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艳
,
李青
,
马媛
,
任传婷
,
甘建壮
,
方卫
贵金属
对碱熔后ICP-AES法测定复杂二次资源物料中钌含量的干扰情况进行了研究。Al、Si、Zr、Mo、Zn、Fe、Ca、Ti、Ta、Mg等元素对Ru的测定存在不同类型的干扰:Al、Ni基本不干扰测定,Na、Si、Ba等主要体现为基体干扰,其它元素则主要为光谱干扰。对钌含量较高(>10%)的样品,碱熔后以ICP-AES直接测定,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但钌含量太低时,碱熔后无论采用ICP-AES直接测定法还是标准加入法,均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钌的二次资源物料组成较复杂,可在ICP-AES测定前采用蒸馏或其它方式分离,消除干扰。
关键词:
分析化学
,
复杂二次资源物料
,
钌
,
ICP-AES
,
干扰
杨绍斌
,
杨红艳
,
沈丁
,
张建斌
,
董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先烧结后球磨的方法制备SnCo1-xYx/C (x=0,0.03,0.1,0.3,0.5)纳米晶负极材料,考察了Y添加量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构分析表明,SnCo/C是由CoSn相和炭黑组成,对于SnCo1-xYx/C,当x=0.03时,出现了CoSn2相,当Y含量较高时,出现了Sn和Y2O3,CoSn与CoSn2相以纳米晶尺度均匀分布在颗粒中.少量Y固溶于CoSn和CoSn2相以及存在于它们的晶界或相界,其余大部分Y与O形成Y2O3分布在颗粒边缘.电化学分析表明,随着Y含量的增加,SnCo1-xYx/C的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x=0.1时,放电容量接近最大值,为378 mA·h/g,循环性能达到最大值,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7.6%.
关键词:
Sn-Co-C
,
Y
,
纳米晶
,
负极材料
,
锂离子电池
杨红艳
,
栾道成
,
王红研
,
陈宝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PTMG、TDI、MOCA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并选用纳米碳酸钙对聚氨酯弹性体进一步增强,通过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及采用超声波促进纳米粒子在基体中更好地分散,并考察了纳米碳酸钙的含量和合成温度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并且在纳米碳酸钙含量为4%时综合力学性能最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碳酸钙在基体中发生了团聚或附聚现象.
关键词:
聚氨酯
,
纳米碳酸钙
,
力学性能
,
分散性
,
表面改性
杨红艳
,
张瑞谦
,
彭小明
,
王美玲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1.012
耐事故燃料是一种满足反应堆更多安全裕量设计要求的新型燃料元件.锆合金表面涂层研究是耐事故燃料包壳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致力于解决高温条件下锆水严重反应的问题.该包壳具有经济性好,易于实现商业化等优点.重点阐述了锆合金包壳表面涂层制备技术和一些应用性能的研究进展,制备技术包括涂层方法、涂层厚度和涂层成分等,应用性能主要包括高温氧化和辐照性能.详细分析了锆合金表面涂层研究需要考虑的四个关键问题,即涂层材料选择、涂层工艺选择、涂层质量表征以及涂层锆包壳关键应用性能研究.涂层材料既要满足耐高温氧化性能,又要满足堆内正常运行的相关性能要求;涂层工艺应能制备出结合力好且致密的薄膜,并考虑锆包壳管涂层过程的可实现性;针对锆包壳特殊的应用环境,涂层质量表征重点关注涂层的附着力和膜致密度;涂层包壳关键应用性能主要考虑高温氧化、腐蚀、抗热冲击和腐蚀性能.综合已有研究结果,指出MAX相和金属Cr是两种有应用前景的锆包壳涂层材料,电弧离子镀技术作为锆包壳涂层工艺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
锆包壳
,
涂层
,
质量表征
,
应用性能
杨红艳
,
杨绍斌
,
沈丁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固相烧结和球磨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SnCo0.9Y0.1合金,研究了球磨时间和添加碳对合金显微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nCo0.9Y0.1合金的物相主要为CoSn和CoSn2;球磨后,物相不发生改变,但晶粒尺寸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趋于稳定;添加碳后SnCo0.9Y0.1合金的物相也没改变,碳与合金形成物理混合物;SnCo0.9Y0.1合金的首次放电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分别为300mA·h·g^-1和73.0%,经过25次循环后保持了首次放电容量的75.0%;球磨后,首次充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随着球磨时间延长先逐渐增加后趋于稳定,而首次充放电效率逐渐降低。碳的添加使SnCo0.9Y0.1合金的循环性能得到提高,25次循环后,保持了首次放电容量的85.9%。
关键词:
球磨时间
,
锂电池
,
碳
,
SnC00.9Y0.1合金
张银斗
黄金
杨坪金矿床赋存于下古生界丹凤群大草坝组变火山—沉积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片理化)带控制,赋矿岩性为蚀变的二云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等变质岩及黄铁矿化石英脉,金矿化受变质、构造及次生氧化三重作用控制.对杨坪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控矿特征
,
找矿标志
,
找矿方向
,
杨坪金矿床
李晨辉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12.006
在野外调研基础上,通过对杨金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和包裹体显微测温的分析,讨论了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该矿床赋存于古生代变质岩系与华力西晚期花岗岩接触带附近,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石主要有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金矿物以细粒—微细粒的包体金、裂隙金和晶隙金形式赋存于石英、黄铁矿等矿物的内部、晶隙或裂隙中;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包裹体、C02包裹体和含C02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温(230 ~ 270℃)、中低盐度(3.37%~15.65%)、低密度(0.78~0.91 g/cm3)的NaCl-H20-C02体系.结合区内铜金矿床对比分析认为,杨金沟金矿床形成于板块俯冲后的伸展环境,金矿化与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流体包裹体
,
杨金沟金矿床
,
延边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