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坤锋
,
吕庆
,
毕耜友
,
杜林森
,
刘然
中国冶金
通过对邯钢喷吹用煤粉中配加一定比例的于熄焦地面除尘灰和高炉重力除尘灰后的煤质指标、热分解率以及燃烧性能的分析测定,探讨了高炉喷吹除尘灰是可行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合煤粉中配加5%~7%的干熄焦地面除尘灰或高炉重力除尘灰时,混合煤粉的燃烧率能满足高炉喷吹用煤的要求.同时,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除尘灰
,
混合喷吹
,
燃烧率
,
置换比
冯帅
,
吕庆
,
孙艳芹
,
吴玮楠
,
王瑞哲
,
毕耜友
钢铁研究学报
KMnO4是一种适合高炉生产的煤粉助燃剂,通过热重-差热分析其助燃机制是Mn7+(CO-)7削弱了碳结构单元间的桥键结合力以及改变了晶格结构,使煤粉活化能降低,加速燃烧.通过模拟高炉风口的燃烧条件并收集未燃煤粉,采用XRD和SEM方法检测,可知随着助燃剂KMnO4的加入,未燃煤粉的微晶参数增大,芳香片层的堆砌高度升高0.0013 nm,层片直径增大0.0366nm;KMnO4使未燃煤粉颗粒的平均粒径减小2.62 μm.
关键词:
助燃剂KMnO4
,
未燃煤粉
,
微晶参数
,
平均粒径
冯帅
,
吕庆
,
杜林森
,
毕耜友
,
刘然
,
梁春朝
钢铁研究
通过对邯钢高炉煤焦置换比的研究,理论计算出不同时期置换比的值,研究得到影响置换比的主要因素有煤比、焦比、煤粉固定碳质量分数、焦炭固定碳质量分数和富氧率等.研究表明,随着煤比的增加置换比明显下降,煤比每增加10 kg/t,置换比降低0.038;煤粉w(C)每增加1%,置换比可提高0.049左右;提高富氧率,有利于煤粉的燃烧,可以有效提高置换比.邯钢西区1号高炉的经济喷煤量在120~125 kg/t.
关键词:
喷煤
,
煤焦置换比
,
煤粉固定碳含量
,
富氧率
,
经济喷煤量
冯帅
,
吕庆
,
刘小杰
,
毕耜友
,
刘然
,
杜林森
钢铁
CaO是一种适合高炉生产的煤粉助燃剂,通过热重-差热分析,其助燃机制是吸附挥发分,促使固定碳局部过热并增加燃烧活性,使煤粉在较低温度下开始燃烧.通过对未燃煤粉进行XRD、红外和SEM检测可知,随着助燃剂CaO的加入,未燃煤粉的微晶参数增大,芳香片层的堆砌高度升高0.0024 nm,层片直径增大0.0362nm;添加CaO未燃煤粉的吸收峰在1500和3400 cm-1处明显强于原煤的未燃煤粉;助燃剂CaO使未燃煤粉颗粒的平均粒径减小2.67 μm,外观形貌变得不规则.
关键词:
助燃剂
,
CaO
,
微晶参数
,
吸收峰
,
平均粒径
,
外观形貌
张耀东
,
杨伯伦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6.01.010
提出了一种从基因工程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培养液中分离纯化重组巴西日圆线虫(Nippostrongylus brasiliensis)乙酰胆碱酯酶(NbAChE)的方法.采用Q-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对重组NbAChE进行了分离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纯化物的活性峰为单一蛋白质带,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6000.该方法的活性回收率为52.6%,纯化因子为3.87;纯化后AChE的比活为2 837 U/mg.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理想的分离纯化重组NbAChE的方法.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色谱
,
乙酰胆碱酯酶
,
毕赤酵母
,
培养液
,
分离
,
纯化
景孝廉
,
王慧
,
陈慧梅
,
黄加乐
,
孙道华
,
李清彪
贵金属
将微生物还原法制备愇纳米颗粒的技术引入到催化剂的制备当中,惣毕赤酵母菌体干粉作为还原剂制备纳米愇粉,采用溶胶负载法将愇负载获得Ag/ZrO2催化剂,利用TEM、XRD、UV-Vis DR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所制备的催化剂用于1,2-丙二醇恒择悦化制备丙酮醛的反应中。悁究表明,在1,2-丙二醇的空速为5.2 h-1,反应温度340℃时,450℃下焙烧的愇负载量为8%的Ag/ZrO2催化剂获得了最佳的催化反应性能,1,2-丙二醇的转化率达到96.8%,丙酮醛的恒择性达到78.3%。
关键词:
催化化恘
,
微生物还原
,
愇催化剂
,
1,2-丙二醇
,
毕赤酵母
李亚鹏
,
叶雅静
,
鹿芹芹
,
郭云珠
,
尹大川
材料导报
羟基磷友石是人体骨骼及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常被用作硬组织替代材料,但因力学性能不佳,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受限.目前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在金属基底上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从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表面组分设计出发,介绍了医用金属表面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的研究进展,并评述了医用金属表面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热处理工艺的进展.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复合涂层
,
硬组织替代材料
,
结合强度
张宁
,
张鑫
,
闫学文
,
林崇楠
,
王广甫
,
邵剑雄
,
陈熙萌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3.353
为了研究带电粒子与活体细胞的相互作用,利用能量为2,2.5,3 MeV的质子外束,在室温环境下对厚约50 nm的氮化硅支持膜上的毕赤酵母菌进行辐照,并用金硅面垒探测器测量其透射能谱,通过对能量沉积特性的分析,表明质子外束穿过毕赤酵母菌后能损随入射能的增大而减小,但能量歧离随入射能的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
质子外束
,
活体细胞
,
氮化硅薄膜
,
能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