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8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空压机阻垢的理论与实践

, 蒋伟

腐蚀与防护

综合分析了两淮矿区空压机结垢的原因,探讨了空压机循环水的阻垢机理,并确定了相应的药剂配方.工业性试验表明,该配方比较适合两淮矿区空压机循环水系统.

关键词: 空压机 , 循环水 , 阻垢

树籽提取物在5%H2SO4中对A3碳钢的缓蚀性

肖云 , 魏国升 , 王瑛

腐蚀与防护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法、极化曲线法测试了25℃时树籽提取物(KPSE)在5% H2SO4溶液中对A3碳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树籽提取物缓蚀剂质量浓度为15 g/L时,缓蚀率高达93.88%.因其在钢铁表面吸附而起缓蚀作用,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运用相关公式,求出△G的值在-20~0 kJ/mol之间,属于物理吸附;求出腐蚀反应的Ea,△H*和△S*值,并讨论了缓蚀机理.极化曲线表明树籽提取物是混合型缓蚀剂.

关键词: 树籽提取物 , 缓蚀率 , 硫酸 , 缓蚀机理

CSP轧机纹振动致机理研究

王永涛 , 臧勇 , 吴迪平 , 秦勤

钢铁

对轧机振动性质、致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连轧机组中发生振动的F2、F3轧机进行的现场测试和分析发现,轧机振动以水平方向为主,轧辊和轧件上的纹频率和振动频率相同,并且将最终纹折算到轧制界面上后其长度与接触弧长相等.这说明纹与接触弧有直接的联系.提出了CSP轧机的辊面纹扩展致机理,即轧机纹是工作辊初始纹在轧制过程中逐渐在辊面扩展形成,轧辊表面纹引起并加剧了轧机的非正常振动.该理论对同类轧机振动抑制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CSP轧机 , 振动 , , 轧制界面

CSP轧机纹振动致机理研究

王永涛 , 臧勇 , 吴迪平 , 秦勤

钢铁

对轧机振动性质、致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连轧机组中发生振动的F2、F3轧机进行的现场测试和分析发现,轧机振动以水平方向为主;轧辊和轧件上的纹频率和振动频率相同,并且将最终纹折算到轧制界面上后其长度与接触弧长相等。这说明纹与接触弧有直接的联系。提出了CSP轧机的辊面纹扩展致机理,即轧机纹是工作辊初始纹在轧制过程中逐渐在辊面扩展形成,轧辊表面纹引起并加剧了轧机的非正常振动。该理论对同类轧机振动抑制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CSP轧机;振动;纹;轧制界面

筛式电镀机

侯庆军 , 侯德舜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01.03.009

筛式电镀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作了应用举例.表明:小零件电镀采用镀的方式具有沉积速度快,镀层厚度均匀,槽电压低等优点,因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并适用于片状、易损和高精度等零件的电镀.

关键词: 镀机 , 沉积速度 , 厚度

阻尼减合金的研究现状

李长龙 , 李国彬 , 吴玉会

金属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5-8192.2003.04.009

本文综述了阻尼减合金的研究现状.包括几种典型的阻尼减合金的成分和特点,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还简要的说明了它们的阻尼机制.最后展望了阻尼减合金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阻尼合金 , 合金 , 阻尼机制

热声发动机起、消过程的动态行为

刘迎文 , 何雅玲

工程热物理学报

针对热声发动机中复杂的起、消行为,在自行研制的"驻波型热声发动机试验平台"上,开展了工质类型、加热功率、充气压力等参数对热声发动机起、消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纯氦气和90%氦气+10%氩气的混合气体时,系统存在一最佳的充气压力值,使起温度和消温度达到最低;而其余工质,其起温度与消温度均随着充气压力增加而逐渐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加热功率对板叠热端温度影响较小,故采用板叠热端温度作为行为特性参数更为合理.

关键词: 热声发动机 , 过程 , 过程 , 特性参数

负温度梯度熔体凝固过程中的形核与再行为

谢发勤 , 吴向清 , 李金山 , 傅恒志

材料导报

研究了63~292K热力学过冷度范围内,Cu-Ni单相合金的凝固组织演化规律,分析了负温度梯度熔体凝固过程中的形核与再行为.结果表明:①负温度梯度熔体凝固的冷却曲线上有较明显的形核特征;②在负温度梯度熔体凝固冷却曲线的快速再阶段,出现了明显的"二次再"特征,此"二次再"的本质有别于慢速凝固阶段的二次再,因此称之为"伪再".

关键词: 负温度梯度 , 过冷度 , 过冷凝固 ,

等离子渗Ta改性层的组织及耐蚀性

毕强 , 张平则 , 黄俊 , 魏东博 , 李伟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用双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Ta改性层。用XRD,SEM,EDS,电化学腐蚀和中性盐雾试验分析Ta改性层的组织特征、成分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Ta改性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厚度为32μm左右。改性层中Ta元素含量呈梯度分布,主要物相为α-Ta。双等离子表面渗Ta处理后试样的耐蚀性明显优于基材。

关键词: 等离子表面冶金 , Ta改性层 , 极化曲线 , 电化学阻抗 , 中性盐雾试验 , 抗腐蚀性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8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