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川
,
李正邦
,
田志凌
,
梁东图
,
宿彦京
,
乔利杰
,
褚武扬
金属学报
用慢应变速率拉伸方法研究了不稳定型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308L和347L)以及母材(304L)的氢脆敏感性,分别研究了原子氢以及氢致马氏体对氢致塑性损失的贡献.结果表明,当可扩散的氢浓度C0大于临界值(约25×10-6 30×10-6)后三种不锈钢均会出现氢致马氏体(ε+α'),其含量M随C0升高而升高,即M(ε+α′)=54.2-25 exp(-C0/153).氢致马氏体引起的塑性损失Iδ(M)随马氏体含量线性升高,即Iδ(M)=0.45M=24.4-11.3 exp(-C0/153).100%马氏体引起的最大塑性损失约为45%.动态充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减去充氢除气试样的塑性损失就是原子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H),它随C0升高而升高,但当C0>10-4后,Iδ(H)趋于最大值(对应ε=5×10-6/s),即Iδ(H)max=44%(308L),Iδ(H)max=45%(347L)以及Iδ(H)max=40%(304L).随应变速率ε升高,Iδ(H)逐渐下降,直至为零(对应ε=0.018/s-0.032/s),即Iδ(H)=-16.4-10.6 lgε(308L),Iδ(H)=-20.9-12.1lgε(347L),Iε(H)=-21.9-9.9 lgε(304L).
关键词:
氢脆
,
null
,
null
潘川
,
李正邦
,
田志凌
,
梁东图
,
宿彦京
,
乔利杰
,
褚武扬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1.09.019
用慢应变速率拉伸方法研究了不稳定型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308L和347L)以及母材(304L)的氢脆敏感性,分别研究了原子氢以及氢致马氏体对氢致塑性损失的贡献.结果表明,当可扩散的氢浓度C0大于临界值(约25×10-6 30×10-6)后三种不锈钢均会出现氢致马氏体(ε+α'),其含量M随C0升高而升高,即M(ε+α′)=54.2-25 exp(-C0/153).氢致马氏体引起的塑性损失Iδ(M)随马氏体含量线性升高,即Iδ(M)=0.45M=24.4-11.3 exp(-C0/153).100%马氏体引起的最大塑性损失约为45%.动态充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减去充氢除气试样的塑性损失就是原子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H),它随C0升高而升高,但当C0>10-4后,Iδ(H)趋于最大值(对应ε=5×10-6/s),即Iδ(H)max=44%(308L),Iδ(H)max=45%(347L)以及Iδ(H)max=40%(304L).随应变速率ε升高,Iδ(H)逐渐下降,直至为零(对应ε=0.018/s-0.032/s),即Iδ(H)=-16.4-10.6 lgε(308L),Iδ(H)=-20.9-12.1lgε(347L),Iε(H)=-21.9-9.9 lgε(304L).
关键词:
氢脆
,
不锈钢焊缝金属
,
氢致马氏体
潘川
,
李正邦
,
田志凌
,
梁东图
,
褚武扬
,
乔利杰
钢铁研究学报
奥氏体不锈钢308L和347L的焊缝金属能发生氢致滞后断裂,而且比304L母材更敏感.用单边缺口试样动态充氢法测出的氢致滞后断裂门槛应力强度因子KIH随可扩散氢浓度C0的对数而线性下降.3种材料氢致滞后断口的形貌与KI以及C0有关,当KI较高或C0较小时是韧窝断口;当KI较低或C0较高时是脆性断口.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焊缝金属
,
氢致滞后断裂
储少军
,
刁淑生
,
李永林
,
梁东图
金属学报
分析了TIG碳化钨复合合金堆焊过程中,碳化钨颗粒的蚀损机理.台架实验结果表明,热绝缘剂对碳化钨硬质相的热防护作用主要发生在堆焊过程的焊条熔化阶段:一是消融隔热作用,即包裹于碳化钨颗粒周围的热绝缘剂的分解吸热作用,降低了碳化钨颗粒在电弧高温环境中的本体温度;二是热绝缘剂分解后的残余碳延缓了碳化钨硬质相在铁基熔体中的熔损速度.
关键词:
TIG堆焊工艺
,
null
,
null
潘川
,
李正邦
,
梁东图
,
田志凌
,
褚武扬
,
乔利杰
金属学报
308L和347L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能发生氢致滞后断裂,而且比304L母材更敏感.用单边缺口试样动态充氢测出的氢致滞后断裂门槛应力强度因子KIн随可扩散氢浓度c0的对数而线性下降,即KIн=85.2-10.7lnc0(308L),KIH=76.1 9.3lnc0(347L),KIн=91.7-10.1 lnc0(304L).三种材料氢致滞后断口形貌与KI以及c0有关,当KI较高或c0较小时是韧窝断口,当KI较低或c0较高时是脆性断口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null
,
null
储少军
,
刁淑生
,
李永林
,
梁东图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1.12.010
分析了TIG碳化钨复合合金堆焊过程中,碳化钨颗粒的蚀损机理.台架实验结果表明,热绝缘剂对碳化钨硬质相的热防护作用主要发生在堆焊过程的焊条熔化阶段:一是消融隔热作用,即包裹于碳化钨颗粒周围的热绝缘剂的分解吸热作用,降低了碳化钨颗粒在电弧高温环境中的本体温度;二是热绝缘剂分解后的残余碳延缓了碳化钨硬质相在铁基熔体中的熔损速度.
关键词:
TIG堆焊工艺
,
碳化钨
,
内热防护技术
,
热绝缘剂
潘川
,
李正邦
,
梁东图
,
田志凌
,
褚武扬
,
乔利杰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1.03.016
308L和347L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能发生氢致滞后断裂,而且比304L母材更敏感.用单边缺口试样动态充氢测出的氢致滞后断裂门槛应力强度因子KIн随可扩散氢浓度c0的对数而线性下降,即KIн=85.2-10.7lnc0(308L),KIH=76.1 9.3lnc0(347L),KIн=91.7-10.1 lnc0(304L).三种材料氢致滞后断口形貌与KI以及c0有关,当KI较高或c0较小时是韧窝断口,当KI较低或c0较高时是脆性断口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焊缝金属
,
氢致滞后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