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奕
,
杨绳岩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00785
采用氯磺酸作为磺化试剂, 在多壁碳纳米管上接枝氯磺酰基, 之后通过乙二胺的胺解反应, 制备出胺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NH2, 并进一步与氯磺酰基酞菁铜反应制备出MWCNT-Pc复合物. 产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 拉曼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循环伏安, 热重分析等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MWCNT-NH2上磺酰胺基接枝在MWCNT表面, 而MWCNT-Pc上的酞菁基团是通过MWCNT-NH2上的酰胺基团与Pc形成复合物, 碳纳米管上约38个碳原子结合一个磺酸基酞菁分子; 该MWCNT-Pc复合物的热稳定性较MWCNT-NH2低; 利用喷涂法构筑了ITO/MWCNT-Pc光电极, 光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AM1.5光照条件下, 光电压及光电流分别为0.434V和0.158mA/cm2; 在320nm处的IPCE达19.8%, 具有较优良的光电转化性能. 根据测得的MWCNT-Pc的能带结构, 推知MWCNT-Pc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是Pc端基发生光激发电子跃迁, 此后电子转移到MWCNTs上并进一步传递到ITO, 完成电荷分离.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
copper phthalocyanine
,
photoelectric property
吴振奕
,
杨绳岩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00785
采用氯磺酸作为磺化试剂,在多壁碳纳米管上接枝氯磺酰基,之后通过乙二胺的胺解反应,制备出胺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NH2,并进一步与氯磺酰基酞菁铜反应制备出MWCNT-Pc复合物.产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循环伏安,热重分析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WCNT-NH2上磺酰胺基接枝在MWCNT表面,而MWCNT-Pc上的酞菁基团是通过MWCNT-NH2上的酰胺基团与Pc形成复合物,碳纳米管上约38个碳原子结合一个磺酸基酞菁分子;该MWCNT-Pc复合物的热稳定性较MWCNT-NH2低;利用喷涂法构筑了ITO/MWCNT-Pc光电极,光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AM1.5光照条件下,光电压及光电流分别为0.434V和0.158mA/cm2;在320nm处的IPCE达19.8%,具有较优良的光电转化性能.根据测得的MWCNT-Pc的能带结构,推知MWCNT-Pc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是Pc端基发生光激发电子跃迁,此后电子转移到MWCNTs上并进一步传递到ITO,完成电荷分离.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
酞菁铜
,
光电性能
杨绳岩
,
吴振奕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380
采用配体取代法合成了以双二苯基膦戊烷(dpppe)及C60为配体、Pt为中心金属的C60Pt(dpppe)新型富勒烯膦金属配合物.运用质谱、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目标产物进行氧化还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60与金属Pt配位后还原电位发生负移.结合电子光谱数据确定了目标产物的能级结构,其最高占有轨道和最低非占轨道能级分别为5.635和3.815 eV.还考察了目标产物在光化学电池中的光伏效应,测试结果表明,在BQ,/H2Q介质溶液中镀层厚度为1-2 μm时,具有较好的光电转换性能,光生电压值最高达358 mV.
关键词:
富勒烯
,
双二苯基膦戊烷
,
金属配合物
,
光伏效应
杨绳岩
,
张娜
,
吴振奕
无机材料学报
以C60及双齿膦dppp为配体,在氮气氛下合成出C60Pt(dppp)配合物,采用质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产物的光电性能及氧化还原性能.光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物具有优良的光电转化性能,尤其是在BQ/H2Q介质电对中,光生电压最大达到371mV;当C60Pt(dppp)薄膜厚度为1μm时,光伏效应值最大.
关键词:
富勒烯
,
铂配合物
,
光电性能
张银斗
黄金
杨坪金矿床赋存于下古生界丹凤群大草坝组变火山—沉积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片理化)带控制,赋矿岩性为蚀变的二云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等变质岩及黄铁矿化石英脉,金矿化受变质、构造及次生氧化三重作用控制.对杨坪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控矿特征
,
找矿标志
,
找矿方向
,
杨坪金矿床
昝修平
,
杨彩云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11.04.004
用芳纶纤维制备了编织绳和加捻绳,测试拉伸性能,对拉伸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编织绳和加捻绳的载荷-位移曲线明显不同,前者在断裂前出现小锯齿状,后者在断裂后出现大锯齿状,二者断裂之前的载荷-位移曲线之间有很大的空白地带,表明编织绳的拉伸初始模量远远高于加捻绳.
关键词:
芳纶绳
,
编织绳
,
加捻绳
,
拉伸载荷-位移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