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梅
,
朱毅青
,
吴泽彪
,
林西平
,
栗洪道
无机材料学报
以正硅酸乙酯(TEOS)、硝酸铁和银酸铵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Si-O和Mo-O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分别制得了Fe-Si-O薄膜(以载玻片为基板)和MO-Fe-Si-O薄膜(以多孔α-Al2O3为基质材料).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Fe-Si-O成膜的影响,采用DTA、XRD和SEM等技术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Mo-Fe-Si-O薄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粘度、衬底材质、浸渍时间、提拉速度等是影响Fe-Si-O成膜的主要因素;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o-Fe-Si-O/α-Al2O3无机复合膜热处理温度达到650℃以上,即能形成比较明显的结晶相,薄膜经高温焙烧(700℃)-冷却反复5次,膜表面没有出现剥离和开裂现象.
关键词:
溶胶-凝胶
,
null
,
null
,
null
盛梅
,
朱毅青
,
吴泽彪
,
林西平
,
栗洪道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1999.06.006
以正硅酸乙酯(TEOS)、硝酸铁和钼酸铵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Si-O和Mo-O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分别制得了Fe-Si-O薄膜(以载玻片为基板)和Mo-Fe-Si-O薄膜(以多孔α-Al2O3为基质材料). 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Fe-Si-O成膜的影响,采用DTA、XRD和SEM等技术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Mo-Fe-Si-O薄膜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溶胶粘度、衬底材质、浸渍时间、提拉速度等是影响Fe-Si-O成膜的主要因素;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o-Fe-Si-O/α-Al2O3无机复合膜热处理温度达到650℃以上, 即能形成比较明显的结晶相,薄膜经高温焙烧(700℃)-冷却反复5次,膜表面没有出现剥离和开裂现象.
关键词:
溶胶-凝胶
,
Fe-Si-O溶胶
,
Mo-O溶胶
,
Mo-Fe-Si-O薄膜
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洪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分析结果还揭示洪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洪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
沙晔
连铸
辊道是连铸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辊道不仅需要满足铸坯的输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其所处位置的速度调节要求.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辊道除了由于本身结构不合理导致故障外,辊道控制上的不合理同样也会发生故障.通过在辊道调试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从辊道的结构、辊道齿轮马达的选型以及辊道的控制这3个方面,来分析辊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辊道的结构除了分析固定式和吊挂式辊道的区别外还着重分析了减速箱和辊道轴的联接方式.文章详细阐述了辊道齿轮马达的选型步骤,并就不同控制要求对齿轮马达选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指出了辊道设计中齿轮马达选型与控制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关键词:
辊道
,
辊道齿轮马达
,
辊道控制
鄢东洋
,
吴会强
,
常志龙
,
郭彦明
,
黄诚
宇航材料工艺
通过对比2219铝合金单道氩弧焊和氦弧打底+氩弧盖面双道焊接头的常温及液氮温度拉伸性能、显微硬度分布、单向拉伸过程的数字散斑测量(DIC)结果,发现在常、低温条件下双道焊接头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均比单道焊接头高10%~20%,单道焊接头焊缝及热影响区内材料的显微硬度值相比母材的降低程度比双道焊接头更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单道焊接头的一次性热输入大于双道焊,材料受热影响更严重,焊漏高度及形状的可控性更差.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
氩弧焊
,
拉伸强度
,
延伸率
,
显微硬度
,
数字散斑测量
崔海涛
,
胡贤磊
,
丁敬国
,
许磊
,
王国栋
钢铁研究学报
针对传统板对板的自学习模型不能修正轧件个体差异的缺陷,提出了道次对道次的道次修正模型.该模型利用上道次的实测轧制数据,如实测轧制力、轧制速度、测温仪温度等,通过道次出口厚度再计算模块、钢板温度修正模块和轧制力短期修正模块精确计算出当前钢板的实际状态,然后通过剩余道次再计算模块对后续未轧道次的辊缝进行修正.实际应用表明,该道次修正模型投入使用后,轧制力预报精度和成品厚度精度有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
中厚板
,
道次修正
,
测量值
,
轧制规程
柳承德
,
梁继才
,
李义
,
管东波
,
程小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气辅成型制品结构设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的研究方法,分别对矩形和半圆形气道的气辅成型制品进行了设计研究,达到了减小气指缺陷程度的设计目的.在数值模拟实验中,采用Catia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造型,采用Moldflow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流动分析;在物理模拟实验中,设计了160 mm×140 mm2的平板件,选取不同尺寸的十字交叉型气道,研究气道形状对气指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圆形气道气辅成型制品的气道半径与制件板厚的比值存在一个最佳值范围;正方形气道的气指程度最大.
关键词: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
,
气道设计
,
数值模拟
,
物理模拟
李成文
,
贾力
,
张田田
工程热物理学报
搭建了微槽道的单相实验台,分析了氮气在不同深/宽比、长径比及水力直径的微槽道中流动特性。层流区的摩擦常数与理论预测值吻合较好(除L=20mm工况),层流到湍流的转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转捩Re数在1000左右);在湍流区,槽道的长径比变小、相对粗糙度的增大(或水力直径的减小)及长度的减小可使流动阻力增大;拟合出了湍流区微槽道的几何参数与摩擦常数的关联式。
关键词:
长径比
,
深/宽比
,
相对粗糙度
,
摩擦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