验研究

孙振忠 , 杨玉英 , 赵立红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5.04.010

为控制覆盖件成形中的面畸变,以矩形柱面壳为模型,实验研究了其拉深件及切边后的面畸变,分析了面畸变形成机制及成形条件、切边对面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柱面壳成形后在柱面方向出现面畸变,面畸变沿柱面方向呈M型且基本成对称的分布,切边后面畸变减小,而且畸变形态转变为U型分布.面畸变随板料厚度的增加、压边力的增加、屈服强度的降低、凸模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减小.

关键词: 汽车覆盖件 , 柱面 , 面畸变 , 拉深成形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