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超
,
严川伟
,
段红平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应用电化学手段研究了不同参数设置下的交变电场对镍铬合 金点蚀破坏的再钝化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变电场的各参数(高电位幅值EH、 低电位幅值EL、频率F、占空比R)对修复膜的性能影响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各参 数存在一个最佳的范围:EH为800~1000 mV,EL为-200~0 mV,F为5~20 Hz;适当参数条件下的交变电场对点蚀破坏后的镍铬合金电极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并通 过 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佳的修复条件,EH=800 mV,EL=-200 mV,R=1/2,F =10 Hz.
关键词:
镍铬合金
,
pitting
,
passive film
,
electric field
,
null
李运超
,
严川伟
,
段红平
,
王志伟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3.02.002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参数设置下的交变电场对点蚀破坏18-8SS电极的修复效果,讨论了各参数的敏感取值范围,并通过正交试验寻找了18-8SS在1.0 mol/L H2SO4溶液中的最佳修复电场条件,即EH=1 000 mV,EL=-200 mV,R=1,F=10 Hz.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技术的应用条件,即适用于在修复介质中出现明显钝化区的体系.
关键词:
腐蚀
,
点蚀
,
钝化膜
,
交变电场
,
修复
姚星
,
段红平
,
李光
,
夏原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了研究异种材料焊缝的耐腐蚀性能,对316L与304不锈钢进行了激光焊接.通过组织观察和XRD技术检测了母材及焊缝微区的组织结构,采用动电位极化的方法测试了316L和304奥氏体不锈钢及其激光对接焊缝的耐腐蚀性能,并分析了焊缝耐腐蚀性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室温3.5% NaCl溶液中,焊缝及母材的腐蚀均以点腐蚀为主,且点蚀基本在晶界处萌生,焊缝的耐腐蚀性相对母材有了明显的提高;激光焊缝组织的晶粒尺寸较母材明显细化,相成分以奥氏体为主,有明显的择优生长取向,且奥氏体含量相对母材有所增加,这种相结构特征的变化是焊缝耐腐蚀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激光焊接
,
异种焊缝
,
电化学腐蚀
李运超
,
严川伟
,
段红平
,
张伟
金属学报
针对开发的点蚀破坏电极的修复技术——交变电场(AEF)结合后处理技术, 应用循环伏安、动电位极化、能谱以及光谱表征技术分别研究了AEF的反应实质与后处理的作用, 并结合形貌与光谱表征技术剖析了蚀孔的修复结果; 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该技术的修复机理.
关键词:
交变电场
,
null
,
null
阚靖
,
杨欣鹏
,
向胤合
,
杨斌
,
梁琴琴
,
陈燕
,
刘庚寅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504
夏甸—姜家窑测区位于招平断裂带中段. 招平断裂带在该区段大致沿玲珑花岗岩与胶东群变质岩接触带展布,总体走向42°,倾向SE,倾角37°~52°. 主要金矿体赋存于招平断裂带主裂面下盘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中.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面积约12 .6 km2 ,采集样品352件,测试元素包括Au、Ag、Cu、Pb、Zn、As、Sb、Hg、Mo、Bi、Mn等19种. Au元素异常与Ag和As元素异常有普遍套合性,与Cu、Pb、Zn、Sb元素异常呈局部套合性.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测定针对深部矿体预测的构造地球化学标志Au-Ag-As,元素组合异常以及斜交参考因子得分Y( i,3)异常和Y( i,7)异常. 在现采矿区深、边部所对应的地表区域圈定出深部隐伏矿体找矿靶位4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夏甸—姜家窑测区
,
招平断裂带
邓湘伟
,
戴雪灵
,
彭省临
,
杨斌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12.004
要在-1000 m以下深部矿体的定位取得突破,需结合该区的成矿地质背景,选择正确的勘探方法,然后对靶区进行验证.大尹格庄金矿床产于招平断裂带中的构造蚀变岩中,其上下盘岩性变化大,电阻率差别也大,因此,适合采用大地电磁法(EMT)对深部矿体进行空间定位.其断裂及裂隙构造十分发育为选择构造地球化学原生晕法圈定矿体对应的平面范围提供了条件.实践证明,该方法为适合本区深部找矿的简单有效方法.
关键词:
招平断裂带
,
深部找矿
,
大地电磁法
,
构造地球化学
,
大尹格庄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