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侯平
,
曹堃
,
范荣
,
霍志宏
,
姚小利
,
王齐
,
柏基业
,
笪文忠
,
杨爱武
,
王兴仁
,
姚臻
,
梅利
,
陈振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热力学状态,在此状态下进行烯烃聚合具有提高催化活性、拓宽氢调范围、改善颗粒形态及促进共聚等优点,特别是作为高熔体指数双峰分布聚烯烃的制备方法,近年来备受关注.文中综述了国外乙烯、丙烯均聚及共聚的超临界工艺和工业化应用现状,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超临界烯烃聚合工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超临界聚合
,
聚烯烃
,
乙烯
,
丙烯
曹堃
,
霍志宏
,
姚臻
,
王齐
,
范荣
,
王兴仁
,
杨爱武
,
笪文忠
,
柏基业
,
姚小利
,
尤侯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带热台在线偏光显微镜直接观察法,研究了超临界聚合与常规淤浆聚合这两种不同聚合工艺所制备等规聚丙烯的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超临界法聚丙烯(sc-iPP)由于其较低的分子量及较窄的分布,使得等温结晶速率比常规淤浆法聚丙烯(c-iPP)快,结晶度高,且sc-iPP的晶体呈负光性,倾向于异相成核.而c-iPP的晶体则呈混光性,倾向于均相成核,但两者均为典型的球晶,均体现热成核机理.
关键词:
超临界聚合
,
淤浆聚合
,
等规聚丙烯
,
结晶
,
成核
李斌斌
,
范海宏
,
杨爱武
,
朱玮杰
,
杨康
硅酸盐通报
采用污泥薄片模拟分散态污泥干化过程,研究了干化风速、温度对污泥干燥速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污泥干燥过程中的形貌变化,采用热红联用分析污泥在(35~700℃)干化过程中气体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污泥干燥过程中的自由水、空隙水和吸附水干燥速率不同,提高干燥温度和热风风速,污泥干燥速率增大;污泥体积的收缩主要由于自由水的蒸发,粘滞区的存在是由于自由水蒸发完毕而引起干燥速率发生突变;污泥升温过程中释放的气体主要有C02、H2O、NH3、VFA及庚烷,273.75~333.76℃的温度区间为失重速率最大区域;VFA在273.75℃释放量最大,庚烷在333.76℃释放量最大.
关键词:
污泥
,
干燥速率
,
表观变化
,
污染气体
范海宏
,
王为民
,
李斌斌
,
杨爱武
硅酸盐通报
利用TG-FTIR系统,分析了污泥在升温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以及氧气浓度对失重过程和气体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的失重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水分蒸发-有机质挥发和分解-有机质分解和燃烧-碳燃烧;氧气浓度越大,有机质挥发和分解速率越大;本次实验中氧气浓度为17.65%的气氛下,污泥中有机质能够完全分解或燃烧,释放的气体量最大;在氧气浓度为6.67%和12.65%的气氛下,污泥中的部分有机物并不能完全分解和燃烧.
关键词:
TG-FTIR
,
干化焚烧
,
失重
罗鹏
,
金鑫
,
徐承伟
,
薛致远
,
高强
,
张永盛
腐蚀与防护
采用GPS卫星同步断电法对忠武管道进行了断电电位测量,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忠武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三层PE管道相比于环氧粉末涂层管道更容易出现过保护现象,而且还容易受到干扰;电位是反应管道所处状态的主要指标,阴极保护系统的通电电位呈规律分布,但断电电位影响因素复杂,无明显规律.
关键词:
阴极保护
,
通电电位
,
断电电位
王婉华
,
陈丽红
,
刘征涛
,
王晓南
,
张聪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10.2015042102
以南京化学工业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中重金属 Cr (Ⅵ)和 Pb 对赤子爱胜蚓( Eisenia fetida)生长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暴露28 d时,较低浓度的Cr(Ⅵ)(4—8 mg·kg-1)和Pb (1000—1500 mg·kg-1)能促进赤子爱胜蚓的生长发育,而较高浓度的 Cr (Ⅵ)(32—64 mg·kg-1)和 Pb (3000 mg·kg-1)则显著抑制赤子爱胜蚓的生长发育;赤子爱胜蚓的产茧量随着Cr(Ⅵ)和Pb浓度的升高被显著抑制,其中,Cr(Ⅵ)抑制赤子爱胜蚓产茧量的EC50(半数有效浓度)、NOEC(无观察效应浓度)和LOEC(最低观察效应浓度)分别为22.86(20.56—25.42)、8、16 mg·kg-1.Pb抑制赤子爱胜蚓产茧量的EC50、NOEC和LOEC分别为2280.34(2200.90—2362.65)、1500、2000 mg·kg-1;与人工土壤中Cr(Ⅵ)和Pb对赤子爱胜蚓产茧量的28 d?EC50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Cr(Ⅵ)
,
Pb
,
南京土壤
,
人工土壤
,
赤子爱胜蚓
,
生长
,
繁殖
张银斗
黄金
杨坪金矿床赋存于下古生界丹凤群大草坝组变火山—沉积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片理化)带控制,赋矿岩性为蚀变的二云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等变质岩及黄铁矿化石英脉,金矿化受变质、构造及次生氧化三重作用控制.对杨坪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控矿特征
,
找矿标志
,
找矿方向
,
杨坪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