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艺宁
,
柴立元
,
杨志辉
,
吴瑞平
,
刘恢
,
梁丽芬
,
侍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7)60136-5
利用二氧化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富含硫酸亚铁的副产物在碱性条件下制备聚合羟基磷酸铁(PHFP),用于固定土壤中的铅和镉.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所制备聚合羟基磷酸铁的结构特征;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提取法并模拟酸雨淋溶以评价土壤中镉和铅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羟基磷酸铁是一种含有复杂OH—Fe—P结构的多聚物,主要由Fe6(OH)5(H2O)4(PO4)4(H2O)2和Fe25(PO4)14(OH)24组成.当其以4%的比例加入土壤中,土壤中DTPA提取态镉和铅的去除率分别达33%和45%,水溶态镉和铅的去除率分别降低了56%和58%.镉和铅的固定是由于水溶态、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转化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模拟酸雨淋溶下,采用羟基磷酸铁修复后土壤中镉和铅的释放量较修复前分别下降了53%和52%.结果表明该羟基磷酸铁具有修复镉和铅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土壤
,
镉
,
铅
,
聚合羟基磷酸铁
,
固定修复
王云燕
,
姚文斌
,
王庆伟
,
杨志辉
,
梁丽芬
,
柴立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340-6
采用海藻酸钠、磷酸二氢钙和碳酸氢钠成功合成了包埋磷酸盐的海藻酸钙小球。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表征了该小球的形貌与结构。研究pH值和初始金属离子浓度对铅镉去除率的影响,发现吸附铅镉的最佳pH值分别为4.0和5.5;铅镉的最适初始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25 mg/L,对应的去除率分别达94.2%和80%。XRD和FTIR的分析结果证实了该小球对铅镉的去除机理为:铅镉离子吸附到小球的表面,与小球的羧基发生反应,进而与磷酸根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盐沉淀。铅镉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957和0.988。根据Langmuir等温线方程计算得到铅镉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63.16 mg/g和82.64 mg/g。研究结果表明该小球对溶液中的铅镉离子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由于生成稳定的沉淀物,也能应用于处理被铅镉污染的水稻土。
关键词:
吸附
,
固定
,
铅
,
镉
,
包埋磷酸盐海藻酸钙
陈斌
,
彭向和
,
孙士涛
,
季金苟
,
陈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丽文哈贝壳的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观察显示它是由无机霰石层和有机胶原蛋白组成的一种生物陶瓷复合材料,其中无机霰石层平行于贝壳表面整齐排列.观察也显示这些霰石层是由长而薄的霰石片所组成,不同霰石层中的霰石片具有不同的方向,构成螺旋等铺层形式.更仔细的观察显示每一霰石片又是由长而细的霰石纤维所组成,最细的霰石纤维具有纳米的尺度.根据在贝壳中观察到的螺旋结构,进行了螺旋结构和平行结构最大拔出力的比较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螺旋结构的最大拔出力大于平行结构的最大拔出力,它使贝壳具有高的强韧性.研究结果对高性能仿生陶瓷复合材料设计提供了有益指导.
关键词:
丽文哈贝壳
,
生物陶瓷复合材料
,
螺旋微结构
,
最大拔出力
杜宝中
,
张青
,
彭振国
,
杨国农
材料导报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Mg/Fe-NO3-LDHs前体,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镁铁物质的量比、pH值、反应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结构和物相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Mg、Fe物质的量比为3,pH值为9,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4h).再以共沉淀法组装芬布芬-LDHs,利用XRD、FT-IR、UV、TG-DTA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插层量19.6%.测试芬布芬-LDHs在模拟肠液、生理盐水及蒸馏水中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其在不同的缓释介质中均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释放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芬布芬在LDHs层间的扩散是释放控制步骤.
关键词:
Mg/Fe-NO3-LDHs
,
芬布芬
,
插层组装
,
缓释
陈亮维
,
张晓梅
,
熊嘉骢
,
张婕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3.02.011
用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XRD)对3种不同熔点的金诺芬(C20H34AuO9PS)的晶体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熔点为112~114℃的金诺芬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数是a=1.0306nm,b=0.8230nm,c=1.6162nm,β=105.316°;熔点为118~120℃的金诺芬属于六方晶系,晶胞参数是a=1.4624(4)nm,c=1.1367(3)nm,β=120°;熔点为114~118℃的金诺芬是单斜晶系和六方晶系晶体组成的混合物.
关键词:
分析化学
,
结构分析
,
金诺芬
,
晶体结构
,
X射线粉末衍射
王福民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10.010
研究了芬布芬(Fenbufen,FBF)在K2S2O8存在下的极谱催化波. 在0.2 mol/L HAc-NaAc(pH=5.0)缓冲溶液中,FBF的羰基于EP=-1.18 V(vs.SCE)处产生了不可逆的还原波. K2S2O8存在时,该羰基还原中间产物被过硫酸根氧化在原电位处产生了FBF的平行催化波. 该平行催化波比相应的还原波分析灵敏度提高了10倍,峰电流与FBF浓度在7.08×10-6~2.36×10-5 mol/L(r=0.993 1,n=7)和2.36×10-8~7.08×10-6 mol/L(r=0.998 9,n=8)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78×10-9 mol/L(3σ). 11次平行测定4.72×10-7 mol/L FBF,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 可用于原料药、片剂、胶囊等制剂中FBF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芬布芬
,
过硫酸盐
,
平行催化波
,
线性扫描极谱法
侯能邦
,
李祖碧
,
李崇宁
,
王加林
,
曹秋娥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2.05.006
利用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丽春红G(PG)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铱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硫酸介质和90℃加热15min的条件下,于500nm波长处,采用固定时间法测定丽春红G吸收值的降低.Ir(Ⅳ)的浓度在0~1.0μg/25mL范围内与催化反应的速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 81 ×10 mg/mL.对0.3μg/25mLIr(Ⅳ)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1%(n=11).体系至少稳定3.5h.考察了4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催化反应对Ir(Ⅳ)和丽春红G均为一级反应,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3.66kJ/mol.用于冶金产品及岩矿中铱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十分吻合.
关键词:
铱
,
丽春红G
,
高碘酸钾
,
催化光度法
张晓梅
,
熊嘉骢
,
雷闽昆
,
卢军
,
朱鹰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1999.04.007
建立检测金诺芬(AF)的薄层色谱(TLC)分析方法.通过对展开剂、吸附剂、显色剂、溶剂、检查方法等的试验,确定AF的TLC分析的最佳条件是氯仿为溶剂,GF254板作吸附剂,展开剂是氯仿∶二甲苯∶乙醇∶氨水(60∶30∶9.5∶0.5),碘蒸气为显色剂,检查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在此分析条件下,AF的Rf值和灵敏度分别为0.72±0.03,0.05μg.AF中可能存在杂质的Rf值杂1为0.65±0.03,杂2为0.50±0.03.本法分离效果好、灵敏、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能满足药用AF检测的要求.
关键词:
金药
,
金诺芬
,
薄层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