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伏
,
汪飞
,
万晓文
,
王亚平
,
杨生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SiO2/Ag纳米复合材料,分析银氨络离子的浓度对银纳米粒子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对SiO2/Ag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以SiO2/Ag为基底的表面拉曼散射增强.结果表明,银纳米颗粒以多晶形式沉积在球形二氧化硅表面,通过调节银氨络离子的浓度可以改变Ag纳米颗粒的大小及其在SiO2上的沉积量;当银的沉积量增加时,表面拉曼散射也随之增强.
关键词:
二氧化硅
,
银纳米粒子
,
复合材料
,
表面拉曼散射增强
王庆丰
,
崔树茂
,
张锐丽
,
杨生春
,
杨志懋
,
丁秉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超高真空(10-6 Pa)条件下,利用高速摄影机观测常规及纳米CuCr25合金的阴极斑点运动.实验结果显示,常规CuCr25合金的阴极斑点运动局限于阳极正下方的Cr相上,而纳米CuCr25合金的阴极斑点可以运动到偏离阳极正下方较远处.Cr粒子尺寸的减小及相应的晶界的增加是造成阴极斑点运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阴极斑点
,
CuCr合金
,
高速摄影
张太蔚
,
张露
,
杨生春
,
杨志懋
,
丁秉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纳米金属颗粒由于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显示出与块体材料不同的热、光、电、磁、催化等性能.纳米金属材料的性能不仅与粒子尺寸有关,而且还受到粒子形貌的影响.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的形状控制合成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本文着重评述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形状控制合成的方法并以银为例介绍了其形状控制合成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金属纳米粒子
,
形状控制
,
银纳米粒子
张露
,
梁永仁
,
张太蔚
,
杨生春
,
杨志懋
,
丁秉钧
材料导报
综述了制备纳米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详细讨论了这种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如自组装法、化学镀法和浸渍法,并对其基本的光、电、催化性质和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展望了这种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金纳米粒子
,
复合材料
杨生春
,
董守安
,
唐春
,
李品将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UV-辐照光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0nm的黄色胶体银溶液.借助于银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光谱,研究了Ag粒子与CN-反应的动力学特性,探讨了分子O2参与反应过程的机制和OH-离子的影响,测定了Ag粒子与CN-反应形成络合物的配位数.
关键词:
纳米银粒子
,
光化学制备
,
CN-
,
反应机制
,
配位数
张太蔚
,
张露
,
杨生春
,
杨志懋
,
丁秉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水热还原法制备得到了立方纳米银晶粒,并用两种不同方法将其制备成基底,两种基底的形貌存在很大差异,一种基底上纳米粒子产生聚集,其聚集体呈单分散分布,另外一种为连续膜.以玫瑰精(RhB)为探针分子测定了基底的SERS效应,发现前者有更好的增强效果,并且对增强机制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立方纳米银
,
薄膜基底
,
RhB分子
,
SRS效应
聂黎行
,
王钢力
,
戴忠
,
林瑞超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0.01001
采用Chiralpak IC手性柱(250 mm×4.6 mm,5 μm),建立了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板蓝根中表告依春(R-告依春)和告依春(S-告依春)含量的方法.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流速和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经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以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为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柱温为20 ℃.在此优化条件下,表告依春和告依春分离度为3.4,检出限为2.0 mg/L,在0.02~2.0 g/L 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 ,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0%(n=6).本方法可将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表告依春与其对映体告依春基线分离并测定,专属性强,能有效控制板蓝根的质量.
关键词: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表告依春(R-告依春)
,
告依春(S-告依春)
,
板蓝根
张银斗
黄金
杨坪金矿床赋存于下古生界丹凤群大草坝组变火山—沉积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片理化)带控制,赋矿岩性为蚀变的二云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等变质岩及黄铁矿化石英脉,金矿化受变质、构造及次生氧化三重作用控制.对杨坪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控矿特征
,
找矿标志
,
找矿方向
,
杨坪金矿床
侯能邦
,
李祖碧
,
李崇宁
,
王加林
,
曹秋娥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2.05.006
利用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丽春红G(PG)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铱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硫酸介质和90℃加热15min的条件下,于500nm波长处,采用固定时间法测定丽春红G吸收值的降低.Ir(Ⅳ)的浓度在0~1.0μg/25mL范围内与催化反应的速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 81 ×10 mg/mL.对0.3μg/25mLIr(Ⅳ)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1%(n=11).体系至少稳定3.5h.考察了4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催化反应对Ir(Ⅳ)和丽春红G均为一级反应,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3.66kJ/mol.用于冶金产品及岩矿中铱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十分吻合.
关键词:
铱
,
丽春红G
,
高碘酸钾
,
催化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