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9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耐蚀非金属材料在磷复肥生产装置中的应用

杨木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2.09.009

介绍了耐蚀非金属材料在磷复肥生产装置的应用,实践表明非金属材料在苛刻工艺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

关键词: 磷复肥生产 , 非金属材料 , 耐蚀

无机杨木刨花板制备及性能

陈茂 , 李新功 , 潘亚鸽 , 唐钱 , 朱凌波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1012.002

杨木刨花和无机胶黏剂为主要原料,通过冷压成型工艺制备了无机杨木刨花板,研究了不同施胶量和密度对无机杨木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分析了不同施胶量及密度对无机杨木刨花板性能的影响机制,同时通过锥型量热仪分析了无机杨木刨花板的阻燃抑烟性能.结果表明:一方面,随着施胶量增大,无机杨木刨花板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先增大后减小,同时,内结合强度(IB)逐渐增大,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TS)逐渐减小.施胶量为57%时MOR和MOE分别达到最大值21.5 MPa和4 360 MPa,施胶量为65%时IB达到最大值2.61MPa,24 h TS达到最小值3.36%.随着施胶量增大,燃烧的峰值热释放速率(HRR)降低,HRR到达峰值的时间推迟,总热释放量(THR)和总烟量(TSP)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密度增大,MOR、MOE均逐渐增大,IB先增大后减小,24 h TS先减小后增大,无机杨木刨花板密度为1.1 g/cm3时IB达到最大值3.54 MPa,24 h TS达到最小值3.99%.

关键词: 无机杨木刨花板 , 施胶量 , 密度 , 物理力学性能 , 阻燃抑烟

桐酸接枝改性杨木纤维的制备及其表征

陈健 , 孔振武 , 焦健 , 房桂干 , 吴国民 , 霍淑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以吡啶为溶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采用桐酸酰氯(EACl)对杨木纤维(PWF)表面接枝改性。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杨木纤维改性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接触角测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改性杨木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EACl与PWF活性羟基摩尔比4∶1,催化剂DMAP用量为杨木纤维质量的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 h制备的桐酸接枝改性杨木纤维的质量增加率(W)为130%;改性后杨木纤维的疏水性增强。

关键词: 桐酸 , 桐酸酰氯 , 杨木纤维 , 表面改性

SiO2/杨木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评价

卿彦 , 吴义强 , 秦志永 , 姚春花 , 王敏 , 罗莎

复合材料学报

为探明SiO2对速生林杨木的增强效果,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硅溶胶法制备了SiO2/杨木复合材料。用SEM、XRD、FTIR、热重分析等研究了SiO2/杨木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结构组成及热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iO2分布于杨木导管、木纤维以及木材细胞间隙之间,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复合材料两相结合更紧密细致,填充效果更好;SiO2/杨木复合材料的衍射峰强度和结晶度均呈现减小趋势,且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纤维素(100)晶面衍射强度和结晶度显著减小;SiO2的引入改变了木材的热性能,SiO2/杨木复合材料的热解温度从420℃降低至380℃,缩短了高温热解反应温度区间,促进炭化阶段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杨木基材。

关键词: SiO2/杨木复合材料 , 溶胶-凝胶 , 浸渍硅溶胶 , 性能评价

竹束杨木单板复合板偏轴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李海栋 , 陈复明 , 程海涛 , 王戈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18.033

为了研究结构用板材——竹束杨木复合板在偏轴拉伸条件下的性能,采用与主纤维方向成0°、15°、30°、45°、60°、75°和90°共7种角度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得到7组试验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拉伸模量和强度.基于Hankinsion公式和Transformation law公式分析了竹束杨木复合板的偏轴模量,基于Hankinsion公式、最大应力(Maximum stress)理论、蔡-希尔(Tsai-Hill)强度理论和双曲线(Hyperbolic)公式对复合板材的拉伸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束杨木复合板在偏轴拉伸情况下,主要出现纤维拉断破坏、剪切破坏和横纹拉伸破坏3种破坏模式.竹束杨木复合板的偏轴模量和偏轴强度均在45°时最低.Hankinsion公式和Transformation law公式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估了竹束杨木复合板的偏轴拉伸模量,最大应力理论和Tsai-Hill强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这类板材的强度,但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改进的Hankinsion公式更能准确地预测竹束杨木复合板的偏轴拉伸模量和强度.

关键词: 竹束杨木复合板 , 偏轴拉伸 , 拉伸模量 , 拉伸强度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杨木单板改性处理工艺优化

孙建平 , 王逢瑚 , 胡英成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神经网络建模研究强化杨木单板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中利用三种乙烯类混合树脂浸注杨木单板,通过加热聚合对其进行强化改性,考察聚合温度、加热时间、环烷酸钴加入量、氯化锌加入量和偶氮二异丁腈加入量五个树脂液聚合工艺参数对树脂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改性工艺与树脂转化率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聚合工艺为聚合温度80 ℃,聚合加热时间7 h,环烷酸估2%,氯化锌6%,偶氮二异丁腈5%,此时转化率达到了69.39%;强化后制备的杨木单板复合材料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静曲强度分别至少提高了1.34倍、2.35倍、1.87倍.

关键词: 杨木单板 , 复合材料 , 神经网络 , 工艺优化

壳聚糖等复配改性剂改性蜂蜡及对压缩杨木表面性能影响?

任丽丽 , 蔡英春 , 任丽敏 , 孙晓敏 , 孔繁旭 , 宣丽慧 , 柴豪杰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5.028

采用纳米TiO2、壳聚糖、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分别对蜂蜡进行直接共混改性,以压缩杨木为改性蜂蜡烫蜡基材,通过 SEM、TG 等手段对改性蜂蜡烫蜡基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烫蜡改性材料中 O、N、Au、S、Ti 等元素成功的渗透进压缩杨木的纹孔中,染色渗透性强,颜色丰富;当质量分数为10 g 蜂蜡、0.2%壳聚糖、0.05%中性红直接混合改性时,压缩杨木表面染色均匀,耐久性、表面光泽度、接触角及纹理明显性的变化有较好的改善,压缩杨木表面的涂饰效果最理想,即蜂蜡改性效果最佳.

关键词: 蜂蜡 , 壳聚糖 , 纳米TiO2 , 染料 , 烫蜡 , 压缩木表面性能

PBS/杨木粉全降解木塑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变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曾义 , 刘跃军 , 刘亦武

功能材料

采用高级毛细管流变仪,分别测定PBS及PBS/杨木粉全降解木塑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研究了不同挤出温度、不同木粉含量对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以流变性能测试为参考,改变加工工艺,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S/杨木粉全降解木塑复合材料,并测试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木粉用量的增加,体系流动性明显下降,可加工的温度范围越来越窄,大致木粉填充量每提高5%,需要升高5℃才能保证粘度变化不大;不同加工工艺对所制备的PBS/杨木粉木塑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影响;综合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木粉含量为30%、35%、40%、45%和50%的PBS/杨木粉全降解木塑复合材料的较佳加工温度分别为120、125、125、130和135℃。

关键词: PBS , 杨木 , 加工工艺 , 流变性能

杨木纤维尺寸对热压成型杨木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力学和蠕变性能的影响

徐海龙 , 曹岩 , 王伟宏 , 王清文 , 王海刚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107.003

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了4种不同尺寸,即125~180μm、180~425μm、425~850μm和850~2000μm的杨木纤维(PWF)/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并对PWF/HDPE复合材料进行了弯曲性能测试、冲击性能测试、动态热力学分析(DMA)、24 h蠕变-24 h回复测试和1000 h 长期蠕变测试。结果表明:PWF的尺寸过大或者过小均不利于提高 PWF/HDPE 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增强效果最好的是425~850μm PWF/HDPE 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达到26.71 MPa,弹性模量达到2.73 GPa;PWF长度从180μm增加到2000μm,PWF/HDPE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变化不大;125~180μm PWF/HDPE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较差;短 PWF/HDPE复合材料的抗蠕变性能较差,不适合在长期负载的条件下工作,而850~2000μm的长 PWF/HDPE复合材料的抗长期蠕变性能最好,且回复率最高,为78.46%;1000 h 形变仅为0.809 mm,对比其他尺寸的 PWF/HDPE 复合材料1000 h 形变的平均值降低了48.00%。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热压 , 纤维尺寸 , 力学性能 , 蠕变

EVA改性PP/杨木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陈元芳 , 宫敬禹 , 韩超 , 叶阳

材料导报

以PP为基体,采用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PP/杨木粉复合材料.通过转矩流变、维卡耐热、S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偶联剂含量、2种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含量对复合材料流变、耐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0.5份的偶联剂可以提高木粉30份体系的拉伸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EVA的改性效果显著,试样EA10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31.4MPa和7.94kJ/m2,较WF30分别提高23.62%和56.92%.SEM断面观察发现,试样的EA10基体连续性良好,大量木纤维在基体中断裂,撕裂区域较多,说明材料的韧性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PP/杨木粉复合材料 , 铝酸酯偶联剂 , 维卡软化点 , EVA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