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淑英
,
孙本惠
,
李文昌
,
武冠英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1998.04.009
以嵌段共聚物ISI和IMs的共混物为原料,PP微孔膜为基膜制成了复合膜,再经过交联、季胺化和磺化而制成了一种新的共混型镶嵌荷电膜.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该膜具有典型的镶嵌荷电膜结构及性能特点,与MsISIMs五嵌段荷电膜具有相似的膜形态与膜结构;电性能也十分相近,膜面电阻分别为350、970 Ω·cm2,电压渗系数分别为8×10-9、6.1×10-9V/Pa.表明可以用ISI/Ms共混物代替五嵌段共聚物MsISIMs来制备镶嵌荷电膜,该制备方法更具实用性.
关键词:
镶嵌荷电膜
,
嵌段共聚物
,
共混
,
膜结构
,
膜性能
孙本惠
,
胡江洪
,
程淑英
,
李文昌
,
武冠英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1998.03.009
以五嵌段聚合物MsISIMs为原料、PP微孔膜为基膜制备复合膜,再经化学改性而制成一种新型镶嵌荷电膜.测试结果表明,该膜具有精细的微观相分离结构,由阴离子交换区域、中性区域、阳离子交换区域交替排列组成,其阴、阳离子交换区域尺寸约为0.01 μm,十分有利于提高离子迁移效率和分离效果;该膜的膜面电阻为9.7×102 Ω·cm2,电压渗析系数值β=1.4×10-9V/Pa;基膜的接触角θ=98°;而荷电复合膜的θ=69°;表明该膜具备典型的镶嵌荷电膜特点.
关键词:
镶嵌荷电膜
,
嵌段共聚物
,
膜结构
,
膜性能
程斌
,
马育红
,
李艳亮
,
武冠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PECl/SnCl4/CH2Cl2/Bu4N+Br-/-15 ℃体系进行了对甲基苯乙烯阳离子聚合.分别研究了Bu4N+Br-浓度、溶剂极性和单体浓度等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甲基苯乙烯聚合速度非常快,5 min即能完成反应;溶剂极性对聚合速度影响较大,溶剂极性降低,反应速度减慢.在纯的非极性溶剂中,聚合物为多峰分布;在纯CH2Cl2中,Bu4N+Br-用量从0.005 mol/L到0.05 mol/L对对甲基苯乙烯的聚合无影响.在极性较低的体系中,Bu4N+Br-对聚合影响很明显,聚合速度显著降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在本聚合体系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向单体的链转移,不是活性聚合.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
,
对甲基苯乙烯
,
聚对甲基苯乙烯
李树新
,
郭文莉
,
徐瑞清
,
武冠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t-BuOAc/TiCl4作引发体系,研究了吡啶(PY)对异丁烯阳离子聚合反应活性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本聚合体系中加入吡啶,能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当PY/t-BuOAc =2时,得到MWD=1.2,(S)n=6750的聚合物,Conv=95%.通过紫外光谱证明了在本聚合体系中生成PY→TiCl4络合物,PY→TiCl4络合物对PIB增长活性末端作用,并提出了络合作用机理.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
,
异丁烯
,
吡啶
,
紫外光谱
唐卫华
,
郭文莉
,
武冠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聚合物的GPC谱图分析,证明了亲核试剂吡啶,N-甲基苯胺,防老剂和E801作为电子对给体在TiCl4/TMPCl/St阳离子聚合体系中,既能捕获质子,又能稳定活性增长中心,提出了含氮类亲核试剂在苯乙烯阳离子聚合反应中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活性中心
,
电子对给体
,
吡啶
,
N-甲基苯胺
,
防老剂
,
E801
罗鹏
,
金鑫
,
徐承伟
,
薛致远
,
高强
,
张永盛
腐蚀与防护
采用GPS卫星同步断电法对忠武管道进行了断电电位测量,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忠武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三层PE管道相比于环氧粉末涂层管道更容易出现过保护现象,而且还容易受到干扰;电位是反应管道所处状态的主要指标,阴极保护系统的通电电位呈规律分布,但断电电位影响因素复杂,无明显规律.
关键词:
阴极保护
,
通电电位
,
断电电位
王鹏
,
邹正平
,
邵飞
,
刘火星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不同维耦合数值模拟对带冠涡轮的设计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兼顾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进而缩短工程设计周期.本文建立了考虑质量、动量、能量等关键特征且能够预测泄漏流的二维分布特征的叶冠流动低维模型,并对进口腔流动进行了针对模化.基于该模型开展了带冠涡轮多维耦合计算研究,对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发展的叶冠模型及在其基础上的多维耦合计算方法能够对带冠涡轮流场和性能进行合理的预测.
关键词:
复杂流动系统
,
多维耦合
,
维数缩放
,
带冠涡轮
,
低维模型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李志革
,
樊灿灿
,
冯志远
,
刘斌
腐蚀学报(英文)
收集了临床中拆除的镍铬合金烤瓷冠,按佩戴年限分为1年组、2年组、34年组、5~9年组、10年以上组,并设立对照组.采用接触角仪测定各组试样的接触角,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电化学腐蚀曲线,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表面腐蚀形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年组试样腐蚀电位及腐蚀电流密度相对较小,2年组试样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增加并显著高于其它组,3~5年组、5~10年组、10年以上组试样腐蚀电位及腐蚀电流密度相对2年组逐渐减小,这种变化趋势与接触角测试结果一致.随佩戴年限的增加,镍铬烤瓷内冠的腐蚀程度越来越严重,即镍铬合金烤瓷冠在口腔内存在腐蚀,且佩戴2年左右时腐蚀速度最快,腐蚀程度随年限增加累积.因此,口腔临床中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镍铬合金烤瓷冠的早期腐蚀.
关键词:
镍铬合金
,
烤瓷冠
,
电化学腐蚀
,
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