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磁控溅射制备钛合金扩散焊中间层Ti薄膜的研究

周媛 , , 毛唯 , , 熊华平 , 吴欣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z1.072

以磁控溅射的Ti薄膜作为中间层可在较低温发下实现钛合金的扩散焊.研究了工作气压和溅射功率两个主要工艺参数对Ti薄膜沉积速率、成膜质量的影响规律.在Ar气压为0.8Pa,溅射功率为38W的条件下在TC4试祥表面沉积了厚约1μm的Ti薄膜,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将其分别快速加热至600℃,800℃,900℃和1000C.通过对薄膜表面形貌、成分及物相分析发现,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薄膜晶粒显著长大,少量Al,V原子扩散进入Ti薄膜中,除Ti6O外未发现新的物相.

关键词: Ti薄膜 , 扩散焊 , 钛合金

以Ti,Ni薄膜为中间层的钛合金与高温合金低温扩散焊研究

周媛 , , 毛唯 , , 熊华平 , 吴欣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10.022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TA15钛合金表面沉积Ti薄膜,在DD6单晶高温合金表面沉积Ni薄膜,以Ti,Ni薄膜作为中间层进行低温扩散焊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Ti,Ni薄膜均为多晶体结构.采用AFM分析发现,沉积薄膜后,TA15钛合金和DD6单晶基片的表面粗糙度均有所降低.以Ti,Ni薄膜作为中间层在800℃/20MPa/2h规范下实现了TA15钛合金和DD6单晶高温合金的异种材料低温扩散连接.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Ti,Ni两元素均扩散至另一母材界面,整个接头呈现分层组织,主要为Ti2Ni和TiNi相.

关键词: 薄膜 , 扩散焊 , 钛合金 , 高温合金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抗高温腐蚀性能的研究

, 郭洪波 , 宫声凯 , 徐惠彬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4537.2002.02.005

对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的MCrAlY涂层、双层结构热障涂层以及新型梯度结构热障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以及热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3种涂层均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但在950℃等温热腐蚀环境下,涂层的氧化速率加快.梯度热障涂层的增重小于NiCoCrAlY涂层,表明YSZ陶瓷层有助于提高NiCoCrAlY涂层的抗热腐蚀性能,但热循环寿命降低.

关键词: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 , 热障涂层 , 高温氧化 , 热腐蚀

PVD法渗Si制备6.5%Si高硅钢过程组织结构与性能演化研究?

田广科 , 孙勇 , 孔令刚 ,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01.024

基于物理气相沉积(PVD)之直流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低硅钢薄板双面共沉积富 Si 膜,然后高温真空扩散处理使 Si 渗入低硅钢基体,提高基体含 Si量.以沉积Fe5 Si3膜+1180℃×1 h 扩散为1回合增Si处理,研究了多回合循环增Si处理过程硅钢基体组织结构与性能的演化机理.采用光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了金相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样品的微观组织形貌,并用能谱分析仪(EDS)进行成分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样品的结构特征.经过4回合循环增 Si 处理可将0.35 mm厚低硅钢基体含 Si 量由3%提高到6.5%,且沿厚度方向 Si 浓度分布均匀.相比于初始态低硅钢基片,PVD法制成6.5%Si 高硅钢中高频铁损值降低40%~50%.

关键词: 6 .5%Si高硅钢 , 磁控溅射 , 扩散 , 组织结构 , 磁性能

K18/Mo纳米多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高温稳定性

金雪松 , , 欧盛荃 , 宫声凯 , 徐惠彬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1.022

采用EB-PVD法制备了层间距分别为50,70,110,130 nm的K18/Mo纳米多层复合材料,其强度值随层间距的减小而增加.组织观察表明,通过控制纳米多层复合材料的层间距可以有效地控制晶粒的长大.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该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强度高于1000 MPa,应变大于8%,并表现出较好的高温稳定性.

关键词: 层状材料 , 纳米材料 , 力学性能

PVD法制备6.5%Si高硅钢过程合金磁性能演化机理研究

马天国 , 李辉 , 田广科 ,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4.040

PVD法制备 Fe-6.5%Si(质量分数,下同)高硅钢过程基片预处理工艺以及 Si 渗入对合金的软磁性能均有显著影响。采用磁损耗分离的方法剖析铁硅合金磁性变化的内在机理。采用四探针方法测试合金的电阻率;采用基于热分析仪(DSC)配置永磁场技术测量热重(TG)曲线确定合金的居里温度;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了材料的饱和质量磁矩;采用直流测试装置和硅钢测试仪测试合金的直流交流软磁性能。PVD法制备6.5%Si高硅钢最大磁导率达到16400,相比于初始态3%低硅钢基片,铁损值降低40%~50%。

关键词: 6 .5%Si高硅钢 , 磁控溅射 , 表面粗化 , 软磁性能 , 演化机理

Fe83Zr7B9Mn1非晶合金中α-Fe纳米晶化的HRTEM和结晶动力学研究

侯凯 , 黄钦 ,

功能材料

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Fe83Zr7B9Mn1非晶合金中α-Fe纳米晶的结晶过程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通过HRTEM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结晶析出相是α-Fe,在经过903K热处理之后,合金内部晶粒尺寸长大至20nm以上.对重叠放热峰进行了分峰拟合.利用Flynn-Wall-Ozawa方法确定了结晶过程的表观激活能Ea=260.3kJ/mol.进一步研究发现Fe83Zr7B9Mn1非晶合金中α-Fe纳米晶非等温结晶过程不适合用Johnson-Mehl-Avrami (JMA)模型描述,而可以利用Sesták-Berggren自催化模型进行描述.通过计算,α-Fe纳米晶结晶过程的指前因子以及转化函数分别为:lnA =30.6以及f(α)=α 0.37(1-α)1.08.

关键词: 纳米晶化 , 结晶动力学 , 自催化模型 , 动力学三要素

科学评价,务实求真——熊英等作者的论文编后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刊2012年第五期第801页刊登了熊英等作者的论文,这是本刊编辑部自创刊以来收到的第一篇这样的论文,该文对本刊在材料科学期刊中所处的地位及面临问题、发展方向作出如此客观、中肯的评价与指引,均使编辑部成员十分感动。今年恰是本刊创刊30周年纪念,谨以此《编后记》供奉广大读者,

关键词: 科学评价 , 论文 , 作者 , 务实 , 科学期刊 , 编辑部 , 创刊

强阴离子色谱法从赤酵母培养液中分离纯化重组巴西日圆线虫乙酰胆碱酯酶

张耀东 , 杨伯伦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6.01.010

提出了一种从基因工程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培养液中分离纯化重组巴西日圆线虫(Nippostrongylus brasiliensis)乙酰胆碱酯酶(NbAChE)的方法.采用Q-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对重组NbAChE进行了分离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纯化物的活性峰为单一蛋白质带,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6000.该方法的活性回收率为52.6%,纯化因子为3.87;纯化后AChE的比活为2 837 U/mg.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理想的分离纯化重组NbAChE的方法.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色谱 , 乙酰胆碱酯酶 , 赤酵母 , 培养液 , 分离 , 纯化

赤酵母还原制备Ag/ZrO2催化剂及其催化1,2-丙二醇选择氧化反应研究

景孝廉 , 王慧 , 陈慧梅 , 黄加乐 , 孙道华 , 李清彪

贵金属

将微生物还原法制备愇纳米颗粒的技术引入到催化剂的制备当中,惣赤酵母菌体干粉作为还原剂制备纳米愇粉,采用溶胶负载法将愇负载获得Ag/ZrO2催化剂,利用TEM、XRD、UV-Vis DR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所制备的催化剂用于1,2-丙二醇恒择悦化制备丙酮醛的反应中。悁究表明,在1,2-丙二醇的空速为5.2 h-1,反应温度340℃时,450℃下焙烧的愇负载量为8%的Ag/ZrO2催化剂获得了最佳的催化反应性能,1,2-丙二醇的转化率达到96.8%,丙酮醛的恒择性达到78.3%。

关键词: 催化化恘 , 微生物还原 , 愇催化剂 , 1,2-丙二醇 , 赤酵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