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华
,
张红
,
杨荣
,
王小虎
,
刘斌
,
张保平
,
赵卫平
,
刘新国
,
马晓飞
,
刘玮
,
张录卫
,
顾怀安
原子核物理评论
探讨了正常皮肤对重离子辐照急性损伤反应的耐受性,为重离子治癌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检测的实验依据.实验前10min,实验猪肌肉注射复方氯胺酮1.2mg/kg进行麻醉,然后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辐照终端利用12C6+束照射,辐照剂量分别为0,12,21和27Gy,辐照分3次完成,剂量率约为1.2Gy/min,Bragg峰区照射,辐照后每隔7d对照射野拍照并活检取样,做HE组织病理学观察.不同剂量12C6+离子束辐照实验猪皮肤后,皮肤外观反应随辐照剂量增大而加快,表现为肿胀和色素沉积等;皮肤组织结构的变化明显,上皮细胞排列紊乱、萎缩、空泡变性;基本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也越长,且都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辐照剂量范围为0-27Gy时,重离子对正常皮肤的辐照是安全的.
关键词:
12C6+离子束
,
辐照剂量
,
皮肤
,
猪
,
组织病理学
武振华
,
张红
,
赵卫平
,
薛林贵
,
陈继栋
,
陆锡宏
,
张子民
原子核物理评论
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大功率电子加速器上,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的电子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3种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同时检测了辐照后菌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辐照剂量达到2.0 kGy时,可完全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2.2 kGy时可完全杀灭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辐照对3种微生物的SOD活性有较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微生物
,
电子加速器
,
电离辐射灭菌
,
剂量
武振华
,
张红
,
王新宇
,
薛林贵
,
牛炳韬
,
赵旭
原子核物理评论
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12C6+离子束辐照紫苏干种子(辐照剂量为40,80和120 Gy,剂量率4 Gy/min),探讨了重离子束辐照对紫苏M1代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经不同剂量的12C6+离子束辐照后,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存活率、株高、分枝数、单株产量和千粒重等生物学性状均发生了变化,其中发芽势、单株产量和千粒重随辐照剂量的提高而降低,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发芽率、大田成活率、株高和分枝数却随辐照剂量的增大,呈现出明显的"抛物线"趋势;紫苏幼苗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随辐照剂量增加呈线性增加关系.这表明:12C6+重离子束辐照紫苏种子,具有明显的当代损伤效应,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低剂量辐照对发芽率和成活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紫苏
,
12C6+离子束
,
诱变育种
,
生物性状
,
染色体畸变
张录卫
,
刘阳
,
张红
,
王振华
,
武振华
,
赵卫平
原子核物理评论
探究模拟微重力条件下不同剂量C离子辐射对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的急性影响,以期了解空间环境辐射所致机体生殖系统的损伤。采用小鼠尾部悬吊模型地面模拟微重力状态1周后,利用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C离子辐照处理,检测了生殖器官脏器系数及精子密度、组织形态变化、DNA损伤以及细胞凋亡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微重力和C离子辐射均能引起睾丸损伤,且1 Gy单纯辐照组中损伤最为严重。此外发现,模拟微重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诱导的损伤,其内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模拟微重力
,
C离子
,
急性损伤
,
睾丸
,
小鼠
刘圆圆
,
张红
,
刘阳
,
孙超
,
武振华
,
李鸿岩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1.084
研究了X射线和重离子照射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管样结构形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照射24h后,非毒性照射剂量照射能抑制HMEC-1细胞的迁移,且重离子照射抑制内皮细胞迁移能力较X射线的强.基质胶实验显示,重离子照射可显著抑制自发性管样结构的形成,但X射线照射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同时,明胶酶谱法证实了重离子照射可明显抑制HMEC-1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而X射线照射对此类酶几乎无任何影响,显示了重离子较X射线的肿瘤放疗优势所在.
关键词:
重离子
,
X射线
,
辐照
,
血管生成
,
肿瘤
罗鹏
,
金鑫
,
徐承伟
,
薛致远
,
高强
,
张永盛
腐蚀与防护
采用GPS卫星同步断电法对忠武管道进行了断电电位测量,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忠武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三层PE管道相比于环氧粉末涂层管道更容易出现过保护现象,而且还容易受到干扰;电位是反应管道所处状态的主要指标,阴极保护系统的通电电位呈规律分布,但断电电位影响因素复杂,无明显规律.
关键词:
阴极保护
,
通电电位
,
断电电位
密文天
,
张雪松
,
辛杰
,
穆军青
黄金
doi:10.11792/hj20161004
孔沙湾金矿床位于老挝中辽地区的西部巴莱县,矿床金平均品位达3.65×10-6。在下二叠统的剪切构造带中发现厚度大于300 m的透镜状、细脉状金矿(化)体,判断该地层为矿区主要含矿层位。金矿体的产出受NNE向为主的宽缓复式褶皱、断裂和纵向、NNW向的断裂、次级褶皱以及横向次级断裂控制,同时矿区大量节理裂隙、面理构造以及众多小型次级断裂构造发育。矿区单元素异常总体呈NE向,与矿区大断裂构造方向一致;硅质岩及角岩中的Au元素异常平均值较高,达0.021×10-6及0.022×10-6;二叠系玄武岩和硅质岩中Au元素异常值最高,达0.69×10-6,具备良好的成矿远景。推断孔沙湾金矿床类型属于为受构造和次级构造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关键词:
孔沙湾金矿床
,
元素异常
,
成矿远景
,
金矿床类型
曾广胜
,
瞿金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8.02.022
为了改善聚合物材料的挤出胀大现象,将振动力场引入聚合物的挤出过程.采用动态毛细管流变仪对不同振动参数下的挤出胀大进行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借鉴前人的工作成果,运用数学推导得到了挤出胀大与振动参数间关系的解析武.研究表明:随着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增加,挤出胀大呈非线性减少,并最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
毛细管
,
挤出胀大
,
聚合物
,
电磁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